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上海的学生,将这些收藏放在上戏,我的戏剧人生也是终生有托了。"91岁的著名剧作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棻动情地说道。9月17日,"徐棻书屋"正式在上海戏剧学院揭牌,徐棻将其收藏全部捐献给上戏图书馆,上戏图书馆也成为收藏徐棻资料最丰富、最完备的场馆。据了解,图书馆将对部分尚未出版的书信、手稿进行整理出版,推进徐棻研究和现代戏曲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上上戏图书馆三楼,"徐棻书屋"位于戏曲部一隅,空间精致温馨,由徐棻的书桌和徐棻的书柜组成,墙上挂着徐棻与家人和业内好友的照片。曹禺剧本奖获奖作品选、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四川剧作选、川剧传统剧目集成……书柜里满满当当放着徐棻的爱藏。"这批书籍文献对于上戏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希望这个书屋会吸引更多戏剧人和戏剧学子来到图书馆研究学习。"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月,上戏图书馆采编室专程飞抵成都,经过三天的打包、托运,将67个箱子的书籍、文献与六组书柜,全部运抵上海。据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李伟介绍,此次捐赠囊括了徐棻创作的戏剧、小说、报告文学、影视文本、舞台剧录像、影像光碟、徐棻与师友交流戏剧艺术的信件等。"徐棻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也是川剧史上第一个女性剧作家,她的藏书和手稿无疑会提升上戏图书馆的馆藏水平。"李伟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上戏为自己的珍藏"安家",源自徐棻对上戏"难以割舍的情谊"。在揭牌仪式上,徐棻回首了上海与其60余年编剧生涯的交汇。"大上海给了我戏剧人生的第一束鲜花。"徐棻难忘,1963年,初为编剧的她带着《燕燕》和《秀才外传》两部作品随成都市川剧院来到上海巡演。彼时,国内观众少有给主创鲜花的习惯。没想到,上海演出结束后,两位观众一路寻她到后台,将鲜花递给她,"老师我要给你献束花,你这戏太好了!""我当时受宠若惊,半天没把花接过来。"徐棻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棻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在学校并未系统学习过戏剧。用她的话来说,她是在上戏的"戏剧速成班"里,迈出了编剧生涯扎实的一步。上世纪80年代,成都曾先后邀请上戏一众老师到成都讲学授课和学术交流。"从戏剧史、戏剧美学到编剧法、组织矛盾冲突,我在这个班里学会了写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徐棻从事编剧工作以后,她就开始了对"古典戏曲现代化"的思考和实践。她一甲子的编剧生涯,贯穿了中国戏曲事业从复兴到繁荣的各个时期。徐棻的戏剧作品不仅深受戏迷的喜爱,也是许多优秀演员的摇篮。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40年间,12朵梅花从徐棻的作品中孕育绽放。

"徐棻作品最大的共性便是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表示。在荣广润看来,这种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正是当代青年编剧亟待追求的。"编剧从根本上来说,是将生活感受、生活材料演变成艺术作品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荣广润说道,"尤其当今天的AI技术已经可以把人类积累的信息编织起来,这种思维显得更加重要,而不是功于技巧,功于运用工具。"

作者:王筱丽

文:王筱丽 图:上海戏剧学院供图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