在《 1996中日斗法 》里,主任提到过静安寺仙家和静安寺魔物,当时说下一篇讲述关于静安寺的秘闻。后来有圈子里有人找到我说,静安寺仙家可以写,但静安寺的魔物就没必要写了吧。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这个魔物十分敏感,越少人知道越好,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但主任也说了,自从上次中日斗法之后,静安寺存在着厉害魔物的事情恐怕在中外神秘圈子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有人想来作妖,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就像日本白衣服那帮修者一样,偷袭而来,防不胜防。再说了,日本神秘圈子高级人物都没有把静安寺怎样,恐怕其他国家的修者们也要三思而行了。劝说的那位人士我们以兄弟相称,理解了也就没事了,所以我将静安寺的事情写了出来。

静安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最初是由一位叫做康僧会的僧人主持建成。康僧会是康居国(现在的新疆北至中亚一带)人,博学多识。公元247年,即三国东吴赤乌十年,康僧会初次到达建业(今南京),营建茅庵,设立佛像,弘扬佛法。后因“空瓶乞得佛祖舍利”受到孙权重视,为康僧会建造寺塔。此后,康僧会结庐江南,后在离江水东流入海处不远的吴淞江(今苏州河)畔,建起了一座名叫重玄寺的佛教寺院,这就是静安寺的前身。公元1008年,也就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因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名静安寺,延用至今。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旧寺址临近吴淞江畔,江岸离寺院越来越近,大有倾圮的危险,寺庙迁至沪南芦浦的沸井浜边,即今寺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静安寺,似乎并不是那么“静安”,它处在魔都最为繁华的南京路上,高楼鳞次栉比。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人声鼎沸、川流不息。试问谁又能想到,一位龙族仙家(沿用上篇中日斗法的说法,我们还是称呼其为“静安寺仙家”,也有人愿意称为“沪大人”,无所谓,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会在这样一个既“静”又“闹”的地方盘踞多年,更没有人会想到,静安寺里还存在着危险的魔物……静安寺仙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受其镇压的静安寺魔物又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静安寺的这位仙家的一些信息吧,不是很多,但已经是圈子里人尽量探知得来的了。之前写过,这位仙家是龙族,而且属于“根正苗红”的龙脉一支。静安寺仙家不是被镇压或者说被强迫到静安寺来的,他是自愿来的。根据圈子里比较能够接近灵物的巫、妖两门的说法(基本已经达成共识),静安寺仙家不愧是真龙一族,性格温和如玉,能力却已经达到神级。怎么形容呢,静安寺仙家就好比古代皇子一般,从小在皇家熏陶,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力自然出众,气质更不一般,修养和仙力都不是一般大妖大仙可以比的。

多说一些京城北新桥锁龙井里的存在吧,因为有不少粉丝强烈要求。“北新桥锁龙井灵异事件”比较知名,无论是日本鬼子还是红卫兵,都曾拉动过那条锁链,当然都是以出现异象而失败告终。虽说是锁“龙”井,但其实是一位蛇妖,能力达到神级的蛇妖。神秘圈子里有妖门高人曾经以神识想要与里面那位沟通,但似乎那一位在深度休眠(毕竟是被镇压的),不过却妖门高人却感受到了一股绝大强大的能量。“如果妖门中人能够有人得到这位蛇妖,那妖门完全可以统帅八门了!”这是那位妖门高人后来说的原话。曾有国内的神秘主义者试图打开北新桥的法阵,把这个“存在”放出来,但是并未成功,因为封印它的那个人实力过于强大,那是没人见过的法阵,堪与魔都延安路高架桥的那个结界。

继续静安寺的故事。静安寺魔物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别急,主任先讲一个圈子秘闻。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一艘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造成442人死亡,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记得大概五年前,主任曾经写过这个事件,大意就是东方之星事件与“走蛟”有关,一艘巨型客轮在短短两分钟之内倾覆,实在令人费解。此外,当时所遇见的大雨、雷电、狂风等气象现象,也符合传闻中发生走蛟现象时所描述的场景。特别是昨晚央视放了一段一艘货船上监控所拍的图像,当时长江水面大雨如注、电闪雷鸣,画面十分恐怖怪异。在沉船事件发生的前些日子,长江流域附近城市的市民在夜晚惊讶发现了金色大鸟在天空中飞翔。上海外滩的很多市民亲眼所见,甚至拍摄到了照片(见下图)。金色大鸟又与长江沉船有什么联系呢?这金色大鸟正是传说中的“大鹏金翅鸟”,又叫做“迦楼罗鸟”。大鹏金翅鸟于千佛教法中镇伏天龙八部和龙类,它们都以龙和蛇为食,经典记载人类之初大地上布满了巨大的妖龙和洪水,人类无法生存,如来佛祖就派这些大鹏金翅鸟去啄走了妖龙。

当时拍摄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拍摄的照片

主任不得不承认,当时写这个事情的时候,没敢把背后隐闻讲出来。其实,大鹏鸟确实是大鹏鸟,其现身的原因也确实是因为有“妖龙”(注意打引号了)出现,但整个事件不是平平常常的长江“走蛟”那么简单,其背后目标直指静安寺仙家和魔物……湖北监利到上海1000多公里,那边发生的事情怎么就和静安寺有关了呢?真相恐怕能震惊到你。这背后的故事,就在vx公号“灵异社区”,对话框回复“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