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人改编了毛主席那首《忆秦娥》,用犀利的语言狠狠讽刺了主席一番。

毛主席越看越生气,当在看到落款名字的时候,顿时消了火气,最后只说了6个字“算了,不追究了,”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这封信的人到底是谁?毛主席为何如此迁就他?

事情还要从1935年,革命烈士赵一曼被捕时说起,这一年11月,在道北春秋岭的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不幸负伤。

赵一曼很清楚,拖着一条受伤的腿,不仅自己无法脱身,还会拖累大部队,她决定干脆豁出性命,用自己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最终新二团成功撤离,赵一曼却落入了敌人的手中,日军将赵一曼关进了地牢之中,用尽各种刑罚,逼着她招供。

日军本以为一个弱女子身娇肉贵的,挺不了多久就招供了,没想到,赵一曼硬是咬紧牙关,任凭日军使用何种残忍刑罚,都不肯开口。

日军硬生生拔掉了赵一曼的牙齿,又将竹签子从赵一曼的指甲缝里钉进去,她疼的浑身颤抖,几次晕厥过去。

每次晕过去,日军都会将粗盐抹到赵一曼血淋淋的伤口上,剧烈的疼痛刺激得赵一曼又清醒了过来。

最后,日军将赵一曼押到了电椅上,对她实施了7个小时的电刑,从电椅上下来的时候,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赵一曼的顽强反抗,彻底惹恼了日军,失去了耐心的日军决定将赵一曼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赵一曼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她用满是鲜血的双手,为儿子陈掖贤留下了一封遗书。

这封遗书公开后,感动了半个中国,可年幼的陈掖贤并不明白母亲对他的谆谆教育,只是在责怪母亲,为什么不回来看他?

赵一曼牺牲后,堂叔收养了陈掖贤,担心敌人会对陈掖贤不利,堂叔一家对外谎称陈掖贤是自家的亲生儿女,陈掖贤直到21岁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竟然是革命烈士赵一曼。

陈掖贤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吊唁母亲,透过展馆里陈列的历史资料和照片,陈掖贤了解了母亲伟大的一生。

陈掖贤回到家里后,用墨水和钢针将母亲“赵一曼”的名字刻在了手臂上,这既是他对母亲的思念,也是对母亲的崇敬。

“三年困难时期”里,陈掖贤看到老百姓没饭吃被活活饿死的情景后,内心深受触动,将这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了政府头上,写了一首《忆秦娥》讽刺主席。

毛主席得知这封信是赵一曼之子陈掖贤写的后,不仅没有和他计较,还安排人在生活上帮助陈掖贤。

“十年动乱”到来后,陈掖贤因为当初的这封信遭到了猛烈批斗和抨击,为了活命,陈掖贤在京城郊外躲藏了半个多月,后来实在是饿得不行了,才跑回了女儿家中,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陈掖贤自缢身亡,提前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