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去参会后,俄罗斯支持印度“入常”,中国手中这一票很关键。普京缺席联合国大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印度近年来多次申请“入常”,为何一直不能如愿?
近日,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如期开幕。不过,俄罗斯总统普京并未亲临现场,而是派遣外长拉夫罗夫代表出席。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给出的理由是,美国近年来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表现不佳,因此普京认为现在不是出访的最佳时机。
事实上,普京连续多年未踏足美国,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使得美俄关系降至冰点,普京选择避免直接面对美国的政治压力;其次,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阴影笼罩,都让普京的海外出行充满不确定性。
因此,派遣拉夫罗夫带团参会,既是对美国外交冷遇的回应,也是俄罗斯外交策略灵活性的体现。不过,普京没去参会,不代表俄罗斯不重视联合国大会,相反在联合国大会上,俄方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表态。
首先,在联合国大会会议上,俄罗斯明确表达了支持安理会改革的立场。此外,俄方还特别指出,应纠正对非洲大陆的历史不公,同时支持巴西和印度成为改革后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虽然这并非俄罗斯首次表态支持印度“入常”,但是此次表态却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从现实层面来看,俄罗斯之所以在此时重申对印度的支持,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向东看”的外交战略,希望通过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来应对西方的制裁和孤立;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印度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成为俄罗斯拉拢的对象。
不过,虽然有俄罗斯的鼎力支持,但印度“入常”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在此之前,印度曾多次申请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次尽管得到俄罗斯的公开支持,也在莫迪7月份到访俄罗斯之前,获得了美国、英国、法国这三个常任理事国的点头。然而,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等国家,在支持印度“入常”的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私心。
因此,与始终坚持平等、公平的中国相比,他们更容易对印度“入常”松口。中国作为印度入常的最后“审核者”,目前手中这一票至关重要,而要求也势必会更加严格。对此,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时,曾表示五常中只有中国反对印度“入常”,这无疑有暗示中国“故意刁难”的意味。
然而,中方的严格要求不是基于自身利益,而是从联合国整体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发展需要,以及相关国家的实力水平。要知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仅是对国家实力的认可,更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的贡献象征。
印度虽然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它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实际贡献和影响力,尚未达到与现有五常国家并肩的程度。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印度的政治立场为人诟病,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这是相当“致命”的。
长期以来,中国对于安理会改革的立场清晰而坚定,强调改革应致力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和多元化。中国的主张并非针对某一具体国家,而是着眼于全球治理结构的整体优化,让更多中小国家能够参与到国际事务的决策中来。因此,在印度入常的问题上,中方的态度不是简单地支持与反对。对于这一点,印度方面需要有清晰的认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