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间9月17日晚,当巴黎铁塔下的游人还沉浸在秋日的微凉中时,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里却已经热闹非凡。72组来自中国的明代金器,穿越时空,跨越大陆,在这座艺术之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走进吉美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悬挂的巨幅展览海报。海报上金光闪烁,龙凤呈祥,仿佛在向每一位观众预示着里面的奇妙世界。展厅内,134件来自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明代金器静静地陈列着,每一件都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展品中,一件龙首形嵌珍珠金簪尤为引人注目。这件来自明万历时期(1573-1620)的精美饰品,巧妙地将龙的形象与珍珠结合,展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皇权与吉祥。而珍珠的运用,则体现了明代对于奢华与精致的追求。

另一件展品,累丝宫灯金对簪,则展示了明代金饰工艺的另一面。累丝工艺,是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中的一种精湛技艺,要求工匠将极细的金丝盘绕成各种图案。这对金簪的精细程度,让人不禁感叹明代工匠的耐心与技巧。

展览中还有一件掐丝嵌宝金如意,同样来自明万历时期。如意原本是古代的搔背工具,后来逐渐演变成象征吉祥如意的器物。这件金如意上镶嵌的宝石,色彩缤纷,与金色的底座相得益彰,展现了明代金器的奢华与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展厅,我们仿佛穿越回了16世纪的明朝。那是一个贸易蓬勃发展的时代,南方城市日益富庶,新兴的富商阶层崛起。黄金等奢侈品不再是贵族的专属,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美的金饰。与此同时,元代中东和中亚穆斯林大举迁居内地,带来了西方珠宝和阿拉伯宝石学的新风尚。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展出的金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展览中的一件累丝八宝六角花卉和戟装饰纹金瓶,就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八宝纹样和西域的花卉图案。这种创新性的融合,展现了明代工匠的包容精神和创新意识。他们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的金饰工艺,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奢华和精细程度。大量使用宝石,种类多样,花丝工艺更是迎来了第一个艺术高峰。展品中的累丝嵌宝凤形金簪和累丝嵌玉镶宝金如意,都是这一时期工艺巅峰的代表作。

这些金器的纹样也十分讲究,多传达财、运、康、寿等吉庆含义。比如展出的累丝嵌宝麋鹿形金盒,麋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官运亨通。这种将实用性与象征意义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明代金器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内府金银器制作机构也颇为专业。御用监、内官监和银作局各司其职,其中银作局虽然设置最晚,但职能最专,产量最大。到了嘉靖时期,银作局已经发展出十三项工种,可见当时金银器制作的专业化程度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展览的举办方之一,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崭露头角。作为一家被誉为"最具国际范儿的非国有博物馆",它在短短十二年间就联合了十余家国外博物馆,举办了十场次出入境展览。这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态度,为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幕式当天,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为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及夫人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将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现场的法国民众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驻足观看,细细品味这些来自东方的艺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之一,这次展览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明代金器的独特魅力,也彰显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包容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制作工艺、材质、纹饰内涵、交流互鉴等多个角度,展览全面地讲述了中国明代金器工艺及艺术发展的历史。

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1月13日,为期近四个月。随着展览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故事被挖掘,更多的文化价值被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文明互鉴,更多的创新融合,让世界文化百花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最后,让我们记住周天游馆长的那句话:“走出国门举办展览,借由展览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我们希望将丰盈的中华文化遗产及蕴含其中的匠心技艺、东方智慧和文化艺术气质,直观展示并分享给世界观众,在世界的舞台上用更生动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