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位于河北隆化县的董存瑞陵园竣工,正当隆化人民争先恐后的前来参加揭幕题词仪式时,却发生了意外。
在众目睽睽之下,陵园门口石碑上的帷幕被掀开,石碑上面赫然写着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然而,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围观的群众们却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或疑惑、或不解,一时间竟议论纷纷。
原来,当他看到石碑题词的落款时,竟意外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毛主席题词,而是朱德同志。
诚然,作为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同志,份量并不比毛主席轻多少,但为什么群众们会这样诧异呢?
原来,早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之初,隆化县人民就期盼着能由毛主席题词,为此,他们还派出了民政科的冀兴坡同志前往北京请求。
然而,面对隆化县上下22万人民群众的请求,毛主席却是一再拒绝,并直言:这字我写不合适。
那么,毛主席为何不愿意给董存瑞题词?这所谓的“不合适”,又从何说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些为牺牲的英雄们,全国各地掀起了为烈士修建陵园的热潮。同时,毛主席也不吝笔墨,为这些英勇无畏的烈士们一一题词作表。
如面对日寇毫无惧色,敢上铡刀的刘胡兰,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也有为新中国建设,而牺牲于窑洞塌方的警卫员张思德,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亦或是因为意外而牺牲的雷锋,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主席的题词不仅肯定烈士们的精神,更是向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敢于奋斗、甘于奉献的思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董存瑞牺牲的隆化县碉堡的废墟处,每天都会迎来大量前来纪念的人群。有些人甚至不远千里,就是为了能够一睹英雄牺牲的地方。
正是因为受到这种热情的感染,1956年,河北隆化县决定建立烈士陵园,更好弘扬董存瑞精神。为了凸显对烈士的重视,县委领导派出专人前往北京,请毛主席为其题词。
而肩负这个重大使命的,正是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的冀兴坡同志。而随冀兴坡一同去北京的,还有隆化县22万人民群众的请愿书。
当冀兴坡带着激动和企盼心情,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南海大院时,中南海的干部热情的接待了他。当弄明白冀兴坡此行的来意后,干部被他们的心意和决心感动,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如实向中央传达他们的意愿。
谁知道,就当冀兴坡满怀期待的等了一个星期时,仍然没有半点消息。不甘心的他只得再次来到中南海,却惊讶地发现内务部长谢觉哉早已恭候多时。
“我申请你们反映没有,毛主席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们题词?”,来不及客套,早已有些按捺不住的冀兴坡脱口而出。
谢觉哉闻言倒是不以为意,反而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般摇了摇头,解释说,“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毛主席也确实很忙,我们一直没找到机会反馈。要不,你们再等等?”
冀兴坡有些失望,但也不是不能理解,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继续等下去。
直到又过了几天,冀兴坡才再次接到内务部长谢觉哉的电话。当他兴奋地询问,是否主席愿意给他们题词时,谢觉哉却让他来一趟中南海,找一位姓邹的司长。
冀兴坡不敢怠慢,怀着激动的心情找到这位邹司长。当邹司长当着他的面,将意愿书整理成一份文件,并表示一定会向主席反馈时,冀兴坡这才放下心。
可是,当冀兴坡再次返回宾馆后,一连又等了一个多星期,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时,他有些急了。眼见冬去春来,他已经在这里耽误了近一个月,可事情却全无着落。
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冀兴坡再也无法等待下去。
原来,远在隆化县城的同事们告诉他,陵园即将开工,请他速回指导工作。一想到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却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冀兴坡就深感愧疚。可是开工在即,他也不得不先行返回。
临行前,不死心的他再次找到邹司长,并将那封承载了22万人民群众心愿的请愿书拿出来,并请他一定代为转交给主席他老人家时,邹司长不禁动容。
再三保证,一定会将其转交到毛主席手中。
离开北京的冀兴坡,最后有没有拿到毛主席的题词?毛主席又为何迟迟不肯为董存瑞题词呢?
返回隆化的冀兴坡收拾好心情,迅速投入到陵园的建设工作中。题词仪式固然重要,但陵园的建设也不能放下。再者说,或许主席他老人家是想等陵园竣工后再题词呢?
可是,伴随着陵园建设的逐步完工,题词仪式却依然没有着落,这可让隆化县的人民有些犯难。好在,陵园门口的大理石纪念碑还需要去北京采买,或许还有机会。
这一次,隆化县不仅派出了冀兴坡,还有几位工作人员与他同行。
当他们一行再次抵达北京后,冀兴坡当即轻车熟路的找到修建委员会的主任李琛。当听说是要为纪念董存瑞而布置大理石碑时,早就对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有所耳闻的李琛主任当即开了绿灯,一路放行。
见事情办理的如此顺利,冀兴坡的心里不禁再次升起希冀。他小心的在一边,询问李琛题词一事。
结果大出所料。其实早在上次冀兴坡前来北京时,他的事情就已经传扬开来了。而中央也不是拖着不办,而是实在有些细节需要讨论,一直拿不定主意。
李琛的话无疑证明请愿书已经转交给了主席,可是,又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呢?不就是一个题词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冀兴坡干脆再次跑到中南海,求见邹司长。邹司长一见是熟人,不禁大喜过望,还没等他开口,就兴高采烈的告诉他,“你放心,这次你的事儿一定给你办妥。”
“我听李琛主任说,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磨合处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面对冀兴坡的疑问,邹司长回答道,“这个确实比较复杂,但问题不大。”
不得不说,邹司长的话吊足了冀兴坡的胃口,可是正他想追问下去时,却被中南海的工作人员打断。原来邹司长的事务繁忙,急着开会,只得再次留下一头雾水的冀兴坡。
好在,这次没有再让他多等。不过三日后,冀兴坡就接到了邹司长的电话,表示题词已经完成,让他速来。
当邹司长将题词转交给冀兴坡时,冀兴坡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望着这份来之不易的题词,他甚至感动得都有些颤抖。
可是当他小翼翼的打开了题词时,却注意到落款竟然是朱德总司令。
虽然朱德总司令的题词的也有着相等的分量,但隆化人民请愿的还是毛主席的题词,这让冀兴坡犯了难。
当他把疑惑的目光投下邹司长时,邹司长没有丝毫不悦,耐心地解释说:“董存瑞作为军人,当然是由作为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提名更合适。”
“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朱德总司令的贡献同样重大。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伟人这不假,但如果让他给军人提名,却有失公允。主席不是皇帝,不需要御笔题名。我们的题词想要表达的是精神,而不是为了题词而题词。”
邹司长的解释如同一道惊雷,振聋发聩,难怪主席迟迟没有题词,原来是有这样的考虑。
自抗日战争以来,无数人民子弟兵前赴后继,为新中国的建立筑起血肉长城。这样的精神值得传颂,但不能因为是主席的题词而出现特例。因此,才需要由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表彰才更有意义。
像刘胡兰是群众代表着人民的精神和意志,像张思德雷锋时他们因为意外而牺牲,才让人感到痛惜。翻阅他们以往的事迹,因毛主席的题词才能扩大影响力,因此要与董存瑞的题词区分开。
冀兴坡拿着这份题词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乡,面对父老乡亲们疑惑时,冀兴坡站在高台上解释了其中的缘由,隆化人民纷纷表示理解,同样为拿到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而欢呼。
风雨不到,颜色不褪,横亘半个世纪依旧熠熠生辉。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的磨砺和岁月的沉淀,依然永远发光发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