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半,昼夜均长。寒暑平分,故名“秋分”。白露节气之后,会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秋分

为啥要把它称之为秋分呢?根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所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八月中……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到了这个节气,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凉风的袭来,暑热真正已经远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之一,秋分有着非常多的习俗以及说法,比如“春祭日,秋祭月”。也就是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也是由秋分演变而来的,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传统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秋分有三侯,分别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便不再打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以防寒气侵入;降雨开始减少,天气干燥,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于干涸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个节气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秋菜、竖蛋、送秋牛等等,而人们还喜欢根据当天的天气,对其进行预兆,未来的年景是否很好?今年的秋分,是在9月22日,老人说“最怕秋分一日晴”,为啥怕?农谚有预兆。

为啥比较害怕秋分出现晴天呢?

这个时候本身天气是比较干燥的,雨水也比较少,而庄稼的生长则需要雨水,它才能生长的比较旺盛,如果秋分出现不下雨的一个情况,那么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人们为啥担忧秋分不下雨的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谚也提到:“秋分田晴明,万物不生,有小雨,天阴,吉”。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还是比较好判断的,意思就是秋分节气的时候,天气晴天,那么就寓意着万物不生,如果是出现下雨,或者是天气阴,那么就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这句农谚出自《玉匣记》,它是一本古人预兆天气还有年景的一个书籍,从对秋分的预兆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古人看来,秋分这天,人们更希望出现下雨的一个情况,而不是晴天,如果是出现晴天的话,作物很难迎来丰收,反之出现下雨的话,就会带来丰收,天气也会比较的凉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是比较符合这个时期的一个气候特点的,因为下雨的话,就预兆着后续冷的比较快,这个也是自然的一个规律,反之如果天气没有出现下雨的话,那么显然火气还未消退,在这个时候,如果火气还没有消退的话,大概率会迎来一个暖冬,这样也会影响到最终的一个气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人们害怕在秋分出现晴天,其实就是害怕,出现干旱的天气,从而导致作物不能很好的生长,影响到来年的一个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