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安吉

图源:安吉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安吉旅游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湖州市

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得名

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清新的自然风光

一直独得江浙沪的宠爱

这里遍地都是宝藏

小瑞士、人间仙境、江南水乡.....

各种溢美之词也都给了这里

余村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中部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发源地

有着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淳朴的人文气息

成为数字游民、新青年

钟爱的生活就业创业目的地

图源:安吉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安吉旅游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相亲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办。通过让更多非遗被看见、被激活、被传承,与露营地、民宿、酒店、景区等业态成功“联姻”,安吉的非遗项目不仅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还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期|精彩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这是明朝甘元鼎笔下的安吉;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安吉竹海的印象。

在浙江省西北部,有一片翠竹环抱的世外桃源——安吉县,森林覆盖率达70.1%,其中竹林面积101万亩,而毛竹面积达87.6万余亩。这里是全国文明的“竹乡”,更孕育了安吉竹刻等非遗瑰宝。

据了解,安吉竹刻创始于清末,呈现形式为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是安吉地区重要的传统民间美术品种。

代代传承人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以刀为笔、以竹为纸,在竹节与绿意间,勾勒古韵今风。

近日,澳门商报邀请港澳青年博主一同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与非遗传承人楼在亮交流、学习。

澳门博主@阿彤不木表示

自己真正动手去刻才明白老师的不容易

很开心能够有这个机会了解到非遗技艺

希望在未来会有更多人认识这些瑰宝

澳门博主@澳門學姐表示

他不只是在做非遗传承

更是在坚守自己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脉赓续 技艺扬名海外

竹脉赓续 技艺扬名海外

非遗传承人、竹刻工艺美术师楼在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传承人、竹刻工艺美术师楼在亮

“安吉漫山遍野都是毛竹,每隔一段时间,我会自己上山选材。” 今年六十五岁的非遗传承人、竹刻工艺美术师楼在亮说道。从事金石与竹艺雕刻三十余年的他,擅雕书法字体、人物花鸟,作品深受国内外客人喜欢。

楼在亮的竹刻之路,始于对刻字的浓厚兴趣。十二三岁时,他正式拜入当地文人朱宝贤的门下,学习书法篆刻。

朱宝贤不仅是他的小学班主任,更是一位在琴棋书画、篆刻竹刻等方面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楼在亮不仅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更对竹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楼在亮介绍自己手上因练习雕刻留下来的伤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在亮介绍自己手上因练习雕刻留下来的伤疤

“毛竹在安吉随处可见、随手可寻,我有空的时候就去砍一根,在家里琢磨雕刻,这样反复坚持了许多年。”他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吉旅游业迅速崛起,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视察时亦亲笔题词“中国竹乡”。自此,楼在亮开始沉下心来钻研安吉竹刻,以工艺品为载体,让“竹刻”这一安吉文化符号向海内外传播。

在他看来,竹刻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他表示,安吉竹刻艺术价值高,受到海内外收藏者的欣赏,愿意为其“一掷千金”。

“每次出去参加活动,游客都对我们的竹刻特别感兴趣。他们跟我说,竹刻是‘纯手工制作’,是艺术价值‘过硬’的工艺品。”

楼在亮的书法竹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在亮的书法竹刻作品

据他介绍,被订购最多的类型,就是可以装饰于墙壁上的书法竹刻,既有古朴典雅之风,又不失现代审美之韵。“现在安吉旅游出名了,酒店、民宿、茶楼特别多,他们买回去作为墙上的装潢,能够彰显一种文化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楼已建 方寸间展传奇

高楼已建 方寸间展传奇

楼在亮工作室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在亮工作室一角

安吉竹刻是近现代江南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在亮的竹刻技艺继承了安吉竹刻的传统精髓,注重细节和技法的运用,将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雕刻手法,与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元素巧妙融合。

他的作品诠释了非遗技艺在当代传承的实践,既有简练古朴、大方典雅的风格,也有精工细作、纹饰繁密的佳作,变幻无穷。

从《兰亭序》的潇洒飘逸,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气磅礴,楼在亮手中的刻刀,在方寸之间尽展坚韧诗意。

楼在亮向众人展示陪伴自己多年的雕刻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在亮向众人展示陪伴自己多年的雕刻工具

技法之妙,存乎一心。

“我之前就热爱书画,只有自己能画能写,刻出来才有那个味道。此外,像表面凹凸不平的根雕,不是只靠画平面图就可以。如何塑造作品、如何掌握和应用雕刻工具,全靠在脑子里构思。”楼在亮说。

楼在亮与他的“亚运笔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在亮与他的“亚运笔筒”

有趣的是,2023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召开,相关组织请楼在亮设计并制作一款竹雕作品。不久后,一款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的“亚运竹雕笔筒”诞生了:火炬、五星红旗跃然竹上,甚至还有中英文双语书法贯穿其中。这无疑是非遗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一次成功转型与活化利用

“亚运笔筒面世之后,每次外出展示都有不少人求购,甚至很多人希望订购一整个系列。但是我说我不卖,仅此一件,知音难觅,我要自己收藏。” 他不失幽默地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青不减,仍在坚守传承

长青不减,仍在坚守传承

港澳青年博主来到安吉,与楼在亮交流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澳青年博主来到安吉,与楼在亮交流学习

楼在亮不仅在创作上精益求精,更在传承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耐心地教导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技艺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1997年,楼在亮开办工作室带徒授艺至今,已出师三十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都已成为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亦收了自己的学生。

“现在社会上,喜欢竹刻这项技艺的人很多,但是坚持下去并以传承为己任的,很少。因为竹刻是复杂的艺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楼在亮感慨地说。

事实上,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却抱着“马上要赚钱”的心态,希望将竹刻作品作为盈利的手段。大部分人便在经年累月的过程中渐失耐心,半途而废。他说:“竹刻作品的价值,来源于制作者的技术。他们学了一年半载,就急于自立门户赚钱,但是仅学到皮毛,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作品,更别提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了。”

“但我也有一些学生,纯粹喜欢竹刻,精神坚定、潜心钻研,从而学有所成。”楼在亮回忆,门下曾经有一位武汉大学毕业生, 二十多年来坚持竹刻技艺传承,现亦拥有自己的十几名学生。他坚信,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传承,竹刻技艺就一定能够长青不败,照旧不减

港澳青年博主来到安吉,与楼在亮交流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澳青年博主来到安吉,与楼在亮交流学习

在楼在亮的努力下,安吉竹刻已经逐渐成为了一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一些有志青年亦逐渐成长为竹刻艺术的新秀,他们不仅继承了楼在亮的技艺和精神,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安吉竹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执一事,终一世。

楼在亮说:“有人问我,呆在只有小风扇的工作室,日复一日做竹刻,孤不孤独,寂不寂寞?我说我已经习惯了。早前在县城工作,我静不下心做竹刻,现在回到村里,我很喜欢独自一人这个场景,这是我的事情,我高兴,我喜欢。”

竹海深深,是时间的根脉,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匠心的坚守。

END|感谢阅读

采编/制片:Thea

摄像/剪辑:Walter

转载请标注来源:澳商圈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