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病累积脊柱脊髓后引发的瘫痪,脊柱外科专家不仅为其修复了椎体,还利用最新的脑控外骨骼机器人,让患者凭借“意念”控制起下肢行走;宠物猫、狗盛行却成了都市人最主要的过敏原,变态反应科(过敏专科)专家就联合医院多学科和院外过敏原疫苗研制专家,开展猫过敏原脱敏治疗,让铲屎官放心宠猫……
日前,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探院活动第一站,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述由医学专家们频频“破圈”想出来的idea,正在不断变为现实,治愈患者的同时,也在悄然向园林、绿化、宠物饲养、气象等多个领域延伸着更大范畴的大健康理念。
脊髓损伤几乎不可逆转?
医学专家“破圈”,提升了20%康复几率
医学的复杂性,在脊髓损伤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神经损伤了,神经信号传导中断,完成修复、重新链接神经信号的概率几乎为零。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意外和疾病导致的脊髓损伤发生后,患者往往是终身瘫痪。但脊柱外科专家、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教授,则在率领专业团队挑战这一医学界难题。
严重的脊髓损伤发生后,脊柱外科医生,可以利用现代医学技术为这类患者重建、修复好脊柱椎体,但原本受椎体保护的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等信号传导通路彻底中断,就成了极难修复的存在。即便肢体的神经依然良好,但感知不到大脑发出的指令,结局只能是瘫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随着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手段的革新,在治疗上已从传统的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康复锻炼、针灸治疗发展为更多维度的综合治疗,如干细胞移植、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带动的肢体运动、生物材料移植等。戎利民教授团队以此为突破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牵头国内脊髓损伤领域首个通过国家卫健委和药监局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也是目前国际规模最大、病程覆盖最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项目,初步结果显示对于慢性期脊髓损伤可以部分恢复患者受损的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提升了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感觉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较运动功能要快、要好。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实现完全康复仍有很多技术瓶颈,但通过我们的干预,患者回归社会的概率能提升20%”。戎利民教授表示,目前相关项目已经完成了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最佳剂量探索临床前研究、发表临床研究方案及短期临床随访等一系列研究,证实干细胞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大小便等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了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曾有一位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从原来的坐轮椅状态恢复至主动站立、辅助行走状态。”
下一步,团队还将利用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的特点,对其进行诱导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神经前体细胞,精准化移植以实现脊髓损伤修复。
让截瘫患者凭“意念”实现行走
医、工结合正在让机器人更加便携
当南都记者来到中山三院脊柱外科病房时,一名年轻的截瘫患者正佩戴着一个插满电极的特殊帽子,凭借自己的“意念”和想象在真实的行走着。谈不上步态稳定、健步如飞,但截瘫的他真实的行走着。患者是因为腰1椎体爆裂性损伤,让中枢神经的各种信号传导在胸腰段戛然断裂。原本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无法传导到下肢,但有了这个能够收集大脑信号的特殊帽子,并将这些信号指令传递给外骨骼机器人后,患者的下肢实现了“行走”。
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是医学工程学快速发展的产物之一,它可以接收患者大脑的肢体主动运动意图,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的解码产生信号给外骨骼机器人,让其产生与患者主观意图所对应的活动,这样的康复锻炼有望在更大程度上重建神经-肌肉练习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山三院团队正在加强和医学工程专家们的联合研发,力求让这一脑控机器人能够更加小型化、便携一点,尽快走向临床。
除此之外,中山三院团队开展的生物材料移植技术研发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由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类脊髓的生物材料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良好验证,早期观察到的效果提示,该材料更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再生、并引导它朝向特定位置生长以使得肢体重获神经支配。研究团队正三管齐下,力求让更多的瘫痪患者实现“想”走就走的奇迹。
过敏顽疾如何破?多种妙招来解决
如果说戎利民教授领衔的脊柱骨科团队,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力重点集中在了脊髓损伤这一医学痼疾领域。那么由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过敏科学科带头人杨钦泰教授领衔的八大过敏疾病相关临床科室组成的庞大研究团队,则在力求在更宏观的层面解决现代人经常面临的一种顽疾——过敏。不仅针对疾病的快速诊断、治疗,还从家装、园林绿化乃至整个气候的宏观层面提出减少过敏性疾病的解决方案。“很多医学领域的科研都是在养细胞、养小白鼠,我们的科研项目则是在养数据,最终用大量的数据佐证,找到一条从家庭、大环境、大气象层面减少过敏症状发生的方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化的过程也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日渐飙升。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部分过敏还可能致人死亡。
在医疗端,中山三院团队汇聚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中医科、妇产科、精神心理科等九大过敏疾病相关临床科室,以“症状为导向,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特色治疗结合西医优势诊疗手段”为临床特色,同时开设中医过敏和针灸过敏门诊,使过敏性疾病患者获得精准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综合治疗,快速缓解症状、缩短患者的患病病程。并利用AI+5G对诊后过敏患者进行智慧化慢病全病程管理。并成功研发具有岭南特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鼻炎I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从患者需求出发,自主编写了过敏患者的健康指南《过敏 春夏秋冬》和通识教材《世纪顽疾 过敏》。
同时,团队结合患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了多种探索性研究,包括尘螨低敏家访计划,宠物和杧果花粉调研和检测,人工智能(过敏鼻息肉分型系统),人工智能花粉监测系统性研究等。通过临床实践,三院过敏学科团队和企业联合开发了一款尘螨浓度快速检测试剂,能够灵敏、快速、半定量、便捷、低成本检验出居家环境的尘螨浓度。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的给出个性化的防控建议。“南方的尘螨是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控制住了尘螨,就大大降低了患者因尘螨而诱发过敏的风险。”
与此同时,针对动物毛发如狗毛、猫毛引发的鼻炎、哮喘发作,团队不仅开发了一套快速测定方案,还计划与院外疫苗研究团队一起开发宠物过敏原疫苗,开展宠物过敏原脱敏治疗,从源头上杜绝因此引发的过敏。
杨钦泰教授告诉南都记者,花粉过敏是另一大主要致敏原,而花粉监测是了解空气过敏原浓度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室外花粉过敏预防的重要内容。“中山三院空气过敏原监测已有十余年历史,并且我们研发了适合华南地区的花粉监测设备---花粉采集装置,并成功授权了发明专利。在团队不懈努力下,目前中山三院已成为华南地区花粉监测唯一的指定单位。我们还与中国天气网合作,同步更新广州每日花粉监测数据,为广州地区花粉过敏患者提供重要的预报信息。”
这些临床、科研相结合的成果,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气象、植物、乃至农业、市政园林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研究。比如让园林、绿化变得不再诱发过敏发生,再比如通过气象报告系统适时发布花粉过敏预警,这些都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来为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周晋安 甄晓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