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玉雕是中国古老的雕刻工艺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蕴含着独特意趣的文化精粹。苏州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明代典籍《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苏州玉雕以细腻、精巧、空灵、飘逸享誉天下,传中华文明之魂,延江南文化之雅。2008年6月,苏州玉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天下》 蒋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天下》 蒋喜

考古发掘证实,距今六七千年前,苏州地区已有玉器出现,如苏州唯亭镇草鞋山遗址中就发现了精美的玉琮。据南宋范成大所著《吴郡志》记载,苏州最早出现琢玉的工坊和名匠,可追溯至唐和五代时期,北宋朝廷也曾在苏州设立造作局。明清时期,苏州玉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工妙而闻名京师。其中以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陆子冈最为知名,被誉为“吴中绝技”。后世琢玉艺人把他奉为“玉行师祖”,陆氏对苏州琢玉业乃至全国琢玉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苏州玉雕以中小件为主,多制作炉瓶、鸟兽等陈设摆件和佩、坠、环、簪、镯等挂饰件。制作时往往采用白玉、翡翠等名贵材料,工艺精巧,手法洗练,题材内容十分丰富。玉雕制作一般要经过选料、开料、设计、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讲究因材施艺,边设计边雕刻制作,特别是巧妙利用天然材质颜色的“巧雕”,全靠艺人匠心独运。最后的抛光可以保持雕刻的原汁原味,使玉质更加温润可人,细部刻画更加精致细腻。

《望天吼》 蒋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天吼》 蒋喜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千年时光中,玉石匠人将文人画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千载不绝的吴中风雅也就此在方寸之玉上流逸。

如今,苏州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一代苏州玉雕传承人与时俱进,致力于探索新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大量新作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生之美,让苏州玉雕的美在历史长卷中得以永恒。

蒋喜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琢玉“妙手”之一。17岁时,他进入苏州玉雕厂当学徒。一直以来,他既有对技艺的追求,也有对传统的坚守。在传统工艺继承方面,他成功复制出众多古代琢玉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从事玉雕创作。他始终坚守着手工琢玉的传统技艺,恢复失传已久的“汉八刀”“游丝毛雕”等独特琢玉刀法,为当代玉雕工艺的传承创新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与不竭的生命力。2010年,蒋喜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玉雕(苏州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梦回水乡》 蒋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回水乡》 蒋喜

“玉是很神圣的媒材,是一种文化语言和精神的象征,凝聚着国人数千年的文化记忆。玉雕不宜做得太世俗、直白,而应该是富有深不可测的哲学性、思想性的。耐人寻味、富于想象、深不可测、玄妙多变……这些才是玉雕应该呈现出来的风貌。”蒋喜说。

持续继承传承,不断开拓创新,让古老的苏州玉雕技艺“唱出”新时代的华美赞歌。中国玉雕研究院院长罗宏才认为,当代中国玉雕的传承创新,是一个时尚而又艰难的命题,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最形象的符号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玉雕的传承与创新必须遵循艺术创作规律,要求玉雕艺术家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通过有价值的临摹,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功,提升自身的审美认知,从而结合时代创作出优秀的玉雕作品。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