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准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聚焦当前百姓关心期盼的改革热点,通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容优质医疗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承办各类赛事活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强化人才赋能,推动区域教育医疗水平实现全面跃升。

改善办学条件

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积极推进午餐午休服务项目

以“先试点再推开”为基本原则,明确有午餐午休服务需求的学生数,做好资金预算并制定工作推进计划。购置环保木床、午休垫,改造功能教室,配备明厨亮灶可视化监管系统,同时安排值班教师巡查学生午休情况。截至目前,已有23所学校开设午餐午休,总投资近300万元,惠及学生近30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扩大学校护眼灯覆盖面

每年秋季新学期前对全区各学校教室间数进行统计,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照明布局建议,根据《中小学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各班级均按照“9+3”设计模式(9盏教室灯+3盏黑板灯)标准进行安装。截至目前,为37所公办中小学1204间教室配备护眼灯,在全市率先实现护眼灯改造全覆盖。

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深化与北京八中、山师教育集团、神州天立等知名高校、教育集团合作,开展“组团式”帮扶,有机整合全区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幼儿园,分批组建中小幼学段教育联盟,带动片区幼儿园、中小学抱团成长。新建公办园2所,开设国企公办园3所,新增公办学位1010个;洽谈并购民办园2所,共计压减民办学位600个。幼儿园公办率超过国家标准,达到50.65%。

加大投入力度

高标准实施民生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成立以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布局规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安排2名专职工作人员全流程参与学校建设,尤其是在学校建设的土地、规划等手续办理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截至目前,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工程职业学院等均投入使用,东部大学城已初具规模。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按时提报义务教育经费资金申请,并积极与区财政金融部对接资金拨付。主动与民政和扶贫办对接,摸排贫困学生底数,对于外省市困难学生,向学生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核实学生情况,确保精准资助。助学贷款受理期间,实行“5+2”“白+黑”工作机制,办理现场为学生准备电脑、打印机等,切实做到“一次性办好”。截至目前,依据“两免一补”政策发放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拨付1392万元。

助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理规划市民智能健身路径和市民运动球场,累计投入建设体育场地854个,人均面积4.38平方米,位列全市第一。不断健全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保障体系,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举办国家级赛事7场,吸引全国各地上万名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举办2024春节山东(德州)乡村文化旅游节天衢新区分会场展演活动,集中集展演节目20个,涵盖9类文体项目。

聚焦教研改革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创建联研共同体,激发乡村教研活力

以区内4所结对学校为试点,整合优质资源,开展“跨校带教”联考、同课异构、集体教研观摩等活动;统筹34所小学划分7大教研片区,遴选4所城区优质校与18所乡村学校捆绑教研,完善片区教研考核细则;将82所幼儿园划分11个教研片区,定期开展联动教研活动,打造“三位一体、五翼护航”教研模式。今年以来,开展联片教研活动47场,骨干教师帮扶17次,覆盖学生30000余人。

实施专项帮扶行动,提升乡村教学质量

完善城乡学校一体化教研制度,教研员定点帮扶乡村学校,以问题导向,参与、指导、追踪教研活动34次,开展校长座谈、教师交流、教研指导等专项帮扶30次;开展“同上一节课”“联合教研”等活动,依托省、市、区名师工作室,开展“订单式”课堂教学帮扶。今年以来,4所乡村学校入选省级特色学校案例、1所学校获省级“诗文标兵单位”荣誉,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乡本教研,改进乡村教研方法

精准嫁接市教科院、合作办学单位、民办学校等优质资源,定期邀请知名专家、业务骨干传授特色乡村教研建设先进经验;指导乡村学校组织校本教研,发挥小班化优势,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25次;开发乡土人文自然资源,指导乡村学校开展京剧、书法、民俗艺术、劳动教育、中医药文化、古诗词吟诵及阅读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