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茂 李宗超/文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7月25日,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山东生产总值(GDP)466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66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826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5442亿元,增长5.2%。从GDP增速看,山东省在连续三个季度累计增长6%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仍然维持5.8%的增速,高于全国增速0.8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平稳,增速持续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值得说明的是,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增长8.9%,股份制企业增长9.4%。这一组数据进一步显示山东上市公司对全省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山东上市公司整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都把上市公司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截至2024年8月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半年报已公布完毕。根据Wind数据,上半年全国534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4.82万亿元,净利润合计3.13万亿元,77.61%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上市公司内生盈利动力不断改善。半年报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研发投入显著增长,向“新”向“绿”、向“数”向“智”特征明显,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山东上市公司半年报一枝独秀。2024年上半年,山东308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44万亿元,同比增长4.48%,高出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5.89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合计1062.04亿元,同比增长13.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13个百分点。全省上市公司实现增收增利,盈利状况明显好于全国水平。
整体来看,山东上市公司业绩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均表现出色。根据我们在《山东省上市公司研究报告》中的比较分析,以下我们对全省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且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截至2024年6月末,四省上市公司数量共计2575家,占全国总量的48.20%,每个行业均汇聚了大量上市公司,公司间竞争激烈。对比四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能够直观体现省域经济运行质量。
首先,四省仅山东上市公司实现增收增利。由下表可以看出,山东上市公司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增幅均优于其他三省,尤其是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3.45%,远高于其他三省。截至6月末,山东上市公司数量占广东、江苏、浙江上市数量的35.40%、44.51%、43.69%,净利润却占广东、江苏、浙江的25.16%、73.26%、64.53%,反映出省内企业竞争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显现,侧面说明出全省经济呈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
其次,山东实体上市公司发展成果显著。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规模较大,容易影响全部上市公司业绩,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上半年山东非金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依然优秀,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4.57%、15.36%,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充分展现了山东实体企业较强的韧性与活力。
再次,山东国有上市公司凸显责任担当。与其他三省相比,山东国有上市公司比重较大,截至2024年6月末,山东国有上市公司共计82家,占比为26.62%,这一比例分别比广东、江苏和浙江高出8.23个、9.28个和14.00个百分点。对比三省发现,山东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稳健,营收利润呈现良好增势。潍柴动力(000338.SZ)、山东黄金(600547.SH)、华电国际(600027.SH)、鲁西化工(000830.SZ)等领军企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为山东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最后,山东非国企(民营)上市公司挑起活跃山东经济大梁。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比三省,山东上半年非国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出色,虽营业收入涨幅不及其他三省,但净利润增幅却大幅领先于三省,说明山东非国企上市公司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竞争力增强,民营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山东上市公司的韧性和潜力进一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上半年山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增幅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持续恢复,良好发展局面展现。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是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增长8.9%。截至6月末,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074.1亿元,累计增长4.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16.9亿元,累计增长12.2%。
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微观主体,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截至6月末,山东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239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77.60%。上半年,山东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93.63亿元,同比增长8.46%;实现净利润735.49亿元,同比增长27.07%;净利润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速度,彰显出上市公司对全省工业经济的韧性支撑。
通过制造业上市公司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较可以看出,尽管面临国内外种种复杂环境,山东上市公司在整体经营保持韧性的同时,通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升研发强度,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提速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其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
发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任务之首,既是对我国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深刻把握,也凸显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24年上半年,山东上市公司坚定不移增加创新投入,积蓄发展动能,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全省企业前列。
截至6月末,在山东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达60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19.48%,高出全国上市公司3.87个百分点;在全省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达76家,占比24.68%,低于全国上市公司3.10个百分点,山东在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及登陆资本市场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
注册制全面实施后,山东专精特新企业登陆科创板、北交所数量迅速增长,截至6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山东专精特新企业达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达7家,这16家企业研发强度为7.45%,高出全省上市公司平均水平4.73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上市公司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山东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390.80亿元,同比增长9.79%,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其中,海尔智家(600690.SH)研发费用高达50.89亿元,位居全省上市公司首位。按照申万(申万宏源证券)一级行业标准,汽车、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上半年山东全省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为2.72%,比上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生物技术企业荣昌生物(688331.SH)、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数字人(835670.BJ)研发强度均在100%左右。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山东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合计11.11万件,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达361件。传统行业同样大有作为,成为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掌握尼龙12全产业链制造技术的基础化工企业万华化学(600309.SH),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0.81亿元,同比增长16.19%,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76件,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32件。上市公司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结出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但利于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并且还为全省经济发展集聚新动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厚高质量发展底色
国家提出“3060双碳”目标后,《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要求山东,“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重化工业转型、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作为能源大省和工业大省,山东首先聚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截至年6月末,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标志着全省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可一年发出1900亿度的“绿电”,实现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这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电力保障,也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碳关税”绿色贸易挑战提供重要支撑。
上市公司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领头羊”,在助力构建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增长新亮点,而且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2023年是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年,山东全省共有22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量7169.08万吨,交易额46.66亿元,参与交易企业数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国第一。华电国际(600027.SH)作为全省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2024年上半年公司二氧化硫、烟尘及氮氧化物单位排放量分别为0.06 克/千瓦时、0.01克/千瓦时、0.12克/千瓦时,各机组均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碳排放强度763.44克/千瓦时,同比降低0.32%。上半年公司碳排放权交易费用6.79亿元,通过“购买绿证的方式”减少自身碳排放。兖矿能源(600188.SH)上半年实施降低厂用电量和煤耗、分布式光伏项目和运营等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996吨。山东钢铁(600022.SH)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上半年日照公司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0.08kg、0.25kg、0.15kg,吨钢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根据青绿数据网数据,截至2024年6月,山东已有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碳排放数据,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有51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发布碳排放数据。2023年,这51家上市公司共计碳排放33265.69万吨,同比下降53.71%,由此可见山东上市公司低碳转型效果显著。与2022年相比,博汇纸业(600966.SH)碳减排最为显著,2023年碳排放404.33万吨,同比下降99.04%,其次新能泰山(000720.SZ)碳排放同比下降45.05%,成为节能减排典范。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今年4月,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家交易所共同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从青绿数据网数据看,山东上市公司重视ESG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截至2024年9月,共有192家山东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披露率为62.34%。
引领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023年,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发〔2023〕12号)《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23〕11号),体现了山东“抢数字时代先机、抓创新发展风口”的战略考量和坚定决心。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
2024年以来,山东以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为重点,培育认定首批“首件套”产品73个、数字产业先锋企业30个、数字产业集群15个,形成涵盖产品、企业、集群完备的支撑体系。山东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已跻身行业前列,如海尔智家(600690.SH)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歌尔股份(002241.SZ)虚拟现实高端头显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海信视像(600060.SH)、浪潮信息(000977.SZ)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数据显示,山东数字化企业总量达749家,全国排名第6。从上市公司角度看,根据《山东省上市公司研究报告(2024)》分类,截至2024年6月末,山东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共计34家。这34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83亿元,同比增长17.47%,实现净利润56.61亿元,同比增长78.81%。
可以看出,山东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比全省上市公司平均盈利能力更加强大。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通过加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特别是在“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上发挥引领支撑作用,这对全省发展数字经济至关重要。此外,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还注重数字化转型的效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明确战略定位、重构业务流程,以及提高软件技术创新的比重和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些公司能够更好地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数字产业化的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