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20日,粟裕已经做好了周密的部署,要把胡琏的整编第11师永远地留在南麻城。
胡琏率领的军队号称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如果能达成目标,那我军离最终大胜就会再进一步。
然而毛主席在看了粟裕的整体指挥战报后,思考良久,突然紧急下令,让粟裕务必退兵。
这是怎么了?
粟裕被誉为我军最会打仗的开国大将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的是华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淮海战役等,主要作战指挥也是他。
胡琏曾经形容粟裕的才能“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的是蒋介石最信任的陈诚一系所有国民党军官,粟当然就是粟裕。
而胡琏自己,就是土木系的一员。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也曾说过,红军中,唯有粟裕可以和他相比。
而抗日战争中的岗村宁次,还专门为粟裕成了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粟裕的战略战术。
不过胡琏这人也不是草包,他在国民党军中和胡宗南并称二胡,胡宗南曾驻军西安,人送雅号“西北王”;胡琏因为参加过金门海战,所以又号称“金门王”,而国民党内部曾认为,他悍勇有谋,十个西北王,都比不过一个金门王。
毛主席也曾说胡琏狡猾得像狐狸,勇猛得像老虎,说到胡琏就提醒刘伯承等人一定要提防胡琏。
1946年6月,国内战争全面爆发,粟裕率领的华中、华东野战军主力,主要在苏中地区作战。
而蒋介石集结了50万大军,向华东解放区发起进攻。而当时粟裕的华中野战军总共才3万多人。
第一阶段打得十分漂亮,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约5.3万人;而后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又一举歼灭国民党至少7个军和一个纵队的兵力。
其中,就有自认只有粟裕才能和自己相比的张灵甫和他的整编74师。
蒋介石所谓的“重点进攻”计划无奈落空,丧失了对解放战争主战场的控制。
在这一战中,胡琏的整编11师和戴之奇的整编69师被安排到宿迁--沭阳--新安镇公路沿线,主要任务是守住宿迁、沭阳等地。
指挥官薛岳知道国军内部独善其身的风气很重,还特别叮嘱胡琏和戴之奇,一定要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然而这两个人一开始就不对盘。
在战前开会的时候,胡琏提出,如果陈毅神出鬼没,先去和粟裕会合,联合起来打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戴之奇性格冲动,还不等胡琏把话说完,就武断地下了结论说,你也太多疑了,陈毅可不是不顾老窝的傻子,他怎么可能全军带着去找粟裕呢。
胡琏气得朝戴之奇翻白眼。
薛岳不愿战前两个指挥官就闹得这么僵,连忙安慰胡琏说,目前的情报,没有发现陈毅有行动的迹象,我密切关注着,如果有,我也能把他打回去。
薛岳说得斩钉截铁的,胡琏却不大相信,因为当时国军的情报经常都是错的,相反国军的动向,解放军却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他不是最高指挥,姑且听从了安排。
戴之奇一路上匆匆忙忙急行军,胡琏却小心提防,走得非常缓慢。
当戴之奇走到嶂山镇的时候,左边是望不到边的湖,右边是绵延不绝的山,戴之奇的下属曾担心,如果山上有伏兵,那他们就只能往湖里跳了,戴之奇却不以为然。
其实事实真的如胡琏所想,陈毅早就从薛岳身边的谍报人员获知了整体战略部署,专门派了两个纵队来阻击戴之奇,两个师断中路,还有一个师的野战军断后。
戴之奇只要一进入嶂山镇,只要没有外援,绝不可能生还。
戴之奇这时候知道服软认错了,赶紧向胡琏求助,还找上级向胡琏施压,胡琏嘴上说撑住兄弟,我一会儿就来。
鉴于之前没有营救张灵甫,好多将领被处置,胡琏象征性的派了两个旅,假装去救,遭到华野的阻拦就赶紧退回安全地带,戴之奇每次打电话催,胡琏都说,我过不去啊,共军太猛了!
戴之奇孤立无援,当解放军找到他的时候,他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戴之奇死后,胡琏又开始担心自己。毕竟他和戴之奇隔了也就不到一公里。
不过粟裕认为胡琏不比戴之奇,不应该用刚进行过激战的军队去对战以逸待劳的胡琏;也怕胡琏猛扑过来找他报仇,好在这时候薛岳调胡琏回宿迁,两支部队避免了交火。
不过蒋介石还不死心,在能打仗的薛岳和能拍马屁的陈诚都从山东战场折戟之后,蒋介石又换上了信任的汤恩伯。
结果汤恩伯的十多万人大部分也折了,本人还被撤职查办。
蒋介石无奈只得换上了范汉杰。这个人和其他抱团分派系、想方设法贪污的国民党军官都不一样,他不贪不赌不好色,而且在以往的战斗中,他也从不骄兵自傲,用兵非常谨慎,每场指挥都可圈可点。
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在太行山抗击日军长达4年时间,淞沪会战、中天山战役等等,都有他的身影,最终获得了胜利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
就连朱德都盛赞范汉杰,可谓是太行屏障。
昔日敬佩的抗日同盟,如今成为敌人,而且还带来了9个整编师,兵力至少10万人。
而且范汉杰可不是之前的国军将领打着玩儿似的,他的部队向南麻进军的速度非常快,引起了粟裕等人的高度重视。
之前陈诚的齐头并进战术在山东战场行不通,范汉杰就搞了个“滚筒战术”,九个师相互交叉,彼此策应,愣是让想找到突破口的属于找不到机会截断他的前进之路。
摸不清敌人的路数,暂时还不适合短兵相接,粟裕只能带着部队边撤边想办法。
但一味地撤也是不可能的,难道打下的胜利果实就要拱手让人吗?更何况,华中野战军再退就要退到海边了。
鉴于范汉杰稳扎稳打的性格,诱敌深入这一招,他是不会中计的。
但僵局还要打破,粟裕提出分兵打鲁南,迫使范汉杰回兵救援,这样才可能发现范汉杰的漏洞。
正当粟裕等人准备上报作战计划的时候,毛主席的指示电报也收到了,其内容就是要求华中野战军主力帮助刘邓大军南渡黄河。
要求华野分出两股兵攻打鲁南、鲁中,目的是吸引住敌人20个旅的兵力。
这个任务和粟裕的设想不谋而合,不过毛主席的计划更周详,更深远。
粟裕满以为范汉杰会对他分到鲁南和鲁中的两个纵队发起进攻,但范汉杰却毫不在意,反而下令部队再加速往南麻前进。
南麻是沂蒙山根据地的重心,也是我军进出的主要交通干道,掌握了南麻,相当于就掌握了我军在山东地区的七寸。
粟裕这时候想要回防,时间上也有点来不及了,而且范汉杰派遣的先头部队还是胡琏的整编11师。
胡琏也确实有才能,仅仅用了一天时间;而且在南麻布置了严密的防御设施,似乎要固守南麻。
与此同时,范汉杰原本滚筒一样滴水不漏的部队也被打散了,并且有意远离南麻。
看起来就像是范汉杰十分放心胡琏,所以分兵去攻占别的地方了。
而鉴于南麻城的地理位置,粟裕必须要想办法把南麻再夺回来。
不管范汉杰怎么想的,目前的局势肯定是有利于粟裕作战的,于是粟裕和陈毅商议,用目前手里的4个纵队和1个特殊纵队,对南麻城进行包抄,先扫清敌人的外围据点,然后三路人马同时进攻南麻,另外留一个纵队去阻击援军,还有3个团守在沂蒙山北,防止胡琏逃脱。
战斗一开始是顺利的,7月17日晚,解放军的3个纵队已经占领了大部分警戒阵地。
胡琏已经绝望了,范汉杰的援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情急之下,他竟然带着军官焚香祷告。
事又凑巧,还真的就下了一场七天七夜的暴雨。
大雨让道路泥泞难行,还有很多路段被山洪冲毁,我军的重武器暂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给我军的冲锋造成了压力;而胡琏也趁此机会加固了防御体系,号称“子母堡”,半圆形的建筑,只在四周留下射击孔;这样的防御点,在南麻城外一共有1500多个;子母堡周围还有好几道铁丝网等障碍。
这些子母堡在我军没有炮火轰炸的情况下,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牺牲;而且大雨让我军的武器受潮,炸药包也无法使用。
战后粟裕复盘的时候,对子母堡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但如今要粟裕后退,他又做不到,已经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了,必须拿下南麻。
这时候,却接到了毛主席的急电,要求粟裕紧急撤退。
原来胡琏固守南麻,就是专门为粟裕设的一个局。
范汉杰给胡琏的指示就是以南麻为据点,吸引共军的注意力,反而内外夹击,消灭粟裕部队;在表面上疏远南麻的情况下,偷偷在附近布置了邱清泉的第五军,此时距离南麻已经很近了,如果粟裕再晚半个小时撤军,就只能陷在战场上了;而后来的探报还发现,黄百韬的25师正在增援的路上。
粟裕下令紧急撤军后,胡琏还趁机追击了一截,然后向蒋介石汇报,自己打了一场胜仗。
胡琏确实守住了南麻,还给粟裕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有时候攻占敌人一个堡,仅伤敌一个班,最多一个排,而我军的代价却很惨重。整整打了4天5夜,我军伤亡4000多人,没有达到预期的战斗目标。
胡琏部队伤亡9000多人,但蒋介石却很高兴,奖励了胡琏5亿法币,还吹嘘胡琏是国军的常胜将军。
战后,粟裕检讨了自己的失误,对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思想敬佩不已。
还好主席及时发现,否则粟裕部队必将经历一场更为惨烈的战争。
1947年9月20日,整编11师向曹县推进,这次轮到粟裕以逸待劳了。
然而这次胡琏再次成功退走。此时胡琏深得蒋介石的喜欢,毕竟能从解放军手里逃走,也算能力。
淮海大战时,胡琏和粟裕又一次相遇。胡琏被蒋介石当做救命稻草一样的送到双堆集前线,胡琏一开始还豪言壮语,鼓励国军一定要坚持,共军吞不掉我们的。
但这次他似乎没有那么好运了,他周围的包围圈越来越小。
胡琏只得坐小飞机去南京求援,蒋介石也无计可施,只给他们放了个《文天祥》的电影。
他飞回双堆集后对黄维说,委员长让我们突围,赶紧跑吧。
二人分头带部队突围。
黄维逃跑时坦克故障,被我军生擒;胡琏的坦克大摇大摆地走在路上,被我军认为是自己的部队,还一度专门为其让路;醒悟过来的解放军打中了他的后背,背上的大小弹片有32块,好几块都和肺部、心脏等重要器官仅一层窗户纸的距离,还好救得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而他康复之后,一直到台湾,还能被蒋介石重用,也是个奇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