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五家渠市。(资料图片)/李华北
五家渠市:“亮剑之师”展新姿
六师素有“亮剑之师”的美誉,从百团大战第一枪到解放西北的主战场;从把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天山之巅到剿匪安疆,开发建设六师的老一代军垦战士始终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甘为马前卒,在紧急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勇当急先锋。
走进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个个战天斗地的场景,再次涤荡我们的心灵。在这片积淀着红色历史的土地上,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到那个建设边疆的峥嵘岁月。
新中国成立前,当地人称青格达湖为“黑龙潭”,民间一道流传着黑龙喜怒决定晴雨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三探黑龙潭”,亲自选定库址,下达修建水库命令,带头从三屯碑拉石头修建和平渠。
几十年来,军垦战士与风沙同行,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大漠深处兴修水利,在戈壁滩上新建家园,在祖国西北边陲筑起了一座戈壁新城。
如今,五家渠市的街道上,将军街、将军府、将军林、将军纪念馆……一座座带有“将军”元素符号的建筑,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兵团军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优美的五家渠市区。(资料图片)/李华北
“将军文化”也是五家渠红色文化底蕴的鲜明特色。
五家渠的名字在新疆,就如同白杨河、甘河子、榆树沟、东戈壁一样简单、亲切。
五家渠市有着“西域水城”的美誉,青格达湖是五家渠的母亲湖,泽惠一方水土,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绿洲良田。
2004年1月19日,五家渠市正式挂牌成立,从此翻开了城市发展新篇章。
2014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和兵团时,在六师五家渠市召开座谈会,指出要“全面深化兵团改革。”
殷殷嘱托,重任在肩。2017年7月,六师五家渠市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兵团整师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任务。
7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变革闯关夺隘,改革画卷徐徐铺展。
如今,五家渠市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139.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6%,建成绿地公园31处。
从市区文化广场出发,步行半个小时,就来到了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青格达湖水流经市区,在滨河景观带蜿蜒盘旋。这座小城就有了大桥、绿地、流水、步道,构成了四季迥然不同的风景。
到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看郁金香,是每年春天许多人的期待。傍晚,走在青格达湖景区,远处的雪山倒映在如镜的湖面上,成群的水鸟时而悠闲地在水面嬉戏,时而展翅翱翔,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象。
近年来,五家渠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奋进新征程中逐“绿”而行,天蓝、地绿、水清已成为五家渠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注定让五家渠翻开新的一页,融入更为广阔的世界。
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两个“国”字号,撑起了五家渠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梁八柱。
同时,五家渠青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又为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把五家渠市与乌鲁木齐的距离直接拉近为“零”,实现了兵地融合发展、五家渠融入首府经济圈的目标。
农业是基础产业,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六师五家渠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3.8万亩,占全师耕地面积的51.3%;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9%,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已成为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和农业改革“试验田”。
航拍新建成的六师医院。(资料图片)/李华北
工业是主导产业。六师五家渠市全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最大的空冷机组热电机组、全球最大的单厂电解铝的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在工业园区落地;全国最大的肉羊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全疆最大的光纤通信生产基地在这里投产。
曾经,五户人家一条渠,茫茫戈壁亘古荒原,芦苇碱滩荒无人烟;今天,万户人家一座城,处处绿荫鸟语花香,西域水城百业兴旺。
红色六师,书写光荣历史,铸就出亮剑之师的辉煌;绿色五家渠,让这座最有潜力、最具活力、最富魅力的军垦新城大放异彩。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兵团文明城市……这些荣誉,是几代军垦儿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最好证明。
如今,日益变绿变美的生态环境、“乌五”半小时经济圈,让素有“首府后花园”之称的五家渠市,不仅成为乌鲁木齐市和周边城市投资置业者关注的焦点,更成为一座以赏花观鸟、休闲度假闻名的绿色生态之城。
新时代赋予新机遇。五家渠,未来可期!(当代兵团杂志社记者 刘学尧)
来源:当代兵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