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角度呈现“圆”的浪漫内涵,总台秋晚再次刷新主题晚会的探索边界,带给全球观众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文|三木

“浪漫唯美的湖景舞台,传统非遗技术,真的有被震撼”“秋晚又‘戳中’了我的浪漫中国心”“央视的舞台布景和创意脚本真的太厉害了,我们的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了”……

9月17日晚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中秋晚会》如约而至,为观众带来一场浪漫气息浓厚、古典优雅气质突出、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听觉盛宴。播出当晚,总台秋晚占据了中秋之夜的话题C位。截至9月17日,#央视中秋晚会#、#93岁老战士给牺牲战友送月饼#、#原来我记得这首歌是写给母亲的#、#央视boys又双叒叕合体了#、#戴荃陈丽君演绎君是山#、#周深克莱德曼合作中国经典梁祝#、#谭维维武大靖邓雅文合唱献给奥运健儿#、#东北民谣在东北地界上桌了#、#沈阳辽博镇馆之宝动起来有多美# 等话题登上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头条、百度等多平台热搜榜,揽获多平台热搜第一,节目共收获全网热搜超70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总台秋晚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在紧扣传统中秋文化的同时,技术升级持续赋能晚会探索创新,再一次刷新主题晚会的探索边界,让全球观众在中秋佳节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东方浪漫。

在晚会持续“上新”的今天,总台秋晚为何依然得到网友的刷屏夸赞?解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字——“圆”。

“圆月”:实景景观与现代科技

打造独特的中秋美感

“长河”自浩瀚天际飘落,“圆月”于丁香湖畔升起。

平湖秋月、璞玉凝辉。夜幕之下,晚会主舞台仿佛是从湖面自然生长而出,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与璀璨夺目的灯光舞美相互辉映。此次总台秋晚营造的节日氛围,再次让网友感慨“你永远可以相信央视的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圆’拥有吉祥、圆满和完整等丰富的寓意,所以我们选用了‘圆形’为核心舞美造型,打造一个直径达70米的360°全景沉浸式舞台。”总台秋晚舞美总监王琛表示,晚会舞美既有代表明月的“圆月”,也有中式简约风格的圆形“月亮门”,同时以一条圆环玉带串联起四个舞台空间,构成一个既彼此独立又风格统一的舞台空间。他也介绍,为了更方便主创团队在前期创意和拍摄阶段的交流,团队专门设计使用了“点钟方向”的定位方式,“主舞台是12点钟方向,副舞台月亮门是6点钟方向,两边的实景舞台分别是3点和9点钟方向,中心则是一条‘玉带’贯穿整个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灯光亮起,“圆月”映照下的水区舞台宛如人间仙境,亭台楼阁、简约的中式月亮门等实体置景也在水影下营造出充满中式美学的舞台视觉效果,烘托出思念、团圆的中秋主题的同时,更以极强的梦幻感为观众带来电影级的沉浸体验。

而作为本次晚会舞台最大的亮点和创新,一个直径12米的移动“圆月”,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LED屏幕,在轨道的调度下与各个舞台形成互动,为观众构筑起了一个温馨典雅的“团圆之地”。这轮“圆月”不仅能够针对不同的节目产生相应变换,还能在与不同舞台区域的景致相融合时,创造出全新的舞台空间和艺术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不止舞美设计和视觉呈现,晚会的内容创意和整体编排也围绕这轮“圆月”做足了文章。一首《鹧鸪天·桂花》月下开场,乐与情与景交融,迅速将观众带入中秋佳节的氛围,随后《明月千里寄相思》《摇篮曲》《彩云追月》《在银色的月光下》在“月光”中联唱,“圆月”以静为动、虚实交叠,与舞台上的表演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此次秋晚也更注重打造不同舞台空间的对话感,当表演嘉宾在不同的时空进行相同的表达时,这种“对话感”也让节目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以《若月亮没来》为例,唐嫣在“12点钟”主舞台巨型圆月下荡着秋千登场,李现从“6点钟”副舞台走出后,如“跨越”时空一样穿梭于现代城市街景的玉带舞台上,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漫天星河,整个表演既现代又唯美,最后更是以绚丽盛大的烟花,为观众留下无限的浪漫与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东北民谣》的表演更将这轮“圆月”化作窥向童年记忆的“阀门”,当毛不易、单依纯在演唱中走向舞台中央,身后的“圆月”也通过沈阳关氏皮影将歌词中的画面一一呈现:三九的梅花、赶车的小伙、春节的爆竹、冬日的丰收……朴素的东北平凡生活被具象表达,充满地方韵味的人间烟火气也徐徐展开,治愈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到,贯穿全场的“圆月”为整场晚会打造了月、人、景、情互为映衬的一体化审美体系,让观众在唯美浪漫的节日氛围中,品味独特的东方美学与中国意境。

“团圆”:技术升级

助力情感表达浓度飙升

“夜色茫茫照四周,天边新月如钩,回忆往事恍如梦……”琴音婉转、歌声悠扬,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唱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让不少听过的观众直言“更加想念家人了”,中秋的氛围也被瞬间拉满。

明月、乡愁、亲情、团圆,这是中秋节凝结着的多样文化和情感内涵。紧扣中秋“团圆”之意,今年的总台秋晚通过多种方式的艺术呈现,不仅将中秋佳节所蕴含的传统习俗、乡愁思念充分展现,更以“团圆”为核心情感,将其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在逐渐递进情感浓度中触动观众的共鸣,让晚会从唤起对小家之间的想念,升华成了大众对家国团圆的期盼。

如讲述节目《团圆》让93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深情叙述了连续十年迎接战友遗骸回家的故事。当他以颤抖的声音说出“我说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还在回家的路上”,不少网友表示忍不住落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除了对“家文化”的书写与家国情怀的表达,晚会还通过真实生活致敬每一个平凡而努力的追梦者,进一步展现总台秋晚的对普适情感的关怀。来自大凉山的吉克隽逸与诺米在《阿普的思念》里唱“好久不见阿普你是否别来无恙,还是那副老面孔啊慈祥的模样,你说我现在做的东西是不是叫梦想”,歌声不仅满载着对家乡的热爱,也唱出了平凡人的梦想与敢于追梦的勇气。

然而,这场晚会的情感浓度不仅仅体现在节目内容呈现,更重要的是与技术的融合。在总台持续深化“5G+4K/8K+AI”发展战略,积极布局AI在视听领域的创新应用的背景下,总台秋晚以技术升级持续赋能节目内容情感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唤起着人们对于传统佳节的特殊情思。

在《仰世而来》中,通过AI技术设计了一个“连通”宇宙的圆形窗口,一叶孤帆在宇宙间乘风破浪,迪玛希则通过舷窗凝望地球,以歌声致敬航天人;而《当你老了》在用AI技术修复老照片的同时,也让记忆里的老照片动起来,勾起观众与自己、与亲人的美好回忆;《我记得》则用舞台搭建了一个时光记忆展,透过一个圆形“相机镜头”连接网友们分享的“被爱的时刻”,以无数被爱包围的幸福瞬间传递出浓浓的温暖与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之夜,借着一个个充满韵味又科技感十足的表演凸显温暖底色,总台秋晚带着对团圆的期盼,从现实生活出发,将人间烟火气融入其中,让一轮“圆月”下的新舞台与新科技实现了情景交融,引发观众对于中秋佳节的强烈情感共鸣。

“圆满”:以“圆”为支点,

融合传播撬动秋晚IP的更大可能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总台秋晚之所以能够播出即占据话题“C位”,除了晚会本身内容和立意上的打磨之外,融合传播思路所贡献的驱动力同样不容小觑。从一开始,总台便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高品质内容,以“圆”为视觉记忆点,打出一套融合传播的“组合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会播前,节目组在不同时间节点阶段性推出多款短视频产品。如“AI‘尚’秋晚”系列短视频,让嘉宾推动圆形背景展示月相变化,在灯光、布景的组合下,打造出被网友赞为“大片质感”的视觉效果,并以“实拍+AI动画”的创作方式预告秋晚舞台,提前“拉满”期待值;“嘉宾镜头下的央视秋晚”邀请嘉宾以VLOG的形式,第一视角揭秘“秋晚是怎样炼成的”,让观众看到舞台上的众多圆形元素;“月相倒计天”系列短视频,则以“月相”为核心概念,嘉宾在“圆月”画面中徐徐展开,预告中秋晚会的精彩内容,随着时间推进,月相逐渐圆满,象征着中秋节的临近,从而增加观众对总台秋晚的期待和参与感。播出当日,“音频版节目单”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圆形追光灯光束移动聚焦的效果,为观众揭示秋晚节目亮点。

通过成功打造一系列融媒体产品,或展现秋晚舞美,或从不同视角剧透节目内容,今年总台秋晚早早便以处处“圆满”持续拉高观众的期待值。而在节目播出当天,总台秋晚更利用多种传播形态,实现传播涟漪的持续震荡。播前,总台秋晚推出“竖屏看秋晚”邀全球华人共赏圆月、共度佳节,而总台秋晚节目单一经发布也迅速引发热议;晚会播出当晚,《我记得》《东北民谣》等包含亲情、乡情的节目引发网友共情共鸣,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我出息了,跟妈妈的合照出现在了央视中秋晚会的节目里”“感受到爱与感动在音乐中流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轮皓月,满城灯火。依托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将延绵千年的中秋文化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凝聚起全球华人的共同情感,总台通过这场“中秋之夜”,进一步提炼中秋文化内涵,实现全球华人节日寄怀与乡愁抒发的同频共振。

“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无论是“一轮圆月”贯穿全场,还是“团圆团聚”的情感表达,亦或是“圆满融合”的破壁出圈,在“圆”的多角度呈现下,总台秋晚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惊喜,不仅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度过一个独特而浪漫的中秋佳节,也通过不断打开主题晚会创作传播的新空间,发挥节日晚会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展现出更加鲜活的情感共鸣和鲜明的文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