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中秋一过,月饼迅速降温。当人们在讨论“吃不完的月饼都去了哪里”时,变了味的“纸月饼”可能还在灰色交易市场中流通。网络平台上存在着大量月饼券回收的帖子,收购价格为券面标价的4折至7折不等。一些人从中赚取差价,上演着“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纸月饼”里装的什么馅儿

推出月饼券,本是月饼厂商与消费者的双赢举措。厂商通过发券预先筹集部分款项,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透过月饼券的销售情况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销安排;消费者预购月饼券则能享受折扣。但由于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纸月饼”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皮儿厚馅儿薄”的情况。消费者花冤枉钱、权益严重受损,是月饼券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详细】

由于这样的交易没有实物、存在炒作性质,有人将其戏称为月饼“证券化”。经过“厂家——经销商——购买人——黄牛——厂家”这条交易链,看似月饼券回到了原点,各利益相关方却构成了一个“月饼券经济”的闭环。付出真金白银的一方最终买了单,或是通过送礼积攒了“人情”,而其他各方在转手后似乎都实现了“获利”。【详细】

月饼“证券化”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目前月饼“证券化”导致的一些乱象已经背离了设计初衷。由于“券”的规则由商家制定,消费者缺乏话语权,在利益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提货难、质次价高、售后服务差等都是常见问题,容易引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益纠纷。同时,少数商家针对“送礼市场”,提供商品券发行、销售、回收“一条龙”服务,造成了市场竞争失序,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详细】

从法律层面看,上述行为不仅涉嫌侵犯公平交易权,由于交易隐秘、变现便捷,还可能滋生隐性腐败,助长违规送礼之风;从市场层面看,若是听之任之,对用心做产品的厂家也不公平——如果只印不生产也能赚钱,甚至赚得更多更快,月饼本身的质量并不重要,难免会扰乱市场秩序,让月饼离“金融”更近,离“食品”更远。【详细】

让外部约束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

说起来,“纸月饼”“纸螃蟹”等“礼券经济”,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消费模式。在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现象的同时,职能部门也曾明确要求,经营者发行月饼券、月饼卡等提货卡券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家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该追责的追责,该警示的警示,要让外部约束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详细】

职能部门应将发行商作为监管重点,对其商品券实施报备制度,严格审核把关,把住月饼“证券化”总闸门,引导发行商不断优化消费兑换机制;同时,加大执法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威慑力。企业等消费主体也要形成正确理念,擦亮眼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按需购买,避免浪费。【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飞翔d乐乐:这是把月饼变成金融产品了。

@箫忆:大闸蟹券也存在类似情况。

@动次打次就好好:“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活锦鲤:月饼“证券化”,是对传统节日的异化。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网友吐槽,“纸月饼”里的“陷阱”,比月饼里的馅儿还多。的确,月饼“证券化”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还扭曲了传统节日文化。对此,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让月饼多一些“文化味”,少一些“投机味”。今年的中秋节虽然过去了,但对月饼券及其他类似产品券乱象的治理还要持续下去,久久为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