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下午,屋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母亲刚走,灵堂设在家里的客厅,灯光昏暗,白色的灯罩下,墙上的母亲遗照静静地看着我们。
照片旁还有一张全家福,我的目光在上面游移,停留在哥哥和姐姐的脸上。他们的神情和小时候一样,只是眼神中多了一些我看不透的东西。
“儿子,奶奶把两套房子都留给你了。”我低声说,声音里有着难以掩饰的沉重。
儿子呆住了,瞳孔微微放大,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震惊:“什么?不行,我不能要!”
我心里一沉,虽然早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反应,但听到他这么坚定的拒绝,心里还是翻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母亲去世前立下遗嘱,把两套房子全都留给我儿子,而我的兄姐和他们的孩子们却分文未得。
我知道,母亲的偏爱在这个家里已经存在了一辈子,而这份遗嘱更是让这种偏爱变得赤裸裸。
“爸,这不对。”儿子走到我身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坚定,“我们必须重新安排。”
我感到困惑和愧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年累积的矛盾。母亲的遗愿是她最后的心愿,作为儿子,我自然想尊重她的决定。但眼前的现实却是,兄姐们的失望和无奈已经无法遮掩。
我犹豫着,声音发颤:“可是……这是你奶奶的遗愿……”
儿子没有退缩,他的眼神坚定不移,似乎早就做好了决断。
就在这时,侄女——我的大哥的女儿,坐在一旁,默不作声。她一直低着头,像是在回避什么。
我知道,她心里一定也有话要说,但她选择了沉默。姐姐坐在一旁,手里的佛珠在微微颤动,嘴里轻轻念着什么。
空气中充满了压抑的气氛,而我心如刀绞。母亲的偏爱,不仅让我受益,也让我在此刻陷入两难之中。
我出生在1973年,那是个孩子多、资源少的年代。我是家中的次子,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父母对我格外宠爱,常常说我是他们的“骄傲”。或许是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男孩,父母总是对我格外关照。
小时候,他们会给我买新书包,而姐姐和哥哥只能用旧的。每次分零花钱,我拿到的总是最多的,姐姐和哥哥虽有抱怨,但从没真正和我计较过。
姐姐学习成绩很好,本该有机会继续深造,但父母却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硬是让她辍了学,早早嫁了人。
哥哥中考失利后,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觉得我才是家里唯一能出头的男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偏爱。上学时,我的学费是优先支付的,而哥哥姐姐只能靠自己打工补贴家用。小时候,我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甚至觉得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待遇。
父母对我说过很多次:“你是这个家的希望,咱们家指望你了。”
这种话让我从小便觉得自己与哥哥姐姐不一样,仿佛肩负着家族的未来。
初中毕业后,我并不想继续读书,父母也没强求。他们似乎觉得,只要我不惹事,日子过得去就行。
18岁那年,我去了县城打工,做过服务员、销售等各种工作。22岁时,父母通过关系,帮我在本地找了个稳定的工作。工作安定下来了,父母便开始催我成家。
25岁那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结婚时,父母不仅帮我买了房子,还资助了一大笔钱,俨然把我当成了家里的“独苗”。
一年后,儿子出生,父母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我和我儿子身上。
妻子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但她总觉得公婆对我和儿子的偏爱过了头。
每次过年,父母都会给我儿子最大的红包,而哥哥姐姐的孩子们总是拿得少。
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我知道她心里不舒服。她曾经和我提过,父母这样偏心,迟早会影响我和兄姐之间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偏心开始在家里显现出更大的问题。姐姐嫁人后,生了个女儿,但父母对他们一家很少关心探望。
相比之下,我的儿子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哥哥的女儿上学时,父母说没钱资助学费,但却会在同一时间给我儿子买昂贵的玩具。
每年除夕,父母都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留给我和我儿子,而哥哥姐姐带来的年货却被冷落在一旁。
兄姐们虽然从不说什么,但他们眼中的失落,我一直看在眼里。
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生活,我成了她最主要的依靠。每隔几天,我都会去看她,帮她买药、做饭。
兄姐们也会来探望,但那种尴尬的气氛总是让人难以释怀。母亲生病住院时,兄姐们也都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但彼此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再像儿时那般亲密。
出院后,母亲突然提出要立遗嘱。这个决定让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意外。母亲坚持要把所有的财产——包括她名下的两套房子,全部留给我儿子。
我知道,她是因为心疼我和我的儿子,但我也明白,这份遗嘱只会让家里的矛盾更加激化。
母亲的去世让这个家庭的矛盾彻底爆发。遗嘱公布的那天,大嫂当场发作,指着我和我妻子破口大骂,说我们一家“贪得无厌”。
而我的哥哥和姐姐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脸上的失望和不满让我无比难堪。
守灵期间,家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气氛异常凝重。每个人都在彼此沉默中积蓄着情绪,那种压抑让我感到窒息。
几天后,儿子得知了遗嘱的内容。他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感到高兴或满足,反而主动找我谈了话。他的语气坚定而冷静:“爸,这样不对。奶奶的心意我知道,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兄姐们也有权利,咱们应该重新安排。”
我陷入了两难。母亲的遗愿是她最后的心愿,我不想违背她的意愿,但我也清楚,如果坚持照办,这个家可能会彻底分崩离析。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坐在母亲的灵前,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种种。父母的偏爱让我受益匪浅,却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兄姐。
我曾经以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我享受着这一切,却忽略了兄姐的感受。如今,站在母亲的遗照前,我突然意识到,家庭的和睦远比那些财产更为重要。
第二天,我主动找儿子谈话。他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爸,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遗产分配。奶奶的心意我明白,但如果这样做,我们这个家就真的散了。我们得考虑家庭的和谐。”
儿子的这番话让我感到意外和欣慰。我意识到,年轻一代或许比我们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公平。他的建议让我下定决心,必须重新安排这份遗产。
最终,我决定重新分配母亲的遗产。我保留了一套房子给儿子,另一套则平分给姐姐和侄女。我亲自去找兄姐,向他们表达了歉意,承认过去父母的偏心给他们带来了伤害。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哥哥姐姐时,他们起初都很感动,但他们坚持不肯接受。我花了许多时间与他们沟通,解释我的想法,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虽然我们之间的裂痕还需要时间修复,但我感到我们的关系开始慢慢缓和。
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了“重男轻女”这种传统观念对家庭的伤害。父母的爱本该是公平的,但偏心不仅会让一个孩子受宠若惊,也会让另外的孩子心生怨恨。家庭的和睦远比任何财产更为重要。
最后,全家人在母亲的墓前聚集,我看着哥哥姐姐,心里有许多感慨。我向母亲的遗像低声道歉:“妈,我会努力维系这个家,不会让它再散了。”
儿子站在我身边,主动拉起了姑姑和堂姐的手,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我知道,虽然过去的伤痕无法抹去,但未来的路我们可以一起走下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