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至2025年1月13日,中法两大博物馆联动举办一场“互鉴共通·龙凤呈祥——中国明代金器特展”,中法文化旅游年,本次展出的馆藏也是重量级,共有72组。

展览以浓艳、华贵的明代金银器馆藏为主,特展地点位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而提供这些馆藏珍品的,则是我国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多金银器中,一支如意掐丝金簪和镂空龙纹耳坠,格外显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髻和耳饰无疑是古时女性最为重要的装饰品。从古至今,这些精美的簪钗和耳环,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成为了我们传承文化的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钗和发簪,这两类头饰,在古代妇女的梳妆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插发。这两者在结构上稍有区别,发簪通常做成一股,而发钗则由双股或多股组成。有趣的是,"钗"字最初的写法实际上是"叉",原因就在于它的造型与枝叉实在是太像了。

发钗的普及大约始于西汉时期,从那时起,它就一直是我国妇女主要的首饰之一。即便到了今天,发钗在女性梳妆用品中也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的发夹不正是发钗演变而来的么?可见这些古老的首饰,在时光的洗礼下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无法割舍的文化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饰,在中国的历史上要晚一些。它直到宋代才被广泛接受,但要到明代才真正达到普及。对于明代的耳饰来说,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因为,明代是中国正史中第一次把耳饰纳入皇家冠服制度的朝代,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耳饰在整个社会的地位。

这些耳饰的款式可谓是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三类:耳环耳坠和丁香。其中,耳环可以说是最为正式的一种,经常出现在妇女出席正式场合时的佩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耳环在明代还有别称,如"环"、"环子"或"环儿"。从明代的人物画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类耳环的典型特征:在耳后延伸出很长的"S"形环脚,直指脖颈处,这种设计不禁让人联想到宋代官帽上用于防止大臣上朝时交头接耳的"展脚"。

与耳环相比,耳坠则更显活泼。它的上半部分大多为一个圆环,下面悬挂着可以摇晃的坠饰。这样的设计在明代广为流行,特别是未婚少女或平日里的居家常服时更为常见。

正如明代《客座赘语》所载:"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耳塞',在女曰'坠'。"可见这一分类颇有代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到了明代晚期,这种分类似乎有所松动。画像中的神宗孝端显皇后和孝靖皇后所佩戴的,竟然已经是圆环式的耳坠。而定陵中出土的孝端皇后的盛装服饰相配的,也正是这种耳坠。这似乎说明,到了晚明时期,妇女佩戴耳饰的礼制和规范已经相对宽松了。

无论是耳环还是耳坠,它们在明代都呈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准。从装饰风格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抽象几何形态的嵌宝形,常见的有珠排环、八珠环、垂珠耳环等;

另一种则是具象造型的仿生形,比如四珠葫芦环、梅花环、佛面环、宫灯形等。这些作品无不散发着宫廷工匠的非凡技艺,不仅造型优美,还往往配有精美的宝石镶嵌,华贵奢靡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这样的珍品,都出自明代宫廷。明初朱元璋就专门设立了御用监、内官监和银作局,专门负责皇室金银珠宝的制作。这些宫廷工匠的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不仅在花丝工艺、錾刻技法等方面精益求精,就连纹饰设计也别具一格。

他们擅长运用龙、凤、花、云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再加上精湛的花丝工艺,使得整体的图案结构从宋元时期的松散疏朗,转而变得更加繁复华美,给人一种精巧工艺的视觉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錾刻技术方面,他们更是炉火纯青,运用各种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手法,让金器表面浮雕出生动的画作,仿佛随时会跃然而出。

这些宫廷出品的精品,无疑也折射出了明代皇室的奢华生活方式。光彩夺目的金器,无不彰显着统治者的尊贵地位和富足的物质生活。可以说,这些精美绝伦的首饰,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成为了皇家生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