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为龙头,坚持把培树文明乡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结合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文明实践为抓手,实施文明实践项目,组织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探索出“以工代学”新模式,发展以黄连、厚朴为主的中药材6万余亩,年产值超1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之乡。
银杏苗圃基地
近日,在桃龙藏族乡桃花村的黄连地里,药农们默契地排成一列,眼疾手快地除草栽苗,不一会儿功夫一亩黄连就栽好了。“以前家里劳动力少,又不懂种植技术,各家各户自己搞自己的,一亩地起早贪黑要栽好多天,种的药材收成又低,现在哪家缺人手缺技术,左邻右舍打个招呼就上山免费帮忙,邻里关系越来越好,钱也越挣越多,再也不怕药地多了顾不过来了。”桃花村村民钟显莉介绍道。
“多亏了乡亲们的帮忙,现在我每年至少要卖个二三十万,其他村民的日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邻里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了,让我们桃花村摆脱了乡里发展最慢的困境。”桃花村药农唐元军笑着说。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桃龙藏族乡党委政府将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相结合,探索实施‘以工代学’文明实践项目,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群众,实现互帮互助、产业增收、邻里和谐、乡风文明的目标。”桃龙藏族乡桃花村支部书记蔡永均说道。
近年来,桃龙藏族乡结合山区、民族地区实际,探索实施“以工代学”文明实践项目,组织有种植技术的村民为可支配收入较低且有发展愿望的村民免费教授种植技术,只是在其需要人工进行栽苗、除草、整地等农事时,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用劳作时间换回,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种植技术问题,又降低了劳动成本,更促进了邻里关系,全乡中药材种植户从原来的100余户增加至300余户。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往年的不到万元上升至3万余元,连续5年未出现较大的邻里纠纷,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持续提升。
来源:四川文明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