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基层意识

刘诚龙

白求恩精神,首先是一种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有了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精神内涵蛮多,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比如“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比如“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比如“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还是一种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

1938年初,白求恩来到武汉,中国方面本来拟安排在武汉大后方,他拒绝了,“我是来抗日的,武汉不是我的目的地,我要到延安去。”从武汉到延安,关山重重,危险重重,时时都会遇敌,一百来天,白求恩一度失联,曾有新闻报道说,“白求恩已被日军俘获杀害”,虽是假新闻,却是真危险。

是年3月底,白求恩到了延安,次日夜,毛泽东接见了他,两人畅谈了两三个小时,白求恩谈了他一个构想,要建立战地医疗队,他说,“这样可以救治前线百分之七十的重伤员”,毛泽东非常支持,国际医生来中国,救治前线重伤员,自然是题中之义。

救护重伤员没问题,问题是到哪里去救护。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发生了冲突,有关部门拟把白求恩留在延安,两点考虑,一是安全,白求恩从武汉到延安,路遇危险无数,差点牺牲,人家万里迢迢来帮助中国,必须最大可能保护其生命安全;二,白求恩医术高超,可以让他在延安培训更多的医护人员,这是从专业考虑的,这理由是蛮充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11月,白求恩大夫在雁宿崖、黄土岭歼灭战前线,为八路军伤员施行急救手术。

白求恩听到这个安排,他坚决不肯,他要上前线,前线才有重伤员:“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什么咖啡、嫩牛肉、冰激凌、软绵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白求恩这话是真诚的,而延安要好好保护他也是真诚的,真诚与真诚也发生了真冲突。

比白求恩先来延安的的国际主义精神战士马海德,虽是阿拉伯人,却出生在美国,曾获得日内瓦医学博士学位,后在上海从医,因为读到了史沫莱特《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萌生了去延安的梦想,在宋庆龄帮助下,如愿以偿到了延安。同是外国人,同是医生,让马海德来劝白求恩,确是最佳人选。不想,马海德也吃了一鼻子灰,差点被白求恩打了一顿。马海德刚说明来意,白求恩顿时怒起,操起椅子,猛掷过去,马海德赶忙躲过,椅子砸开窗户,飞到院子里,可见白求恩怒火之盛,用力之猛:“军医的岗位在前线,而不是在后方。”

怒火盛,用力猛,缘起白求恩意之决,心之坚。这可把马海德吓了一跳,“这瘦老头这么大的脾气”,脾气确实大,他去前线的心大啊。白求恩向马海德道歉了,“我可以为我的鲁莽行为向你道歉,但你也必须向前方的战士道歉,他们更需要我。”拼命争享受的多,拼命争吃苦的还有吗?

白求恩因此到了前线,到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算是年龄最大的战士了,他比司令员聂荣臻大9岁,比贺龙大6岁,比王震大18岁。年龄最大,又是客人,不能不对他有所照顾。白求恩对这些照顾“不买账”:“你们要把我当作一挺机关枪使用,我不是明代的瓷器古董”。毛泽东曾给聂荣臻打电报,要求每月付给白求恩100元津贴。这数目算是非常高的了,司令聂荣臻月薪才5元,白求恩的津贴就比聂司令高二十倍。白求恩坚决拒绝,“我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工作。我已经爱上他们了,我知道他们也爱我。”白求恩把那100元津贴全部用到伤病员身上。

还能找到不要钱的人吗?钱不仅是富贵的保证,而且是身份的象征,钱已经成了人的宗教。能找到不要钱的人吗?当然可以找到,比如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比如当年中国革命的先辈。

白求恩可敬,不要钱是一种精神,甘吃亏更是一种精神。他到中国,不愿到大城市武汉,愿意去条件有限的延安;到了延安,也不愿去相对安全的延安医院,而要去最危险的,有生命危险的前线。这样给自己找工作的,这是什么精神?照古贤说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照伟人说的,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上层主义有多盛气,基层精神就有多珍贵。都飞奔大机关,谁走向最基层?都贪求高福利,谁想起真贡献?一个个乘着高铁与飞机,奔钱而去,谁想起拿起锄头与手术刀奔前线或基层而去?说这些话,我都感觉我迂腐,酸腐,是腐儒了。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见到白求恩这良人,恍惚而恍惚,真不知今夕何夕了。有论更甚者是,去最艰苦之地,去者以为是吃大亏,论者认定是遭迫害。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里,高度评价白求恩这种基层精神,只是他没有直接论述,而是对比论述:“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基层工作,是最苦最累,最不为领导知,人人都爱往上面跑,越跑越上,没人往基层跑,基层苦,有苦,只想让别人吃苦,有福,只想自己享福。

让百姓多吃苦,那是一种无耻,为百姓吃苦,这是一种精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诚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出版散文杂文集《腊月风景》《暗权力》《旧风骚》《一品高官》《恋爱是件奴才活》《谁解茶中味》《历史有戏》《回家地图》《将进食》等。曾获第七届毛泽东文学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学生课外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