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哪个层级最以战功见长,且话题度最高呢?毫无疑问是57位开国上将。

为何如此说?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战功之外的因素很多,资历、代表性比重都非常大,比如叶帅,老人家曾请辞元帅,授大将足矣,但毛主席没有同意,盖因叶帅资历极深,长期在中央工作,也是一方代表人物。

又如大将中的云逸公,也不以战功见长,他是辛亥革命时的老资格,参与创建红七军,新四军的副军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结束时虽只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也能跻身大将行列。

相对来说,57位开国上将凭战功更多一些。当然,中将、少将授衔更专注于战功,只是本文篇幅有限,后续还将写一写开国中将的战功前十位,今天就只说十位战功顶尖的开国上将。

一、四野诸将最彪悍

十位名单如下:

王震、陈锡联、杨勇、叶飞,许世友、陈士榘、韩先楚、刘震、邓华、杨得志。

这个序列是按各大野战军排列,不分先后。

首先说说四野的三位,韩先楚,刘震,邓华。

韩先楚跻身上将战功前十,这个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韩先楚属于后来居上型的,抗战时期因为意见不一致,和黄大将闹了别扭,从344旅离开。主要是黄韩二位都极有性格、善于改变别人意见而不改变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上将的崛起之路几乎可以说无贵人扶持,全靠自己打拼。四保临江是其崛起的关键,韩上将善于在乱局中抓住关键,把南满一众将领都比了下去。当上纵队司令后打威远堡之战,到新部队在人情、地理、敌情都不是特别熟的情况下,靠着过敏锐的判断力打了个漂亮仗。再之后就是解放海南,韩先楚把握战机十分精准,赶在唯一一个利于我军的机会上了岛。

很多人谈论海南岛之战都喜欢把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其实也没必要吹捧过度,韩先楚也没有开天眼,也不知道会有后来的影响,只是做出一名战将应做的事。

也有一些争论,说打海南岛邓华为主、韩先楚为辅,此事争论已无明确的答案,上朝鲜韩邓二位分别在不同领域表现出绝佳才能,韩更偏重作战指挥,经常坐镇前线,后来的事实已足以说明海南之战的主次。

刘震一直是黄大将手下的得力干将,军事能力相当突出,为了把他扶上新四军三师副师长,黄大将不惜怼回101的任命,不让李天佑来三师当副师长。作为四野序列第二的二纵、三十九军军事主官,笔者以为刘上将能稳压李天佑一头的主要原因,乃在于他全程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三十九军战斗力与三十八军伯仲之间,故而选择四野的代表,刘比李更合适。

邓华上将的技能点不同于韩刘二将,不精于临场指挥,而长于把握大局,四保临江这种场让邓上将来打估计打不好,砥平里之战这种失误,也鲜明反映出邓上将细部指挥、精确判断等方面的不足。但邓上将对于全局形势的把握自有独到之秘,彭总从朝鲜回国时,邓华主持志愿军大事,无论前线后方,还是军事、谈判,邓华纵横捭阖,方方面面安排的妥妥贴贴,极像小号版陈赓大将。

四野其余诸将能战者极多,诸如李天佑、黄永胜、洪学智等辈,比上述三位略逊一筹,兹不多论。总的来看,四野名将群战功赫赫,功劳极盛。不论规模还是尖子水准,各大野战军于斯为最。

二、三野战功谁第一

三野名将群也极有规模。叶陶王是粟大将最为得意的三大王牌战将,陈许王代表了老山东将领的顶尖水平,第二梯队宋滕成周也都不是泛泛之辈。

为什么把叶飞、陈士榘、许世友三位列入战功十甲呢?我们逐一道来。

叶飞上将是华野一纵司令员,一般来说,各大野战军排号第一的部队,都是战斗力顶尖的,叶飞及其指挥的一纵即同此例。叶飞打的胜仗妙仗,基本可以和粟裕的胜仗挂钩,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场场都是主力。

有人或许会说,叶飞与陶勇兵出鲁南,到处碰壁,实不是名将本色。其实不仅是七月分兵发挥不好,叶飞起初在山东受陈宋指挥,也发挥的不好。笔者认为发挥不好,受大环境和顶层决策影响太大,打的是命题作文,不能自如发挥。而一旦回归粟裕麾下,顶层指挥谋划到位,叶飞的领悟、执行能力不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士榘上将。作为参谋长,他发挥的可能不是很好,从辅佐主官、互相启发的职能角度看,不如张震远矣。陈上将的能力强点在于指挥作战,陈唐兵团兵出鲁西南、大战河南,解放洛阳、攻克开封、兵出豫中,这都是陈上将具体指挥的。尤其是解放洛阳战役,在兵力相当、地位相当、资历极逊的情况下,陈士榘指挥了陈赓,这在解放战史中极为罕见。

陈赓兵团一直在晋南豫西作战,论地理,该当陈赓指挥陈士榘才是。中央的这一安排,至今令人难以理解。这一史实明确地显示,陈士榘的指挥才能是公认的,无论中央还是友邻部队。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打双堆集,华野部队帮助中野啃十二兵团最后的阵地,王近山就是指挥不好,换陈士榘上,现场调换兵力,集中部署炮兵,一顿猛揍破了黄维的防,这就是实打实的本事。

许世友上将话题热度最高,真实才能也不是浪得虚名。许上将抗战时长期在胶东,根据地建设的好,仗也打的硬。华野成军后担任九纵首任司令员,九纵乃是粟裕亲口定位的华野六大主力之一,能攻善守。

许上将的高光时刻,乃是1947年七月分兵之后,先是独力指挥胶东保卫战,成功粉碎国军重兵对胶东老根据地的围攻。其后趁山东国军主力被粟裕吸到豫东战场,一路从胶东反推回来,把七月分兵后丢掉的城市几乎全收回来了,尤其是潍县战役打的山东国军无力抵抗。

济南战役许上将受毛主席亲点,担纲攻城总指挥,成功实现了活捉王耀武的目标。许上将脾气有点爆,情商却极高,给了机会就能立马变现,这份应变能力属实难得。

综合来看,叶陈许三位代表了三野诸将的最高水平,要说谁最强,笔者认为应当是陈参座,指挥作战没有什么盲点,尤其对现代化指挥、炮兵运用有独到之秘,这是叶飞和许世友难以比拟的。至于宋王陶王成滕周诸位,就更差点意思了。

三、老杨哥的定位

一野比较能打的将领不多,基数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陕甘宁和晋绥长期担任的是防守任务,不像其他野战军靠进攻,战争烈度不高,对人的锻炼不大。

王震上将率领的359旅,抗战中本也是主力旅之一,奈何被留在后方开垦农田,虽说博得一个南泥湾的好名声,但战斗力也直线下降。到了抗战末期峰回路转,王震率部南下湖南广东,准备开辟新的根据地。这一招过于天外飞仙,南下支队失利是迟早的事,谁知王震败中求存,带出去的部队没有溃散,基本架子带了回来,反映出王上将过人的带队能力。

战场上不光要求冲锋陷阵,如何统领好部队尤其是困难险境时保持住队伍不散,亦是指挥能力的一部分。王震上将的能力在这方面可谓独一档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野各种组合也很多,名头很大,三陈二杨,但是三陈明显不在一个位面,陈赓大将超然存在,陈锡联比陈再道强了一个档次。刘邓各纵队,无论攻坚还是野战,三纵都是第一流。一、四、六纵次之,二纵、九纵、十一纵又次之。陈锡联比较高光的时刻是飞兵宿县,以一个纵队之力包围歼灭宿县城中等倍兵力,这是非常高妙的现场能力。陈锡联在运动时期之所以能主持中枢工作,与其长期战争中体现出来的能力直接相关。

杨勇上将人如其名,骁勇善战,发挥极其稳定,大别山苦战期间擎天保架,其功无人可比(当然这件事要拉长了时间线看)。入朝作战打的最后一战,打得又稳又狠,而且还把老首长刘帅在南京军事学院力推的正规化指挥作业带到朝鲜,正儿八经地搞图上作业,弄得手下人颇不适应。

最后的重点就是三杨之首老杨哥杨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杨得志上将,笔者已写过很多次,具体事迹不再展开。只说说清风店战役的意义。聂帅之前用人其实一直挺在线的,用对了一个杨成武,奠定晋察冀到华北十几年基业,红利一直吃到建国后,华北系统是高级将领超级富矿。但就是在军事部署上差了点意思,也没有真正把善于打仗的将领用好,比如郑郭程宋等人。会打的没用到点子上,不会打的委以重任,造成冀东大撤退等比较严重的失利。

1946年10月张家口失守后,局面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郭天民也罢,郑维山也罢,杨成武也罢,包括耿飙罗瑞卿王平陈漫远等等一大票战将,都没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偏偏杨得志一来,保北、徐水、清风店,一路不断胜利,直接把国军打懵了,共军这是从哪请出来这么个狠人。

有人要说了,杨得志能打胜,那是有朱老总亲自坐镇指导。这话经不起推敲,如果主要原因是朱老总亲自指挥,那为何聂帅不用别人,杨成武多年心腹,起用他来指挥诸军更得心应手,大家也都服气啊。

杨得志一直在军事主官位置上,养成了极其稳重、极其敏锐、极其勇决的指挥风格,或许不像韩先楚那样反应极其灵活眼光极其狠辣,但其他方面无不略胜其一二分。入朝之后,第五次战役虽没有实现首战完胜,但进攻时能抓住英军一个营,后退时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溃乱,初次上朝鲜,而且执行的是一个过于冒进的战役计划,打成这样,真不能要求老杨哥更多了。

三杨会面,杨勇杨成武都得恭恭敬敬叫杨得志一声老杨哥,并不是尊他年长,而是真心佩服。所以笔者的态度,也和两位杨上将一样,推其为十位高手之首。

至于刘亚楼、李达、周士第、贺炳炎、黄永胜等将领,话题度也极高,有兴趣者可另开新文讨论之。

以上十位高手只是笔者不揣冒昧个人意见,如有不妥,尽可讨论,请勿意气用事抬扛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