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饼作为传统节庆美食,在中秋节前夕总能掀起一阵销售高峰。中秋节过后,未销售完的月饼该如何处理呢?有媒体调查发现,未销售完的月饼通常有特价出清、福利赠品、返厂重制等多种处理手段。(9月18日《石家庄日报》)

月饼是时令性很强的食品,中秋节未至,月饼就已飘香,人人争尝月饼,而中秋节刚过,月饼就少有人问津。近年来,月饼市场越来越火爆,加入月饼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时令性很强,产需又没能精准对接,月饼市场就出现了“过剩”的情况。中秋节过后,月饼容易出现剩余。

如何处理这些剩余月饼,避免浪费,就值得关注。对于剩余月饼,一些商家会进行回炉处理,作为其他糕点、食品的原材料使用。为了避免浪费,还可以捐赠剩余月饼。如2021年,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发起“月饼零浪费大募集”活动。据该组织年报,活动在1个月内募集到约5.92万个月饼,有2.96万人次受益。2021年,上海长宁区华阳街道组织了一场“余量月饼大改造”,五仁月饼在两位厨师的改造下焕发新生:五仁馅配上椰枣,做成了方便携带的能量棒;切下来的饼皮配上酸奶、水果,就成了酸奶水果杯……

对剩余月饼“再利用”,能够避免浪费,是在践行厉行节约的理念,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也值得推广。但月饼的保质期短,商家“回炉处理”,进行“余量月饼大改造”,会不会把过了保质期的月饼变成其他食物后卖给消费者?而就算没有过保质期,这些月饼也大多成了临期食品,在市场上,临期食品往往要打折销售,这些由剩余月饼改头换面后制成的食物,是否需要降价销售?对此,都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既要确保剩余月饼“再利用”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也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不受损害。

而剩余月饼还有一大“出路”,那就是进入“食物银行”。“食物银行”有助于解决食品浪费问题,能够“变废为宝”,也是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剩余月饼在“食物银行”给有需要的人取用,就有助于避免剩余月饼浪费,还能让剩余月饼成为“民生月饼”,在服务民生上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更好“以有余补不足”,更好利用月饼的“剩余价值”。

每年的中秋节过后,都会有大量的剩余月饼,不仅商家,一些家庭也是如此。对此,生产商家要能根据往年的销量来决定月饼的产量,按照订单生产,避免剩余大量月饼。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家能够按需生产,有效避免了浪费。商家要理性,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者既要理性购买,对于吃剩下的月饼,也要注意保持日期,避免月饼过期,可以把月饼配合蔬菜、清茶等一起食用进行处理等,避免月饼浪费。

要让月饼的生产、消费过程都能够更加理性、规范,月饼才不会成为家庭及社会“甜蜜的负担”。

文/戴先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