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省各级基层科协在科协战线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有创新、有实绩、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亮点。本号将择优陆续刊出基层科协工作亮点,为科协基层工作者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点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科普,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家繁荣、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绍兴市科协着力将全域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动科普和产业、育人、研学等相结合,深入开展产业科普、价值科普和大众科普,在科普广度、深度、力度上持续拓展,为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强大动力。2023年,绍兴市全民科学素质比例达16.9%,位居全省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

淡水裸珠尽显珠光宝气,大溪地珍珠神秘魅惑,澳白珍珠色泽柔和亮丽……8月11日,一场有关珍珠的“视觉盛宴”在绍兴科技馆亮相。这场科普展,是绍兴市科协继黄酒、纺织印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科普展后自主策划的第6场科普展,分为史河寻珠、蚌贝生珠、慧眼识珠、掌上明珠四大部分,展示珍珠产业的前沿科技和突破性研究成果。

现场,由实物珍珠搭建而成的珍珠墙美轮美奂,现场开蚌活动更是参与感满满。今年12岁的马亦侬拿起一颗刚从河蚌里挖出的珍珠,难掩兴奋之情,“通过展览我了解到,原来珍珠生长、加工、销售还有那么多门道!”

科普与产业,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双轮。近年来,绍兴市科协聚焦前沿科技,高质量推动科普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协同推动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普场馆、社会组织、科普人才力量参与,积极开展科普讲堂、前沿科普联合行动、科普展示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科普成效。今年年初,市科协印发绍兴市科协“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18项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质生产力”科普大讲堂,是绍兴市于今年推出的重磅活动品牌。“活动立足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全市四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发展,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启动以来,已开展4场,受众达上千人次。此外,市科协整合区、县(市)优质科普资源,举办“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展示活动和新质生产力科普市集,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科普体验,还编印“新质生产力”科普丛书(一套五册),普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知识。

科普的触角,还延伸到山乡田野。近年来,绍兴市启动“科创兴村”“科技赋能千万工程”科普基层行动,挖掘乡村文化和产业特色,精准投放不同类别的科普资源,组织专家和学者下乡开展帮扶,为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建言献策。

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是“科创兴村”行动试点村,近年来,绍兴市科协先后10多次组织团队赴村考察,以“农业”为中心,进行农技科普、种植技术培训等活动,推动科普兴业。此外,还协助该村建设生态科普摄影创作基地,开发乡村主题科普游,丰富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形式,形成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

“科普+育人”

弘扬科学家精神

“600至30000千米高空,遥感卫星都能看见什么?”4月23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刘定生走进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这里的学子讲解卫星遥感技术。4月23日至26日,这个科普演讲团先后走进绍兴市多所大、中、小学,为广大学子带来一场科普“盛宴”,演讲团成员对科学的热忱与执着探索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听众。

科学家是科学家精神最生动的载体,是科学普及最鲜活的素材,讲好科学家故事,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提升科普育人实效意义重大。近年来,绍兴市科协围绕“让科学家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在身边”的目标要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基地群落,开展系列活动,营造创新氛围,在全社会取得良好反响。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摸清家底。绍兴市发动市、县、乡三级力量,对现有科普资源进行摸排,充分利用众多的科学家故(旧)居、纪念馆作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场所,探索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基地梯队培育模式。截至目前,绍兴市累计建成26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实现各区、县(市)全覆盖。其中,国家级4家,数量居浙江省第一;省级9家,数量居浙江省第二。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根据当地实际,打造特色鲜明的基地场所。”绍兴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如对古建筑进行修缮还原,尽可能还原科学家成长轨迹,或通过展陈设置、场景陈设、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让参观者能身临其境感悟科学家精神。在绍兴科技馆的科学家精神展区,参观者能与科学家对话,了解他们的生平;馆外,在科学家精神大道上,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叙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去年,浙江省获批全国“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创新试点,绍兴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已认定14所学校为试点学校,其中2家获评省级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为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作用,绍兴市科协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实效。科学第一课、院士科普进校园、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红色印记”科学家精神寻访打卡……众多活动把科学家故事真真切切传递给中小学生。同时,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原创话剧《科学之光——此生问天唯求是》和系列书籍《家国情 强国梦——绍兴科学家精神故事》也已出炉,反响良好。

“科普+研学”

科教注入新活力

聆听讲解、喂食蔬菜、刷洗龟壳……8月31日,20多名小学生走进位于柯桥区的天鼋(浙江)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与象龟零距离互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保护现状,在寓教于乐中体会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活动结束时,学生们掏出手上的“绍兴市科普研学打卡护照”,前往盖章处,按下基地独特的打卡章。

今年7月,绍兴市科普护照研学打卡行动举行启动仪式,首批“绍兴市科普研学打卡护照”也正式出炉。用这一护照,可以打卡全市41个优质科普教育基地,比如绍兴科技馆、绍兴气象馆、陈建功旧居、绍兴古城信息展示中心、绍兴地质科普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照’持有者可享部分基地免费或优惠,比如绍兴科技馆、绍兴气象馆等热门场所均对持‘照’者开放免费通道。”绍兴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介绍,该活动将贯穿下半年,“护照”打卡这种新形式,也为科普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市科协还同步推出了5条研学打卡线路,包括科学家精神之旅、博物馆奇妙之旅、新质生产力之旅、乡村共富之旅、文化传承之旅,涵盖科学、文化、自然、历史等多个领域,每条线路都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游客前往打卡。

科学普及要关注创新能力的培育,尤其要激发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绍兴市科协不断丰富科普活动形式和内容,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科普研学游”行动正是一个生动缩影。“科学教育加法,‘加’的不是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不是科学知识灌输,更不是‘应试’,而是要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馆、校结合形式,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到科普基地开展免费科普研学;开展节假日主题教育活动、课后一小时、科学快乐学等科普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体验科学;对接中小学科学新课标,借助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教学优势,开发科学特色课程;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才能挑战赛、校园科学达人活动,推动科普大篷车、科技馆进校园,让各类科技教育成为拓展学习、深入学习的重要补充……如今在绍兴,获取科普知识的方法更加多样、便捷、轻松、愉快,公众对科普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科普+阵地”

打造高质量矩阵

“这是化学法循环再生生产线,旧服装、边角料经过处理就能变成再生聚酯纤维,再生聚酯纤维又可以做成面料,实现从衣服到衣服的循环。”在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基地,讲解员一边点击讲解屏,一边详细给中小学生讲解原理。这个位于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无废”科普基地,自开放以来,已成为许多中小学生的研学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阵地,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绍兴市聚焦创新示范,致力打造覆盖全域的科普场馆体系,“线上+线下”联动式发展,让科普之花在全市盛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4个综合性科技场馆,已挖掘132家科普教育基地、16个绍兴市新质生产力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了全域覆盖。此外,市科协还把科普阵地搬到了乡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设科普书吧,3年多来已累计建成90余家。

为有效整合全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搭建共享共建平台,2021年11月,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正式成立,发布绍兴科普数字地图,至今已有成员单位112家。去年8月,绍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盟正式成立,目前成员达到26家,该联盟常态化围绕基地建设、科普条例宣讲等开展业务和理论授课,有效提升了广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质效。

阵地建起来,如何利用好,也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绍兴市科协每月组织开展“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品牌活动,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科普基地(场馆)资源,开展系列场景式、交互式、探究式科普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活动近60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普阵地也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在绍兴市科协打造的“绍兴科普云”平台上,设置了科普大讲堂、直播云讲堂、云游展馆、知识竞答等多个板块,市民不仅能“云游”全市各大科普基地,还能看直播,听讲座,逛场馆,学课程。经过几年建设,市科协已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线上科普工作团队,坚持推送丰富多彩的原创科普节目,累计推出微信栏目725期、抖音作品861件。

科技与创意交织,知识与梦想翱翔。在2024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绍兴市科协将继续乘着科技的翅膀,坚持价值引领,持续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科普生态;突出时代特性,持续倡导分众化、精准化科普方式;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形成社会化、全民化科普格局,让创新之力涌动绍兴。

来源:绍兴日报、绍兴市科协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周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