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解放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宁城,这座桂系军阀的大本营,终于迎来了解放。

就在南宁老百姓兴奋地庆祝解放时,一个10岁出头的小男孩却很不开心——因为他的姐姐要去当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宁解放

自从这个孩子记事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是姐姐带着他一路流浪,从汉口走到了南宁,才在一所孤儿院里落了脚。

悲苦的童年,让他对姐姐无比依恋。在孤儿院期间,他曾两次被收养,因为思念姐姐,他又偷偷跑了回去。

南宁解放后,这所孤儿院成了13军文工团的临时驻地,看着院里几十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文工团领导决定:年龄允许的留下当兵;年纪实在太小的,就交给地方上的同志妥善安置。

经过筛选,姐姐成了一名文艺兵,而小男孩则被刷了下来。

得知姐姐要随部队离开,小男孩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愿留下。最后,还是姐姐给他出了个主意:等到部队出发后,你就悄悄地在后面跟着!

然而,当部队出发后没多久,小男孩就被带队的干部发现了,把他从队伍中提溜了出来,带到了文工团长的面前。

还没等文工团长开口,小男孩就“哇”地一声哭开了:“我哪都不去,我要跟着你们走!”

看着这个满脸糊着眼泪和鼻涕的孩子,文工团长叹了口气:“唉,留下吧!”他转头对着带队干部说:“给他登记一下,好好照顾!”

于是,在13军文工团的花名册上,又多了一个名字:胡诗学。

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孩子将会家喻户晓,只不过到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新名字:古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

从胡诗学到古月

胡诗学为何会成为古月?一切的起因,还要从一张宣传画说起——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已经是昆明军区文化部干事的胡诗学,登上了一列火车,准备去外地出差。

火车上的人很多,当胡诗学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时,已经出了一头大汗。

坐定之后,胡诗学赶忙摘下军帽,随手往脑后拢了拢头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坐在他对面的乘客突然惊讶地“咦”了一声,胡诗学抬头一看,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正死死地盯着他。

起初,胡诗学还没当回事,可过了好一阵,这个男人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让胡诗学不禁有点发毛。

让一个大男人这么盯着看,胡诗学还是平生头一回,心里不禁冒出了一丝愠怒,问道:“同志,你一直盯着我做什么?!”

胡诗学一开口,这位中年男人才反应过来,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同志,我是瞧你长得蛮像一个人哪!”

中年男人一边说,一边从随身的纸筒里取出一张宣传画:“你看看,像不像?”

宣传画一展开,胡诗学有点傻眼:画上的人一袭长衫,右臂下挟着一柄雨伞,左手握拳,目光坚定地行走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

“这不是《毛主席去安源》吗?我长得像毛主席?”男子突如其来的一番话,让胡诗学愣住了。

还没等胡诗学回过神,邻座的旅客也伸过头来,看看画,又看看胡诗学,连连咂舌:“是像!真是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去安源

下了火车之后,胡诗学匆匆地赶到招待所,对着镜子左瞅右瞅,镜子里的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脸,突然变得有点陌生了。

自己到底像不像毛主席?这件事成了胡诗学心里的一个结,回到昆明之后,他特意学着照片上毛主席的姿势,夹着烟卷、翘起二郎腿,问办公室的同事们:“你们看我像谁?”

同事们把他从头看到脚,都异口同声地说:“哎呀,你像毛主席!”

虽然同事们做出了肯定的评价,但胡诗学还是有点不自信,思来想去,他决定听听身为专业演员的妻子的意见——

这一天,胡诗学把头发梳成了背头,又换上一身中山装,走到妻子桂萍面前,问道:“你看看,怎么样?”

胡诗学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桂萍有些莫名其妙,她扫了胡诗学一眼,笑道:“挺好的,怎么想起穿这一身啦?”

见妻子“不上道”,胡诗学干脆开门见山:“你看我像不像毛主席?”

听了胡诗学的话,桂萍才认真起来,她仔细地看着丈夫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脸,频频点头:“你别说,从前不在意,你还真是像!”

一边说着,桂萍一边绕着胡诗学打量了一圈:“真的,你比剧团的演员都像,要不然,你调到我们剧团来演戏吧!”

听了妻子的话,胡诗学笑了:“再像也不去,我哪里会演戏哟!”

然而,这件事却由不得胡诗学做主了——1979年的一天,胡诗学的家门被敲响了。

前来登门拜访的,是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创作过《战斗里成长》、《槐树庄》等作品的剧作家胡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可

简单寒暄过后,胡可开门见山:“前一段时间,文化部和总政下了文件,要在全国全军挑选一批扮演领导人的特型演员,我看小胡的条件不错,很像毛主席,可以去试试嘛!”

胡可这一番话,让胡诗学有点迷惑——昆明离北京千山万水,胡院长是怎么知道我的?

原来,为了纪念毛主席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早在1978年,中央就做出了在全国全军挑选特型演员的决定。

消息一出,全国各地和军队的文艺院团都轰动了,推荐信雪片一般地飞到了北京,光是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就推荐出了2、30位。

然而,这些推荐而来的人选,虽然都是专业演员,也曾有过扮演毛主席的经历,但基本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外形不太像

而外形高度相似,正是中央提出挑选特型演员的必要条件。

正当负责挑选的专家们头疼时,一位来自昆明军区的工作人员灵光一闪:“我们那里倒是有个人,很像毛主席,可就是从来没演过戏。”

听了这句话,胡可决定:“不会演可以学,咱们得去看看这个人!”

当胡可赶到昆明军区时,正赶上军区机关召开大会。在礼堂里,胡可一眼就看见了坐在人群中的胡诗学:高大挺拔的身材、宽阔柔和的面颊、大眼睛、双眼皮......一切都和他熟悉的毛主席如此相似。

正因如此,胡可才会登门拜访,亲自邀请胡诗学参加特型演员的选拔。

不久后,胡诗学的定妆照很快送到了北京,当胡可将他的照片放大,与埃德加.斯诺为毛主席拍摄的著名照片摆在一起时,全体专家都发出了惊叹:“实在太像了!”

凭着优异的外形条件,胡诗学顺利入围,与其他十几名专业演员的照片一起,送到了叶剑英元帅的办公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叶剑英元帅

作为与毛主席相处了半个世纪的老战友,叶剑英元帅对毛主席的外貌神态再熟悉不过。对于这次选拔,他亦是十分慎重,拿着放大镜,一张一张地仔细观看起来。

当看到胡诗学的照片时,叶剑英眼睛一亮,连忙招呼坐在一边的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来、来,耿飚同志,你给我介绍一下这个人。”

听完耿飚的简要介绍,叶剑英元帅再次端详着胡诗学的照片,连连颔首:“像,很像!”

说完,叶剑英拿起红笔,在胡诗学照片的背面,画下了一个大大的红圈。

这一个红圈,彻底改变了胡诗学的命运——1980年1月,接到调令的胡诗学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报到。

在同事的建议下,他将自己的姓氏拆开当作艺名,“古月”,便由此而来。

登堂入室不容易

在来八一电影制片厂报到之前,古月也曾经犹豫过许久:在昆明军区,自己是文化科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如今年过40,又要重新学艺,扮演的还是受万人景仰的毛主席,自己能做好吗?

为了打消古月的顾虑,妻子桂萍一次次地给他加油打气:“你不是常说,是毛主席、解放军把你从孤儿院救出来的吗?你现在努力工作,是表达你一个人的情感,可你去演好毛主席,是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情感......你学什么都能成,你准行!”

妻子的鼓励,给了古月莫大的信心,但当他刚站到排练场上时,这份信心却遭到了相当大的打击——

演员这个行当,看起来门槛不高,却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它对一个人的声音、语言、形体、乃至感受力、领悟力、文化底蕴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相较之下,外形反倒成了相对次要的条件。

虽然在外形上得天独厚,但完全没有经验的古月,一站上排练场,便紧张到头脑一片空白,别说表演了,就连手该往哪儿放,他都找不到门道。

为此,在那段时间里,古月常常自嘲:“我这个“特型演员”只能算一半——特型是有了,可还算不上演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生活照

身为门外汉的苦恼,常常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古月只能给远在昆明的妻子写信诉苦。

很快,妻子的回信就到了,除了鼓励的话语之外,妻子还给他寄来了一套厚厚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作为俄罗斯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算是每名演员的必修功课——电影《喜剧之王》里周星驰不离手的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就出自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剧之王里的经典镜头

为了演好毛主席,在刚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头几个月里,古月硬着头皮开始重新学习,每天嘴里念叨着的,都是些例如“规定情境”、“内心体验”之类的新名词。

理论背了一肚皮,还没等到彻底消化,任务就来了——198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要拍摄电影《西安事变》,古月被导演选中,开启了他饰演毛主席的漫长历程。

在《西安事变》这部电影里,古月的戏份并不重,即便如此,他依然战战兢兢,每一场戏都要反复排练好几次后,才敢正式开机拍摄。

电影上映之后,观众们对于古月的表演还是相当认可的。在八一厂的传达室里,开始出现了寄给古月的观众来信,用现在的话说,古月也有自己的“粉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剧照

面对观众的支持,古月倒是非常清醒——在他看来,自己在这部“处女作”里,只演出了毛主席的“形”,离形神兼备的标准还很远,要回馈观众的热情,非得再下苦功不可。

在此之后,古月不仅反复观看毛主席的记录片,还收集几百张毛主席的照片,将自己的宿舍里贴得满满当当,从中揣摩毛主席的习惯、神态,一点点的向着真实的毛主席靠近。

很快,验证古月努力的机会就来到了——1982年,电影《四渡赤水》开拍,这一次,古月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渡赤水剧照

在开拍前,古月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等到导演一喊“开机”,他又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了。

在影片中,有这么一场戏——红军在一渡赤水时,还带着一门没有炮弹的山炮,到了浮桥上,沉重的山炮卡在中间,大大延缓了过桥的速度。为了争取时间,毛主席赶到浮桥上,做通了炮手的思想工作,主动抛弃了这门宝贵的山炮。

在剧本的设定中,就在毛主席劝说炮手的时候,敌机飞来轰炸,桥上的战士纷纷落水。

而等到开始拍摄时,由于没有沟通到位,在古月面前的一名饰演小红军的演员见其他人倒进了水里,不知如何是好,也干脆跳了下去。

如果按照剧本的要求,这时就应该喊停了,可导演却迟迟没有出声,已经说完台词的古月也只好一直叉着腰、仰着头,摆着一副“伟人”的架势,站在那里干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导演才喊了停,并单独把古月拉到一旁,问道:“刚才跳下桥的小红军就在毛主席面前,如果是真实的毛主席,他会在一旁自顾自的谈话吗?他得先救人!”

导演的这一番话,一下子点醒了古月:作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除了在外形上要接近主席本人之外,还要从性格上、思想上去接近毛主席,才能演出毛主席的“神”。

认识到了这一点,古月接下来的表演就顺利多了。

在拍摄毛主席与周恩来分着吃一块玉米饼子的戏份时,按照剧本描述,毛主席把饼子掰开后,递给周恩来一块,两人就应该开始吃了。

然而,古月认为,在粮食极端紧张的情况下,毛主席绝不会只顾着自己吃饭,而让警卫员眼巴巴地在旁边站着看。

于是,在拍摄时,古月便“自作主张”地加了一段戏——他将半块饼递给周恩来后,招手喊来警卫员,将自己的半块饼子又分给警卫员一半,并加上了一句话:“咱俩分而食之哟!”

古月的即兴发挥,让导演拍手叫好:“这一来,毛主席的形象更鲜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渡赤水》剧照

电影《四渡赤水》的圆满完成,让古月重新找回了信心,也让他开始一步步向着毛主席的内心迈进。

于是,我们才能够见到《重庆谈判》中胆略过人的毛主席、《大决战》中运筹帷幄的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中胸怀未来的毛主席......

根据统计,古月在2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先后84次扮演毛主席。在如此多的作品中出演同一个角色,在中国的影视史上,恐怕是个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的记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谈判》剧照

“他就是毛主席本人”

演了84次毛主席,古月的表现究竟怎么样呢?

在网络上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唐国强演出了毛主席的霸气、张克瑶的口音堪称还原、王霙([yīng])很像年轻时的毛主席......至于古月嘛,他就是毛主席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与张克瑶(中)、王霙(左)合影

这种评价当然有过誉之嫌,然而,在古月的演绎下,毛主席的形象变得越来丰满动人,则是不争的事实——在《大决战》等影视剧中,古月饰演的毛泽东既能够在地图上指挥千军万马,也能挽起裤腿、坐在树下谈笑风声,更能够在失足滑下山坡后,仿佛孩童般哈哈大笑......

一言以蔽之,经过古月的诠释,老百姓眼中的毛主席,才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喜怒哀乐的“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决战剧照

1990年夏天,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来到了父亲曾经居住过10个月的西柏坡。

当她听说《大决战》剧组正在这里进行拍摄时,她当即提出,想要亲眼见一见古月。

听到这一消息,正在拍戏的古月顾不上卸妆,穿着戏服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一见到古月,李讷十分激动,拉着他问长问短,一时间,她仿佛又变成了那个依偎在父亲身边的小女孩。

拉着古月的手,李讷的思绪回到了40多年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样握着爸爸的一根手指头,后来大了一点,就能握住两根了,爸爸就这样带着我走啊走,一直走到了北京.....”

说着说着,她转眼望着古月:“你的手和我爸爸的感觉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年李讷与毛主席

在临别之时,李讷刚要上车,一股莫名的悲伤突然涌上心头,她猛地回过身,伏在古月的胸前大哭起来。

古月明白,李讷是真的将自己当成了毛主席了,他只得轻柔地拍着李讷的背,柔声说道:“没事了,没事了,我理解你.....”

还有什么样的认可,比毛主席女儿的眼泪,更能够说明问题呢?

随着古月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也收获了一大批特殊的“粉丝”——

1991年的春节前夕,正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棚里忙着拍摄的《大决战》剧组,接到了通知: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杨白冰将军要来慰问剧组的工作人员,一会儿就到!

接到通知后,整个剧组马上赶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礼堂,列成一队,准备欢迎领导慰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白冰将军

没过多久,杨白冰将军就到了,他一一同工作人员握手,勉励他们继续努力,把《大决战》拍成一部经典之作。

眼看杨白冰将军就要走到自己身边了,古月连忙伸出手,想要与将军握手。

然而,杨白冰将军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一边乐呵呵地说道:“我要给毛主席敬礼啊!”,一边抬起手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杨白冰将军这一敬礼,倒把古月弄成了一个大红脸,他一边忙着还礼,一边说道:“我这个假主席不敢当,不敢当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月慰问解放军战士

古月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还一直火到了大洋对岸——

1993年,古月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到美国参加中国电影展。一下飞机,他就被闻讯而来的记者和观众们包围了。

在之后的几天里,但凡古月出席活动,记者们总是如影随形,逼得他不得不戴上帽子、墨镜,才能稍得清闲。

这一次中国电影展的重头戏之一,是在洛杉矶嘉乐影院举办《大决战》的首映式。在首映式举行的那一天,当古月等主创人员登上舞台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面对观众的热情,古月一时也激动起来,他下意识地伸出手臂,向着台下的观众大声说出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人民万岁!”

在美国的土地上喊出这句话,个中意义,难以言喻。

尾声

从一名表演“门外汉”到特型演员,再到红遍国内外的著名“影帝”,身份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古月对自己的认识,有一句话,他一直挂在嘴边:“我能够有今天,百分之百是借了毛主席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橘子洲上的毛主席像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伟大,才有了古月等一大批特型演员在台上发光发亮的机会,而他们的走红,更证明了一点——毛主席从来未曾远去,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谨以此文,缅怀伟大的毛泽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