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杰地灵、医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医学大家,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们所具有的崇高职业精神,对当代医学发展、医德医风建设亦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2023年7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全省卫健系统医德医风宣传教育,推进全省廉洁医院文化建设,福建省卫健委开展《闽医精诚》文稿征集工作,组织相关单位、作者深入挖掘、整理一批闽籍历史名医的医德医风故事,收集文稿22篇、近10万字,图片100多张。
2024年6月出版《闽医精诚——福建古今名医传略》,作为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医德医风教育和“四下基层”学习材料,在全省卫健系统进一步树立“展仁德风范、护百姓健康”良好医者形象。
“健康福建”微信公众号开设《闽医精诚》专栏,分期讲述22位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
2020年3月的一天,我带着对逆行者的敬意,来到鹭江之畔的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办理入职手续。步入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栩栩如生的女性雕像,一袭白衣,面容慈爱沉静,一派和蔼长者的风范。通过雕像基座上的文字,我第一次知道了她——鼓浪屿的女儿,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万婴之母”和“生命天使”的林巧稚大夫。
◇ 林巧稚(Lim KT,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
立志从医
成为一名“中国大夫”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五岁那年,林巧稚的母亲因宫颈癌去世。母亲的因病离世,让林巧稚立下了从医的志向。
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是首届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的唯一获得者,也是该校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籍女医生。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期一年,月薪50元。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这是林巧稚接到的协和医院的聘书,条件苛刻,——留在协和从医,就意味着要放弃婚姻和家庭。但林巧稚没有丝毫犹豫便签约,从此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开始奉献自己的一生。
1939年,林巧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学习。在美期间,林巧稚成为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而同时期的中国,正深陷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中。当时美国向林巧稚提供了更加先进的科研条件和更加优厚的待遇,希望她能留在美国工作。林巧稚婉言谢绝:我来这里进修的理想和目的,就是为了回去能办好妇产科,能更好地为我们中国的妇女和孩子们治病……战争征服不了中国!
第二年,林巧稚毅然回国,不久升任协和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首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北京协和医院被日军占领后改为陆军医院,林巧稚愤然离去,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以平民大夫的身份穿街走巷,继续行医。为了减轻病人负担,她主动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还经常自掏腰包资助那些贫病交困的病人。在中华民族惨遭蹂躏和杀戮之时,林巧稚用她那一双柔弱而又坚强的手,迎接着民族一个个新生命、新希望。
1948年,协和医院复院,林巧稚回到协和医院,主导重建妇产科。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复杂的时局,她果断拒绝了家人向她提出的前往美国的建议。“我是中国大夫,科学家不能没有祖国,我和我的事业将与祖国共存!”
从对政治不闻不问
到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协和医院开展了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思想改造运动。林巧稚具有心口一致的特点,想不通的事绝不说假话。她说:“外国人帮助我们培养人才,我的本事也是跟人家学来的,现在让我站出来揭露他们,那不是过河拆桥吗?”
林巧稚收到开国大典观礼邀请函,当天即便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性时刻,她也未出席,而是选择留在医院。她说:“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需要守护在她们身旁。”
林巧稚很快感受到“国家好起来”的各种崭新气象。堆积如山的垃圾被全部清走,满街衣衫褴褛的乞丐被送回了原籍,数以百万计的鸦片吸食者被强制性戒毒……她不由得感叹,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一个进步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可以实现人们的梦想。
当林巧稚放宽了眼界,看到了实质,思想很快转了过来。她在协和医院的礼堂当众讲了自己的认识和转变过程,还写了一篇题为《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她写道:过去30多年,我从“协和”窗内看祖国,炮声愈响,我把窗户关得愈紧……对政治不闻不问,一心一意从医、教书……在“三反”运动中,“协和”揭露出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我才体会到技术脱离不了政治。我开始从被动地参加学习到主动地参加运动。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
这篇短文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对当时的思想改造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从此以后,林巧稚一心一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1959年,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她还先后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她还担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不辞辛苦地投入到这些工作中,代表广大妇女、科学界、医务界,为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献计献策、参政议政。林巧稚还多次参加代表团出访各国,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
1972年,作为新中国医学代表团副团长出访美国时,林巧稚感慨地说:30多年前,祖国山河破碎,我搭乘游船,一叶孤舟,漂洋过海,无限惆怅;现在,我们是伟大祖国的代表,前面是五星红旗开路,后面是8亿人民做后盾,我们情不自禁挺起了胸,抬起了头……
关爱
是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
林巧稚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回忆林巧稚大夫给他留下的印象:“举手投足都能感受到她对病人的爱,关爱是她开给病人的第一张药方。”
她用对亲人的方式对待她的病人: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的肚子上,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天冷时,她总是将听诊器焐热了再伸出去;每当产妇因为阵痛而乱抓的时候,林巧稚总是让她们抓自己的手,她是怕病人触摸冰凉的铁床架子落下病根。
有人问林巧稚:你跟病人拉拉手,为病人擦擦汗,就能成为妇产科专家吗?林巧稚坚定地回答道:作为妇产科医生,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一颗仁爱之心。
林巧稚常说: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现在这个人对你说,我把生命交给你,那么你还能说什么呢?你冷?你饿?你困?
林巧稚家里的电话,每天晚上都要移到她的床头柜上。这是妇产科和她保持联系的“热线”。一到夜间,不论谁值班,只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电话向她求助;电话里解决不了的,她总是立即起身赶往医院。她从不抱怨,而是乐此不疲,并说:“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预防为主
做为人民服务的医生
林巧稚非常重视预防:“医院只是治病的第二、三道防线,真正的第一道防线是在预防上,在对广大正常生活的妇女进行普查普治上。”
20世纪50年代,她就提出并主持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普治,使这一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迅速下降。她在全国率先开展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她深入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在湖南湘阴农村的田间地头为农民看病治病,培训当地的“赤脚医生”,使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她还根据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编写、主编了《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大全》,让亿万妇女儿童从中受益。
林巧稚处理日常门诊时,无论贫富贵贱都同等对待。有时候,助手会提醒她,候诊室里有“特殊病人”,是某位要员的太太或者某外国领事的夫人。她总是头也不回地说:“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在回忆林巧稚的文章中,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无比感慨地写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像春蚕一样
把最后一根丝献给国家
1965年,林巧稚主持了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意味深长地向大家说道:我们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
周总理的这句话,在林巧稚的心里扎了根,不断勉励她为祖国多奉献一些、再奉献一些,林巧稚也不断用行动响应着周总理的殷殷嘱托。
1978年,林巧稚在担任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副团长出访西欧四国的途中突发中风、偏瘫。归国后,尽管疾病缠身,林巧稚还是在轮椅上和病床上,开始了最后一部专著《妇科肿瘤学》的写作,费时4年才终于完成,为医学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1983年4月22日清晨,北京协和医院,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83年4月22日上午12时20分,林巧稚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2岁。林巧稚去世前,嘱咐将其平生积蓄的3万余元捐献给首都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将“奉献”诠释到了极致。
这位鼓浪屿的女儿,终于魂归故里。
林巧稚的一生,始终“怀着非凡的爱去做平凡的事”。她终身未婚未育,却在从医的半个多世纪里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每个新生儿的名签上,她都会留下流利的英文签名:“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万婴之母”由此而来。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这是一个个普通家庭对一位医生的最高敬意。
林巧稚是福建人民的骄傲,林巧稚精神是福建人民的宝贵财富。为了纪念她,1984年,政府在鼓浪屿的东南隅建造了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2003年,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正式挂牌成为“林巧稚妇儿医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林巧稚大夫名字命名的医院。每一年,医院都会在清明节组织新员工前往鼓浪屿毓园进行祭扫,参观林巧稚纪念馆,在林巧稚雕像前立下从医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我决心向林巧稚大夫学习,继承林巧稚遗志,弘扬林巧稚精神,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愿所有医务人员都能像林巧稚大夫那样,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情,在平凡中坚守从医初心、践行为民宗旨,永远纪念林大夫,永远学习林大夫!
◇ 朗景和院士题词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徐志锋)
来源:省卫健委宣传处、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一审:孙永杰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