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河南省林州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办公室里,来了3位客人——其中一位,是河南省委的工作人员,另外两人,则来自于首都北京。
河南省委的工作人员给杨贵做了介绍:“杨书记,这两位是中央派来的工作人员,专程到林县来找红军老团长顾贵山的,要请他去北京参加建国10周年庆典!”
这一番话,让杨贵有点懵:“什么红军老团长?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呢?”
见杨贵一脸茫然,这几个人也有些着急:“杨书记,顾团长可是毛主席点名邀请的,得务必找到他!”
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杨贵
事不宜迟,杨贵马上把寻找顾贵山的任务传达了下去。
没过几天,消息便报了上来——在原康公社下原村,有个叫顾贵山的老汉,参加过红军,但据说是个马夫,不知道和那个红军团长是什么关系。
听到这一消息,将信将疑的杨贵还是带着中央工作人员,赶往了原康公社下原村。
来到下原村,在乡亲们的指引下,杨贵一行人很快就找到了正在食堂里抡大勺的顾贵山。
看着这个系着条围裙、热得满头大汗的瘦小老汉,杨贵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会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团长?!
顾贵山
果然,当杨贵询问老汉的真实身份时,顾贵山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我是给首长牵马的,不是啥团长。”
周围的乡亲见状,也连声附和:“对,以前老顾就说过,给首长牵过马!”、“没错,老顾能给牲口瞧病,医术可好!”、“他要是红军团长,咋还能在这儿当‘伙头军’嘛!”......
见顾贵山迟迟不吐露自己的身份,中央派来的工作人员只得说出实情:“老人家,毛主席说了,顾贵山是有功之臣,新中国10周年大庆,要请他去北京!您到底当没当过团长,您说句准话!”
听了这句话,顾贵山愣住了,过了半晌,两颗浑浊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滚落下来:“这么多年了,毛主席还记得我哪......”
1902年,顾贵山出生在安徽六安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从8岁开始,顾贵山就开始给地主扛活,从放牛赶猪的小牧童,到下田耕种的庄稼汉,顾贵山整整替地主卖了19年的苦力。
虽然每天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可顾贵山的日子过得却是一样苦,眼看年纪越来越大,家里还是只有3间破房、半亩薄田,别说娶妻生子,就连吃饱饭都是奢望。
苦难的生活,让顾贵山不禁有些气闷:都是爹娘生养的,凭啥地主能吃香喝辣,我们却得忍饥挨饿?!
民国时期的农民
当顾贵山正在愤愤不平时,一个大新闻传到了他的家乡:“共产党又回来啦!现在改叫红军啦!”
对于共产党,顾贵山并不陌生——在几年之前,共产党在六安一带组织农会、分田分地,掀起了偌大的声势。
然而,过了没多久,那些带着农民翻身闹革命的共产党员们似乎一下子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顶着青天白日帽徽、到处抓捕共产党人的士兵。
当顾贵山听说,红军在离六安一山之隔的黄安(今湖北红安)、麻城起义,并拉起了几万人的队伍时,他一咬牙一跺脚:“跟共产党走,当红军去!”
1928年3月,顾贵山在家乡地下党员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年半之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六(安)霍(山)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之后的几年里,顾贵山与战友们一起,打退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又跟随红二十五军万里转战,从鄂豫皖根据地,一直打到了陕北。
经过战火的淬炼,顾贵山从班长到排长、排长到连长,逐渐成长为了一名骁勇善战的基层指挥员。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随即整编为红十五军团,顾贵山也“官升一级”,当上了团长。
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大将
然而,这个团长的位置还没坐热,顾贵山就捅了个不大不小的篓子——
1935年11月,就在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之后不久,为了打破敌人对陕甘苏区的围剿,毛主席在与周恩来、彭德怀商议后决定:诱敌深入,先吃掉他一两个师!
而这次“大会餐”的地点,就是直罗镇。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
1935年11月21日凌晨,凌厉的号声划破了直罗镇上空的宁静——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冒着纷飞的雪花,兵分两路,将这个小镇团团围住,把东北军109师“包了饺子”。
在彭德怀、徐海东的指挥下,顾贵山猛打猛冲,带领战士们很快攻下了直罗镇南部的制高点,随即与大部队一起冲进了镇子里,打得敌人节节败退。
到21日中午,109师已经基本被歼灭,残余的500余名敌人,在师长牛元峰的率领下,缩进了直罗镇东南角的一个寨子里,打算负隅顽抗、等待援兵。
拿下这个寨子,直罗镇一战就将取得全面胜利。
然而,就在这个寨子面前,红十五军团却吃了亏——这股残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是东北军主力出身,轻重火力齐备,而红军又没有攻坚的重武器,顾贵山与其他几名指挥员率部轮番冲击,都没能打进去。
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当红十五军团准备再次发起攻击时,周恩来赶到了前线。他观察了土寨附近的地形,胸有成竹地对徐海东说:“让部队停止进攻吧,寨子里无水无粮,他们撑不了多长时间,一定会突围逃跑,到时候再消灭他们!”
果然不出周恩来所料,到23号晚上,饿了两天的敌人终于顶不住了,除少数人随牛元峰突围逃跑外,其他人都放下枪当了俘虏。
突围出去的牛元峰最终也没跑成——在红十五军的追击下,牛元峰稀里糊涂地跑到了直罗镇西南一个叫做老牛湾的地方,听了这里的地名后,牛元峰仰天长叹:“我姓牛,这里是老牛湾,看样子老天是容不下我了!”
说罢,牛元峰命令副官向自己开枪,就此一命呜呼。
牛元峰自戕时的配枪 被缴获后由左权将军佩戴 现存于左权纪念馆
直罗镇战役落下了帷幕: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举消灭东北军一个整师加一个团,俘虏5367人,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围剿计划。
用毛主席的话说,“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自然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就在战役刚刚结束后,有个别俘虏听说红军要把他们放回去后,登时便嬉笑起来,而这一幕,正好被顾贵山看在了眼里。
看着这些毫无负罪感的家伙,再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士,顾贵山火冒三丈,抽出匣枪,就要枪毙这个俘虏。
在这个紧要关头,幸亏有人眼疾手快,猛地将顾贵山的手臂向上一抬,才保住了这个俘虏的性命。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件事应当算做“未遂事件”,并没有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结果,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件事的影响却要严重得多——
从1933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宣言,表示只要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军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又发布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实现抗日救国。
在党中央团结抗日的规划中,张学良的东北军,正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正因如此,毛主席才决定,这批俘虏一个不留,教育之后统统放回,让他们回去宣传共同抗日的主张。
东北军
在这种情况下,顾贵山枪毙俘虏未遂,就成了一件大事——即便考虑到顾贵山的行为情有可原,党中央与毛主席还是对这一事件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要求全军必须引以为戒,务必严格执行优待俘虏的纪律。
经过批评教育,顾贵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要奋勇杀敌,是英雄是狗熊,战场上见!
1937年9月25日,已经被编入115师344旅的顾贵山,随着大部队,来到了位于山西忻州繁峙县的平型关。
他们的对手,是日军序列中素有“钢军”称号的板垣师团第21旅团。
在这场被后世称作“平型关大捷”的战斗中,顾贵山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子弹打光了,他挺起刺刀与敌人搏杀;刺刀捅弯了,他便和身扑上去,用拳头和牙齿,和日军扭打在了一起......
正当顾贵山与日军浴血厮杀时,一片诡异的烟雾笼罩了战场,顾贵山只觉得呼吸困难、双眼针扎似的剧痛,一会儿便失去了知觉。
过了许久,顾贵山才悠悠醒转,但他的眼前却变得一片模糊,他挣扎着想站起来,却浑身乏力,只得躺倒在地上。
直到这时,他才感觉到嘴里含着一样东西,他吐出来一摸,原来是敌人的一只耳朵......
平型关战役胜利后,被日军毒气熏伤了双眼的顾贵山被送到了后方医院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顾贵山的双眼保住了,但他的视力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成了一名伤残军人。
在此之后,无法继续参与作战的顾贵山先被分配到了115师卫生所当所长,抗战胜利后,他又转到太行根据地,在新一旅开办的合作社里任经理,当上了筹措衣食给养的“粮草官”。
1948年8月,随着解放战争的局势日趋明朗,组织考虑顾贵山有伤在身,便安排他转到华北军区,给他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
工作轻快了,顾贵山却浑身不舒服。他找到上级领导:“前线战士还很艰苦,我坐在这里吃闲饭,说不过去么!”
于是,1948年9月,在“休养”了还不到一个月后,顾贵山便与妻子一起,带着组织补助给他的两麻袋小米和一副9次负伤的残躯,离开了曾经誓死追随的部队,回到了妻子的家乡林县,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党并没有忘记顾贵山——根据许多当事人回忆,组织曾经任命顾贵山为平原省(今河南省)商业厅厅长,还曾考虑让他出任平原省省军区司令,但都被顾贵山以文化水平不高、能力不够为理由,一一谢绝了。
就这样,当昔日的战友佩戴上金灿灿的将星,甚至曾经的部下都成长为军区级别的领导时,顾贵山依然在安安稳稳地林县侍弄着庄稼,在他的口中,自己不过是一名“红军老马夫”而已。
顾贵山的复员登记表
即便如此,在低调地生活了10年后,当顾贵山听说毛主席还记得他的时候,这位寡言少语的老人还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59年国庆节前夕,他穿上了林县政府专门为他准备的呢子衣服,启程去了北京。
在庆典前的招待会上,顾贵山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
毛主席握着顾贵山的手,像见到老朋友一般亲切地问道:“你的事我听说了,你怎么解甲归田啦?”
顾贵山有些不好意思:“主席你知道,我文化水平低,打仗指挥还行,搞建设就不成了,我退下来,让有能力的同志们去干吧!”
听了顾贵山的话,毛主席欣慰地点点头,对围在四周的人们说道:“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伟大胸怀呀!”
参加建国10周年大庆部分英模合影 前排左一为顾贵山
顾贵山参加建国10周年庆典,并受到毛主席接见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听到这一消息的林县乡亲们,在啧啧称赞之余,也悄悄议论着:“这下子,老顾可得受重用啦!”
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从北京回来后,顾贵山把呢子衣服塞进了箱子底,换上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裳,还是继续当起了农民。
看着依旧少言寡语、在地里埋头干活的顾贵山,乡亲们有不解、也有议论,但更多的还是钦佩与敬重。
1960年初,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展开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凿穿太行山,将浊漳河的水引入林县!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工程。
人工天河红旗渠
一时间,数万林县民工齐聚太行山,山麓上红旗招展、喊声震天,一幅战天斗地的画卷徐徐展开。
然而,人民高涨的气势,很快便被巍峨的太行山阻挡了——太行山上的磐石坚固无比,普通的铁钎敲上去,只能凿出一个白点,很快就磨秃了。
用林县当地人的话说,那真是“抡锤的叹气、扶钎的流泪”。
眼见工程进展缓慢,身为总指挥的杨贵心急如焚。就在这时,他又一次想到了顾贵山。
杨贵专程拜访了顾贵山,将工地上遇到的困难和盘托出,希望顾贵山能帮忙想想办法。
听了杨贵的话,从来没向组织提出过要求的顾贵山当即答应下来,再次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来到北京后,顾贵山找到了当年的老战友,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唐天际将军。
当得知顾贵山是为了给红旗渠工程要物资支援而来时,唐天际将军非常痛快:“炸药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你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我好好陪陪你!”
说完,唐天际将军拉着顾贵山的手,回忆起了当年一起在陕北战斗的日子。他看着顾贵山如同树皮般粗糙的面容,和因伤活动不灵的右手,眼眶不禁湿润了:“老团长,农村条件差,难为你了......”
顾贵山则轻松地笑笑:“这有啥呢,以前比现在艰苦多了,还不是过来了?”
唐天际将军
在唐天际将军等老战友的帮助下,顾贵山在北京先后协调到了200吨炸药和一批变压器、高压线等物资,这些宝贵的物资,为红旗渠的开凿解了燃眉之急。
从北京回来之后不久,顾贵山听说工地上运送碎石料很困难,又拖着病体,千里迢迢地跑到了浙江,找到了时任解放军第12军军长的李德生将军。
见到多年不见的老战友,顾贵山顾不上寒暄,急匆匆地讲了工地上遇到的困难,让李德生帮忙想办法。
听完顾贵山的话,李德生笑道:“老伙计呀,你就晚来了一步,前几天,部队上有几辆淘汰下来的旧卡车,已经给了当地的煤矿了。”
顾贵山一听,着急起来:“哎呀!这可怎么办好?”
见老战友着急,李德生连忙说道:“你放心,绝对不让你白跑一趟!我这里还有一批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钢钎、镐头和电线,全都给你,怎么样?”
这下子,顾贵山才高兴起来:“好好好,有东西就行!”
顾贵山带回来的这些优质长钢钎,经过加工截短后,一支变多支,成为了开凿红旗渠的利器。
然而,在为红旗渠要到了无数宝贵物资的同时,顾贵山却没给自己家弄来任何东西,甚至当他外出归来、年幼的儿子缠着他要糖吃的时候,他摸遍全身的口袋,也只掏出了一张车票......
抱着孩子的顾贵山(前排右一)
在林县务农的那些年里,顾贵山没有为自己提出过任何要求,甚至在部队实行工资制度、要给他补发工资时,顾贵山还是拒绝了——理由仍然是一句朴素的话:“国家还困难,这些钱拿去办大事吧!”
1986年,这位传奇的老人在林县悄悄地闭上了眼睛,在弥留之际,他吃力地叮嘱妻子和子女:“一切从简,不要声张......坟前不要立碑......不许给组织提条件......”
英雄随风而逝,但无数因他而受惠的林县百姓不会忘记他——顾贵山去世后,林县政府为他举行了庄重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现场,摆在最前面一排花圈上,落款处是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秦基伟、李德生......
有人说,高贵是高高在上的身份;
也有人说,高贵是可堪敌国的财富;
更有人说,高贵是流传千年的家族传承;
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在平凡的顾贵山老人的身体里,始终跳动着一个无比高贵的灵魂。
谨以此文,向顾贵山老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