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

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主要包括

6个方面32条内容

其中

发展环境优化行动8条

资源要素保障行动8条

发展能级提升行动5条

公正法治护航行动4条

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行动3条

发展氛围营造行动4条

全文如下: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大连市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9月7日

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发〔2023〕15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辽委发〔2024〕6号)精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1.促进公平准入。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长效机制和问题线索发现归集机制,及时清理违法设定或者以备案、登记、年报、认定以及其他形式变相设定或者实施的行政许可,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全面推行公平竞争审查“起草机构初审+特定机构复审”双审查工作机制,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常态化清理,引入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持续破除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的隐性门槛和壁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数据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优化政务服务。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行经营主体登记一次开办、一次变更、一次注销,打通税务、公章、社保、医保、海关、银行账户等各业务环节流程,实现“一键预查、一次申报、信息共享、共同审核、一网通办”。重塑“个转企”办理模式,推行“直接变更”登记服务。推动市级自建政务服务码移动端应用向辽事通App“e大连频道”整合集成,拓展政务服务码应用场景。加快“企业服务云平台”建设,汇集各类惠企政策,优化政策精准推送功能,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3.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优化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共享、公示机制,将承诺和履约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对信用良好企业实施“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落实信用修复制度,提升信用修复工作效能,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审批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行政处罚信息修复审批时限压缩到7个工作日以内。(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4.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长效机制,发挥大连市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平台作用,强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跟踪督办。(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5.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四机制两清单”有效运行,创新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和沟通协商机制,升级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机制,完善政商交往正面和负面清单,凝聚“亲”的合力,筑牢“清”的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6.支持民间投资融入全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潜力,发挥好相关产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支持民间资本深度融入我市“三个中心”建设以及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高端装备、船舶和海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洁净能源等产业发展。加大交通、水利、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通过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人和专业运营管理方等,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7.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加大民间投资项目培育和引进力度,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纳入各级重大项目清单。通过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投融资合作对接。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参与意愿。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经合办、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市工商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8.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对长期闲置但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资产,在符合产业、规划等政策法规前提下,采取资产升级改造与定位转型等方式,充分挖掘资产价值,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方式盘活自身资产,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用于新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二、资源要素保障行动

9.支持股债融资。抢抓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机遇,发挥三大证券交易所大连服务基地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三大证券交易所和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直接融资。积极对接三大证券交易所,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定增等方式实现再融资。支持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通过“小额快速”渠道再融资,提高硬科技属性。引导民营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创新债、绿色债等公司债券,满足融资需求。(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大连证监局、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0.加强信贷支持。依托“掌连金融”一站式掌上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平台,助力民营企业高效便捷获得金融资源和信息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聚焦民营企业经营性资金需求,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扩大服务覆盖面。严格落实国家金融服务费用减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规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行为,对涉企收费项目应免尽免。运用“商票通”“绿票通”“科票通”“自贸通”“链链通”等再贴现快速通道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首贴户拓展”专项行动。增强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公司、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和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金融监管总局大连监管局、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1.优化金融产品供给。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加大“信易贷”推广力度,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范围,组织开展“信易贷”融资对接会,提升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可得性、便利性。推动科技与金融有效融合,研究推广“创新积分贷”等先进融资模式,支持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助力民营企业建立“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大连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2.强化财税政策保障。提升政府引导基金运营效能,发挥好天使、创投、产投三类子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减尽减。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优惠、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加大自主申报、自行享受的落实力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税务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3.完善人才引育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兴连英才计划”,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好各项人才激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对符合条件的设站单位给予建站资助和博士后培养资助。实施职业技能等级提质扩面行动,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新遴选10家自主评价用人单位,指导各级各类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4.拓宽用工渠道。实施“心系中小微•助民企发展”用工保障专项行动,为供需双方搭建精准对接平台,提供及时便捷的用工对接服务。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金秋招聘月”等系列活动,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实施“技能大连”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持续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工匠校园行”活动,深化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培养符合民营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5.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出台规范土地二级市场实施细则,建立我市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推动全市工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压缩供地时间。出台建设用地用林(草)审批一体办理实施细则,实行用地审核“市区一体”机制和用地用林用草一体化审批市县协调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6.优化公用事业服务。推进公用事业服务一站式接入,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公开服务标准,实现水电气热网视报装接入全流程“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对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的城乡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实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推广“电e金服”应用,为客户缴费降低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通信管理局、国网大连供电公司等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三、发展能级提升行动

17.支持民营企业转型提升。围绕我市4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以及15条重点产业链,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以及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引导二级节点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节点对接,促进供应链协同管理、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服务等应用,构建产业生态圈。(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8.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揭榜挂帅”项目、承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工作,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关键工艺和急需的关键装备,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补助资金实施细则等支持政策,建立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成果转化惠及更多民营企业。组织开展科技专员服务民营企业活动,上门送技术、送成果、送政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19.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分层分类建立培育库,实行精准精细的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给予国家级单项冠军50万元奖励,省级单项冠军30万元奖励。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800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80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0.大力开拓市场。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性展览和会议,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产品推介、产销对接等活动。针对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对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融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线上经济,依托线上订单提升交易规模,拓展市场空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1.扩大品牌效应。做强民营企业质量品牌,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将民营企业列入市级地方标准立项重点支持范围,释放民营企业标准化发展活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选拔一批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一户一档”建立需求台账,分类制定培育措施。培育高质量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提升“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大连苹果”等品牌知名度。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品牌联合策划、生产线联合共享、产品联合推广等方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品牌。(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四、公正法治护航行动

22.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开展“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三年行动,创造稳定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开展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刑事案件涉财产部分处置工作指引,为落实产权司法保护提供行动规范。清理废除有违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原则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保护和支持。依法打击恶意“维权”、蓄意炒作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3.完善监督执法体系。动态优化跨层级、跨部门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执法互动、结果互认。出台规范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规范适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规范适用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建立动态调整、评估、案例收集机制。严格落实涉企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制度,防范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拓展联合双随机参与部门,更新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提升联合双随机任务比例。严格落实各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免罚清单,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措施。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动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各行政执法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加快形成司法、行政、调节、仲裁“四位一体”的协同保护体系。实施知识产权“亮剑护航”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深化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积极办理“三品一标”公益诉讼案件。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5.促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建立12309检察服务中心涉民营企业申诉“绿色通道”,推动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探索提供全方位“合规服务”,紧扣企业需求,通过法治体检、合规指引、风险提示等形式,常态化提供合规宣传、指导、咨询等服务。以获批全国商业秘密创新试点地区为契机,加大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培训指导力度,助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保护机制。(责任单位: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五、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行动

26.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依托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加强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实施“党建赋能强链”工程,着眼民营企业供给需求、产销融合、结对发展等方面,以党组织互建联建为牵动,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把组织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工商联;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7.加强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规范政治安排。发挥好大连企业家学院作用,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梯次培养,推动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参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8.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多元化解、诉调对接和裁审衔接机制运行,做优劳动人事争议“调裁援”“连众调”品牌,开展“公开庭审”“案件评查”等活动。推动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推广应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指导民营企业建立多职级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法院、市总工会;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六、发展氛围营造行动

29.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讲好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矩阵作用,推出“蓄力新突破 走进民企看攻坚”系列报道,增强民营企业社会荣誉感、价值感。持续开展“连商情”活动,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工作,引导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工商联;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30.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统计监测。探索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开展重点行业监测和分析,对重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预警,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畅通常态化沟通交流渠道,准确定位共性问题和现实需求,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利益诉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31.搭建民营经济发展交流合作平台。以民营经济创意会、恳谈会、发展论坛、企业沙龙等活动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深度挖掘共性诉求,总结创新经验,梳理典型案例,整合配置政务、法务、财务、管理、协会、商会等各类资源,促进民营企业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32.加强工作统筹。充分发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跨部门协调联动,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统筹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任务落实。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点击链接查看:

《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大观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我们,传递文明,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