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雄安社区的最大特征。我们在规划图纸上每下一笔,都尽可能地代入自身感受,为居住在这个空间、这个城市的每位居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触手可及的便利。”

雄安新区探索“规建管”协同方式——规划、建设阶段,管理部门提前切入;管理阶段,规划、建设部门参与修正。三方的顺畅沟通,共同服务于社区的高质量建设

为了让社区内的每一个“分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雄安新区的社区治理呈现出扁平化、融合态的特征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康喆 苏凯洋

孙女的学校在乡里,离村三里地,每天接送孩子得骑车;村里少有休闲场所,想娱乐得专门跑趟县城;家旁边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这些,曾是河北省容城县八于乡村民郭小变的生活日常。在她心中,社区的概念非常模糊。

202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作为回迁群众,63岁的郭小变搬迁至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容西片区的贤溪社区容秀园小区。2年过去,记者问她感觉社区咋样,郭小变笑了:那可太好了!

在这里,幸福的尺度可以用时间衡量——从家里出发,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送孙女上学;送完孩子,都不用过马路,“转个身”就到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二层活动空间参加舞蹈队排练;从服务中心出来,再到健身广场和公共绿地“桃溪园”遛遛弯。

不仅在容西片区。雄安这座“未来之城”,规划之初即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设计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雄安新区采访发现,当地坚持高标准设计,多维度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创新协调机制,通过“规建管”协同、明确责任规划师单位等方式推动高标准建设;统筹整合资源,探索扁平化、融合态的高标准治理。

在雄安,承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理想社区触手可及。

  “十全十美社区生活圈”什么样

坚持“起步即高标准”,将多种服务功能在同一用地内集约建设、共建共享,形成“一站式集成布局”,是雄安不少社区的设计特色之一。

以容西片区为例,社区集中配置了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在“15分钟生活圈”内涵盖了文化活动、老幼看护、医疗康体、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这样的布局,非常适合“上楼村民”更快熟悉社区、适应城市。

“‘集中’并非简单地把设施放在一起。我们通过统筹公园开放空间、串联步行流线等手段,让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彼此相通、功能互补。”曾参与容西片区规划的天津规划院雄安分院副院长张白石告诉记者。

台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在贤溪社区名为“社区中心”的楼栋三层,设有容西第一养老驿站,不少老人在此打牌唱曲、读书画画。从三层下来,二层有一段向外延伸的连廊,直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可以在此免费体检。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和诊疗需求在这里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容西片区贤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海峰说。

种种设计之中,“一老一小”是两个重点关注群体,这是雄安设计社区的另一个特色:尽可能集成、完整地覆盖居民的刚性需求,同时兼顾重点人群的特殊需求。

容西片区建有“一条”长约8公里的环形城市公园,内部设置绿道、步行道与休闲活动设施,串联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与中小学等服务设施,被称为“慢行生活环”,形成了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生活带。

“慢行生活环又被称为学径路,在城市交通系统之外相对独立,串起容西片区除幼儿园之外的所有学校。对于独立上下学的孩子们、成为‘带娃主力军’的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出行环境更安全。”张白石说。

张白石回忆,为合理确定慢行生活环的宽度,他几乎跑遍了天津不同大小的带状公园:50米左右有点宽,如果植物长得繁茂,孩子跑进去会脱离家长视线,有安全隐患;20米左右有点窄,更像一个“加宽的人行道”,减少了孩子在公园景观中嬉戏的体验感。最终,慢行生活环的宽度被确定为30米。

以人为尺度,也意味着尊重并适配人的多元、多变需求。为此,容西片区在规划设计时坚持“弹性预留、适时启动”。

“我们希望打造‘十全十美社区生活圈’。十全,指必须配置的刚性设施,比如幼儿园、卫生服务站、街坊政务服务站等;十美,指选择配置的弹性设施,提前预留建设指标和用地空间,满足居民未来可能产生的更高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等。”雄安新区容西管委会一级业务主办、社区建设处负责人王向忠介绍。

以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例,规划设计时提前留了一些可灵活调整的适应性空间,建设好后暂不启用。投入运营后,社区发现“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服务时有纳凉、取暖、歇脚、如厕、饮水等需求,就利用这些预留空间在一层设置了“暖心驿站”。

“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雄安社区的最大特征。我们在规划图纸上每下一笔,都尽可能地代入自身感受,为居住在这个空间、这个城市的每位居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触手可及的便利。”张白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西第一养老驿站为老年人庆祝集体生日(2023年10月摄) 刘艳华摄

  高标准规划 更高标准实施

社区居民不知道的是,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最初很有可能以别的样子呈现。

“规划建设时,中心被单独设置在三层,大约只有150平方米的面积。从我从事社区管理13年的经验来看,这样设计并不合适——位置设在三层,得‘拐弯抹角’上楼,对腿脚不便的老年居民不太友好;面积太小,可容纳的功能和人数不足。”王向忠说。

不同于一些城市,社区的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不常见面,甚至互相脱离、间隔。雄安新区探索“规建管”协同方式——规划、建设阶段,管理部门提前切入;管理阶段,规划、建设部门参与修正。三方的顺畅沟通,共同服务于社区的高质量建设。

在这样的机制下,王向忠作为管理方代表,得以列席当时容西片区指挥部组织的会议,他提出的“不单独设置在楼宇高层”“扩大场所面积”等建议被采纳。目前,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设置在共五层的“社区中心”楼栋里,主要使用一到二层。其中,一层包括便民服务站、儿童之家和社区食堂,二层是休闲娱乐场所,合唱队、舞蹈队等社区社团在此开展活动,已投入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

“由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景观师、工程师等组成规划设计方,由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共服务局、改革发展局、综合执法局以及片区管委会等组成管理方,由中国雄安集团负责房屋建设的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绿化的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组成建设方,三方常态化同步对接思路、同步破解堵点、同步优化流程、同步分享成效。这种人员、场景、流程等科学集约的组织模式,打通了理论与实践环节,确保大家的理念高度一致,项目顺利高效地按照预期方向精准实施。”张白石说。

此外,雄安新区实施的责任规划师单位负责制,也有力保障了规划设计的落地质量。

“一般来说,规划批复后,规划方的任务已经完成,不必再继续跟进。而雄安新区聘请规划编制团队,成为片区‘责任规划师单位’。比如,我所在的天津规划院,就需要协助当时的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做好容西片区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环节的技术审查,并帮助与各方沟通,充分传导规划设计理念等。”张白石说。

“行政职能部门专业技术力量有限,更多从建筑的容积率、高度等刚性要求做技术审查,确保不过‘红线’。但对于规划理念、设计方向等的把握,则缺乏抓手。”张白石说。

比如,贤溪社区的邻里公园紧挨着幼儿园,彼此之间不用围墙相隔,成为家长接送孩子时的“缓冲区”。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高峰期,家长们不会“溢出”到城市道路上,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但是“共建共享”这样的设计要求,并不会直接体现在设计图上。建设方施工时,往往采取最简单的方式,即直接用围墙分隔,并各自开口连接到道路上。

张白石和同事们与建设方的设计施工团队充分沟通,介绍设计初衷、共同分解任务,研究用什么方式将公共服务设施更好串联起来,确保规划意图精准落地。“这样就保障了高标准规划设计得到高标准建设实施,确保了‘一张蓝图干到底’。”张白石说。

  实现“15分钟生活圈”服务闭环

“15分钟生活圈”建成后,雄安新区积极链接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以高标准治理推动生活圈可持续发展。

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有一处门面每到中午就客流满满。这里是“南文营社区食堂”,面向所有人开放。

“食堂为老年人用餐提供优惠,由社区引入第三方餐饮公司,采用‘市场化+公益’运营模式。食堂运营一年多来,营业情况良好。”南文营社区便民服务站副站长陈楚嵘介绍。

为了让社区内的每一个“分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雄安新区的社区治理呈现出扁平化、融合态的特征。

“容东片区不设街道,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服务’。”容东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立锦介绍,两级指新区管委会、片区管委会,三级包括前面两级和社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行政层级。

“扁平化的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居民需求‘一呼联应’。”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介绍,从社区、小区到楼门,党总支建立起三级党组织网络。每位党员就近联系身边的10户居民,每月收集意见建议后,提交到社区党组织和片区管委会参与的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再由社区党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建设单位、物业等各方共同解决。

物业管理难,是令不少社区头疼的问题。容东片区提出党建引领“大物业”,在南文营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任,派出所片警、社区居民代表等在物业管理委员会中任职。

“这样的结构聚合起各方治理力量,有效化解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居民平时住宅补漏、换纱窗,‘大物业’基本都能快速满足,不会出现苦苦等待物业未果、到圈外寻找维修资源的情况。”张立锦说,小而美的“15分钟生活圈”,真正在社区内实现了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