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01

今日语录

(2024年9月18日)

勿忘昨天之苦难,无愧今天之担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02

秦北辰:深度田野,求索东南亚与中国的共同繁荣之路

清华大学小研在路上

世界秩序正处于重大变化发生的

“关键时刻”。

数字技术正经历快速演进,

地缘政治也呈现紧张趋势。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又怎样实现与发展中国家的

共同繁荣与进步?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理论经济学专业

博士生秦北辰

扎根田野、理解他者、

积极交流、寻求共识,

用自己的脚步寻求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北辰,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理论经济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东南亚的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擅长运用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我国与东南亚经济发展研究。他的学术论文涉及产业经济、国际政治、公共管理、东南亚研究等四领域,获选为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YFAS)成员,正成长为东南亚研究的新一代青年学者。他也是我国首个赴东南亚进行长期田野调查(两年)的经济学博士生,担任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经济系与菲律宾文化研究所的访问研究员,在践行学术新知的同时推动中外沟通与交流。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秦北辰的故事。

青春星火,回报祖国

扎根田野,不负韶华

“中国学界对东南亚的专业知识出人意料的少”“学者只是偶尔议论东南亚……包括清华大学”——在特奖答辩现场,秦北辰特别提到了一位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的话。

尽管对于这个略有武断的结论持保留意见,他显然还是被这段话深深触动了。他进而谈到了自己就读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的初心所在:通过长期田野调查求索东南亚与中国的共同繁荣之路,努力成为中国自主培养的下一代东南亚研究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北辰(前排右二)在地区研究院举办的活动上

从曼彻斯特大学本科到牛津大学硕士,他已经在英国求学五年整,也获得了在英国继续学业的邀请。但他却选择了回到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以下简称“地区研究院”)就读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谈及回国的原因,他说道:“吸引我的首先是对长达两年田野调查和学习当地语言的特别强调,这和其他所有的博士培养项目都不相同。”

秦北辰在硕士期间就开始关注东南亚地区。他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增多,因而增进对该地区的了解将具备特殊意义。然而,他深感部分欧美学者更为关心本国经济现象或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现实与发展特性缺乏必要的同情及理解。他立志在博士期间聚焦东南亚经济发展,也特别期待能够亲身探访与深度融入这一地区,因而他把最强调田野调查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作为了自己的第一选择。

他很喜欢来自地区研究院姜景奎教授的一个比喻:区域和国别现象好比荷花和莲藕的长势,往往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关注;而区域国别研究则与荷塘的地理位置及“水和泥”有关,这即是指该地特有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秦北辰一直认为,有关“水和泥”的长期、基础性研究,对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间的经济交流至关重要。

“我很荣幸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谈起自己所在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秦北辰明显兴奋起来,“这个2011年创始的项目已有博士生或毕业生近80人,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着有趣且独特的故事,每个人都值得一次深入的采访”。他介绍道,自己的历届学长学姐都掌握着当地的语言、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并采用着多元的学科视角,“对这些国家、特别是某些议题而言,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深入研究过,而学长学姐们就是最懂得的人”。

秦北辰与他的同学们正延续着学长学姐们走过的道路,“单就我的同班同学而言,有女博士生独闯巴基斯坦进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有在古巴粮食短缺中开展人类学研究的、有用两个月遍访卢旺达以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也有跨专业跨语言理解波兰并关注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从大家身上,秦北辰看到了地区研究院博士生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上的积极探索与点滴贡献。

经风历雨,知行合一

心中热爱,奔赴山海

与很多文科博士生不同,在对象国的田野调查占据了秦北辰博士生涯的很大部分。在地区研究院的支持下,他赴菲律宾排名前二的马尼拉雅典耀大学任访问研究员。借此机会,他得以采访菲律宾政商精英与各界民众,从亚洲开发银行前宏观首席经济学家、雅典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菲律宾第一名女教授,到保安、外卖员、城市贫民等,都在他的采访范围内。他还特别提到了掌握当地语言的重要性:“虽说菲律宾人也讲英语,但是会一些当地语言才能聊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菲律宾是亚洲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深入了解菲律宾,秦北辰决定花专门花时间探访贫民区。尽管做了心理建设,但到达贫民区后他还是被眼前景象震惊了。“我一进去碰到一位老人,浑身上下的家当就是那一件跨栏背心。他身上的味道告诉我,他可能好长时间都没有洗过澡了。这个国家很多老百姓就是这种生活状态,看起来真的觉得很悲惨”。他心中也燃起了一个经济学研究者的使命感:“为什么他们不能像众多中国人民一样摆脱极端贫困?”

对这个停滞经济体的实体探访,很大程度上启发了秦北辰的经济学研究。秦北辰认为,贫困的原因在于这个国家没有产生像中国一样能够惠及大多数民众的制造业。一些高技术的、现代化的服务业仍是一片贫困中的富裕孤岛,而唯有制造业才能“将孤岛连缀成片”。他解释说:“我们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制造业体量很大的经济体,很难想象制造业常年不振是个什么样子,也因而多少忽略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进而,他开始围绕“东南亚制造业为何不能发展”的主题,基于实地探访中的精英访谈与资料收集,展开有关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的研究。“看文件和二手资料有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意味,有些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背后的利益冲突,只有跟企业家和官员吃饭的时候,他才会混杂着菲律宾语与英语告诉你。”同时,他也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系列当地县区与产业层面的数据,保证了自己研究的顺利开展。

让秦北辰十分意外的是,当地经济学者对中国这个邻居的经济发展并不十分了解。他曾开设讲座,为菲律宾经济学者讲解中国的改革发展、进而反思菲律宾半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在与当地学者的交流中,他积极澄清一些不实的误解,还特别强调“中国经济好、东南亚才好”的逻辑,并介绍中国改革发展经验对当地经济的启示。

秦北辰特别提到,地区研究院的老师们是他田野过程中的最大支持。领导和老师会定期与他谈话交流,询问田野调查所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地开导与解决。他还清楚地记得,他发了一条贫民区见闻的朋友圈,几分钟内院里老师的关心就来了,嘱咐他一定要“安全第一!”。老师的殷切担忧,让他至今都十分惭愧。前段时间菲律宾发生了地震,消息出来后不久,微信里就满是老师们询问安危的消息。老师们也会定期询问他的生活与工作,例如在得知他发烧后纷纷关切询问药品能否得到及时的保障。

当被询问到田野调查是否辛苦时,秦北辰幽默地说:“虽然只能在烧卖炒饭、方便面炒饭和炸鸡中换着吃,还两次在枪口下被吓得够呛,但在菲律宾时真的不觉得辛苦。”然而,当他中途短期回到清华校园、回到地区研究院办公室时,“就感觉是受苦的孩子回到家了,眼泪也就要下来了。”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秦北辰勇于在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环境中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带着心中的热爱奔赴山海,书写无悔青春。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

师泽若水,润物无声

对于秦北辰来说,导师王勇教授不仅是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与垂范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导师王勇教授在一起

“我特别感谢王老师。”回忆起初到清华的学习生活,他对导师充满了感激。他说导师在入学前就提醒过他将要面对的学习任务较重,鼓励他提前做好准备,但是他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入学以来,急于投入田野调查的他同时选修博二及以上的专业课程、又需留出时间练习菲律宾语,每日心情急躁、手忙脚乱。王勇老师察觉到他的状态异常后,会在深夜打来电话鼓励与宽慰,也曾邀请他共进午餐并专门指导。

“王老师和蔼的面容下蕴含着宽厚与沉静,和他讨论科研与生活时很容易就跟着他静下来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对秦北辰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慰藉。他说:“因为那个时候确实刚来清华身心上也比较紧张,我觉得老师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导师的支持与指导下,秦北辰顺利完成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

王勇教授是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的权威学者,师生间时常会就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交换观点。起初秦北辰对相关研究了解不多,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对中国和东南亚的未来发展都十分重要的议题。导师王勇教授则对互联网平台研究颇深,对社会上各类主流的APP背后的运作机制、内部逻辑非常了解,这种对前沿方向的深入关注让他深感敬佩。

科研之路漫长艰辛,幸有师泽如光,指引前进的方向。

赴东南亚前,秦北辰曾作为学生和助教两次参与了导师王勇教授在地区研究院开设的“发展经济学”课程。他说自己博士期间的科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这门课程:在数字技术迅速进步的背景下,怎样让东南亚和中国实现共同繁荣,一起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一直是自己研究的核心诉求。他说:“我觉得我热爱的是这个领域,我也确实被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整体的追求所打动,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中国新一代青年学生学者去追求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坐三轮摩托(tricycle)调研途中

当被问到未来的职业理想时,秦北辰则说:“就是有资格在十年后写一封邮件,专门给那位说 ‘出人意料的少’的美国专家,告诉他你在那本书里说的不对。”

03

广而告之

(2024年9月18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小红书官方账号“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关注量破百,欢迎广大新老大外交读者关注、广而告之!

04

平台记事

(2024年9月18日)

2024年4月26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受邀入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顶端新闻,注册“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官方账号并加V认证。5月30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发布第一篇文章。6月4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万;6月1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0万;6月18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20万;6月25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30万;7月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40万;7月8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50万;7月14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60万;7月2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70万;7月27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80万;8月3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90万;8月12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00万;8月24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10万;9月5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20万;截至9月18日10时整,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26万。

05

(2024年9月1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上共读》栏目);2023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过咨询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大外交青年智库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