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8年5月2日,日本长崎最著名的滨屋百货,挤满了前来参观、购物的日本民众。

这里正在举办的,是一场名为“中国邮票、剪纸、丝绸”的博览会。

在会场里,除了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向日本人民昭示着,这些商品,来自于一个新生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滨屋百货所在地——长崎滨町商业街

然而,就在这天下午4:20分,3个面露凶光的男人冲进会场,不由分说,一把将五星红旗扯了下来。

这3个人被长崎警方逮捕后承认,他们属于一个名叫“菊旗同志会”的右翼组织,他们声称,破坏中国国旗,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

这件事,便是震惊了中日两国的“长崎国旗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右翼分子

这一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让人疑惑的是,在当时中日关系已经逐步解冻的情况下,为何会突然发生这样恶劣的事件呢?

今天,衔笔就来讲讲“长崎国旗事件”的来龙去脉。

01 剪不断理还乱

根据现存史料记载,至少从汉朝开始,中日之间就有了官方层面的往来。

《后汉书.东夷列传》里记载着,汉光武帝时期,倭奴国便曾派遣某位“大夫”前来“奉贡朝贺”,光武帝还曾赐给他们印绶,承认了倭奴国的属国地位。

这枚印,就是著名的“汉委(倭)奴国王印”,是日本文部科学省认证的“国宝级文物”。

——顺带一提,为了纪念这枚印绶的发现,福冈市还专门建了一座公园,把印文放得老大,堂而皇之地摆在公园里,引以为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枚印章 现存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园里复制的偌大印文

倭奴国虽然是九州地区的一个小诸侯国,但他们的朝贡行为,无疑为中日之间的交往开了先河。

从这时起,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就基本没有中断过,毫不夸张地说,所谓的日本文化,完全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虽然从清末以来,日本这个“吵闹的邻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但想要将两国真正割裂开来,恐怕是难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然而,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日关系就处于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境地中。

一方面,日本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在日本重建的过程中,中日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否则,日本绝不可能走上和平、兴盛的道路。

正因如此,在1949年,日本就成立了“中日贸易促进会”、“中日贸易议员联盟”等组织,致力于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中贸易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 鲁迅先生的老朋友——内山完造

1950年4月29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关于促进日中贸易的决议》,在这份文件中,明确说明了,未来日本将要发展关系和贸易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另一方面,在“冷战”造就的世界两极化趋势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极力阻止日本向中国靠拢。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曾经说过:

“如果日本进入共产主义阵营,苏联、中国、日本结合起来,形势就会变得极为艰巨。”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彻底放弃了二战之后给予日本的“中立”立场,开始把日本当做在亚洲限制共产主义国家的桥头堡,先后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共同防御条约》等文件,把日本塞进了由“日本—冲绳—菲律宾”组成的的“第一岛链”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岛链

美国这么一掺和,中日关系这个问题,复杂了。

02 日本的小算盘

实际上,对于新中国来说,美国的小动作完全是在意料之内的。

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美国就拉帮结派,带领着一群“小弟”,天天叫嚣着要对新中国实施“禁运”、“封锁”,说得直白点,中国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新中国虽然落后,但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接近5亿5千万人口做基础,真要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日本,可是真的受不了。

在美国的眼里,日本只不过是它在亚洲的军需工厂而已,因此,从战后开始,美国给予日本的援助,绝大部分都流进了汽车、机械、化工等与战争相关的行业之中。

至于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嘛,那就不在美国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 靠乞讨过活的日本老人和儿童

另外,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海岛国家,对外贸易原本就是日本的经济支柱,看着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干瞪眼,实在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因此,从二战结束后,日本便一边端着“美国爸爸”送来的碗,一边瞅着中国这口大锅,琢磨着怎么来锅里舀口饭吃。

琢磨来琢磨去,日本内阁搞出了一套名为“政经分离”的把戏——

1951年10月18日,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国会就台湾问题进行答辩时,说了这么一番话:

“现在中共未被美国承认,而(台湾)国民政府未被英国承认,即便选择权在日本,其行使也要在考虑各国间关系的基础上决定......我从未向杜勒斯做出承认(台湾)国民政府的保证。”

10月29日,吉田茂又再次表态:

“(日本设置)海外事务所的目的,包括台湾的海外事务所的目的都是通商......如果中共允许我们在上海设置海外事务所的话,那我们也可以设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战后首任首相 吉田茂

从吉田茂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小算盘:

就当时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爸爸”着实得罪不起,但在中国问题上,日本认定了“惹不起躲得起”的路数,能不表态就不表态、能不参与就不参与,给自己留足了后路。

只要不表态,日本就有和中国谈判的底线——你看看,我虽然没承认你,可我也没承认他呀?咱们还是聊下一话题,说说做买卖的事儿吧!

不得不说,吉田茂不愧是老牌政客,“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本事着实到家。

用“协和语”来说就是,吉田茂这老头,“狡猾狡猾地”。

在吉田茂之后,日本鸠山内阁、石桥内阁都继续沿用了这套办法,不断地向中国“暗送秋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田茂的继任者 鸠山一郎 他有个孙子 叫鸠山由纪夫

对于日本政府的小算盘,新中国的领导人们心里清楚得很——

早在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便指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是完全有它的广阔前途的。”

而在1954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议会代表团时,更是发表过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

“我们承认日本人民的日本,日本人民投谁的票,谁得的票多,谁组织政府,我们就承认谁。日本政府却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中国人民不要蒋介石,日本政府却承认台湾代表,是日本政府不承认我们,对我们采取不友好态度,美国压在日本人头上,这是很不幸的,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周总理这番话,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新中国对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都抱有善意,这点毋庸置疑;

第二,你们现在不承认新中国,主要是因为头上有美国人压着,这点我们很理解,官方交往不了,民间可以往来嘛;

第三,但日本政府也别总想着当“两面派”,中日关系要真正发展,你们早晚得有个明确说法!

绵里藏针、点到即止,这就是周总理的外交风格,所谓大国风范,莫过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总理

可以肯定的是,周总理的这番话,日本政府完全听懂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心照不宣最重要。

于是,就在周总理发表谈话后不久,1954年12月,日本国会便通过了邀请中国通商使节团来日本访问的决议,紧接着,日本便宣布即将从中国增加进口8万吨大豆,并准备了780万美元外汇,作为继续进口的费用。

1955年3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代表团便应邀访问了日本,走访了东京、大阪、神户等地区,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可以说,在这一时间段,新中国和日本两国,已经逐渐走上了一条破冰之路。

03 破坏者的身影

新中国与日本的民间往来越来越密切,中国人民很高兴,日本人民也很高兴,但在台湾的蒋介石却非常不高兴。

早在吉田茂隐晦地表达要和新中国开展经济贸易时,蒋介石便曾大发雷霆,并通过美国向日本施压,要坚决扼住这个苗头。

在美国的压力下,1952年4月28日,日本吉田内阁和国民政府签订了《日本国和中华民国之间的和平条约》,也就是俗称的《日台条约》

有了条约做保证,蒋介石终于松了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在台湾

然而,蒋介石没料到的是,在吉田茂看来,这份《日台条约》基本上等于一摞废纸。

在吉田茂本人的回忆录中,对《日台条约》是这样评价的——

“此次签署的条约,并未承认国民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政权,我每遇机会便在审议这个条约的参众两院申明这一点。”

如果蒋介石看到这句话,表情一定是相当精彩。

正因如此,在《日台条约》签订后,日本和新中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经济贸易反而有蒸蒸日上的态势,蒋介石虽然恼怒,也只能徒呼负负而已。

然而,就在1957年2月,蒋介石终于等到了他的同盟军——岸信介,成为了日本第56任首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岸信介

岸信介,是个死硬的右翼分子,早在1936年,他就担任过伪满洲国产业部次长等职务,与东条英机等人并称为“满洲五巨头”。

日本投降之后,岸信介被定为二级甲等战犯,扔进了东京巢鸭监狱。

由于岸信介在战时主要负责经济和军需工作,没有受到美国人的重视,1948年,在东条英机等战犯被处死的第二天,岸信介却施施然地出狱了。

这样一个人,居然当上了日本首相,中日关系自然是凶多吉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岸信介待过的东京巢鸭监狱

果然,在上台不久之后,岸信介便出访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称新中国是“侵略国”,是日本身边的“共产主义威胁”。

在回国途中,岸信介还专门拐了个弯,到台湾与蒋介石见了一面,拍着胸脯保证,要和台湾“加深合作”,甚至要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

这句话一出,正搔到蒋介石的痒处,简直要将岸信介引以为知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岸信介与蒋介石、宋美龄合影

然而,说归说、做归做,新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对日本企业和日本国民来说不是小事,在舆论的压力下,岸信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制止中日民间贸易行为。

正因如此,在长崎这场博览会开幕后,当蒋介石得知会场上出现了五星红旗之后,暴跳如雷,马上指示台湾驻长崎的“领事”常家恺,必须把这面五星红旗摘下来!

蒋介石发了话,常家恺自然不敢怠慢,马上跑到长崎市政府提出了抗议。

然而,举办这次展览会的,正是中日贸易促进会的长崎支部,成员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长崎市政府也不敢轻易得罪,于是,长崎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只是不咸不淡地应付了两句,便请常家恺走人了。

见长崎市政府这个态度,常家恺明白,靠官方手段是没戏了,左思右想,常家恺想出个馊主意——你们不是不摘吗?我找人摘!

接下来,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第二天,在常家恺给台湾的电报中,详细说明了他的布置——

在长崎市政府碰了个软钉子之后,他便安排领事馆秘书王希武去接洽了菊旗同志会,在王希武的煽动下,菊旗同志会便派出了三名成员与王希武一起去了展览会现场,扯掉了五星红旗。

并且,常家恺还洋洋得意地声称,当日本警方将这三人带走时,“本馆及王秘书都未出面”,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常家恺,办事实在不地道。

04 醒狮的愤怒

得知“长崎国旗事件”发生后,岸信介内阁迅速做出了反应——罚款500日元,将3人释放。

这是向新中国赤裸裸的挑衅!

然而,岸信介没有想到的是,他所面对的,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而是一头已经醒来的雄狮!

事件发生后,周总理怒不可遏,说道:

“日本政府对这个事件不负责任,也不道歉......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很大的愤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日本政府就明白了,在周总理口中,中国人民的愤慨意味着什么——

5月8日,中国政府宣布停止向日本企业发放进出口许可证,在日本的商业代表团立即回国;

5月9日,中国官方电台向全日本企业发送通电,宣布现有的中日企业间贸易合同全部作废;

5月11日,外交部发表讲话,从即日起,断绝中日之间一切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新中国海军出动大量舰船,对进入东海禁渔区的日本渔船进行严厉缉拿;

根据日方的统计,由于这一事件,日本110家公司的1262份合同被终止,损失金额达到了3500万英镑。

新中国一连串的制裁行动,彻底将岸信介打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前还对日本唯唯诺诺的中国,如今怎么会变得如此强硬?

因此,当完成连任后,岸信介便非常鸡贼的表示,之前没有向中国送达书面的道歉文件,是因为这种方式并不妥当,出于两国之间关系考虑,希望恢复中日贸易。

岸信介的言外之意,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气小媳妇的样子——我之所以没法道歉,都是因为有美国压着,大家相互体谅一下,这件事就这么过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交领域,有些事的确可以让步,但也有一些事,是绝对不能讨价还价的。

面对岸信介既不愿认错、又想占便宜的嘴脸,周总理答复地非常痛快——

1960年4月10日,周总理在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明确表示:

“岸信介政府一天不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中日关系就一天不可能改善。中日关系目前的不正常状态,其责任完全在于岸信介政府!”

面对周总理义正辞严的谴责,岸信介会作何回应,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因为在2个多月后,他就由于强行通过《新日美安保条约》,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不得不灰溜溜地辞职了。

自此之后,岸信介隐身于日本政坛幕后,直到46年后,他的外孙安倍晋三成为日本首相,岸信介这个名字才再一次与日本的最高权力联系起来。

不得不说,“长崎国旗事件”,对于新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直到14年后,当新中国和日本正式建交时,中日关系才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然而,以周总理为首的新中国外交人员,在这场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等精神,也使全世界再一次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绝不可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