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中国车市迎来新能源产品集体上市“黄金周”,乐道L60、新 岚图梦想家 参数 图片 )、 智己LS6 以及阿维塔07等多款热门新车陆续上新。而在中国车市纷纷带来重磅力作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通用集团与韩国现代汽车也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署仪式,引发全球车市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一品汽车》了解,此次合作协议中,现代与通用双方将共同研发生产乘用车和商用车,并在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包括内燃机、新能源、电动和氢能技术的开发与生产。此外,双方还计划寻找方法来降低电池原材料和钢材等关键供应链的成本。作为长年位居全球销量前十的两家汽车巨头,此次联手造车会为车市带来哪些影响无疑值得深度聚焦。

01

继宝马丰田后 通用现代联手

尽显合作新趋势

Part One

事实上,近期海外品牌联手造车的新闻频发,此前宝马携手丰田就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普及签署合作协议。基于合作成果,宝马将推出具有品牌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此外,双方还将通过合作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技术的整体成本,从而促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市场上的普及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前不久,日本的日产、本田和三菱三家汽车制造商将结成新的战略联盟。据悉,此举旨在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及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压力。三方将共同开发汽车软件平台和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并通过共享研发成本来加快业务发展,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品汽车》看来,与宝马丰田的合作更多聚焦于氢能源技术不同,此次通用携手现代将通过联合产品开发、制造流程优化以及技术交流,两家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销量前十的两家车企,现代汽车在2023年以售出730万辆的成绩位居全球销量三甲,而通用集团同样有着487万辆的表现,位居全球销量第六的席位。

尤其在北美市场,现代与通用更是有着极为优异的表现,其中,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美国市场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共销售165.2821万辆,创下历史最高销量纪录。通用汽车同样也在2023年实现了14.1%的显著增长达到 260万辆,这也是其自2019年以来公司最辉煌的年度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现代汽车与通用集团的合作前期将更多聚焦于欧美市场的燃油技术层面,以寻求更加稳定的发展路径。具体到新能源层面,现通用汽车旗下拥有多个品牌提供电动汽车系列,如雪佛兰Silverado、Equinox、Blazer、凯迪拉克 Lyriq、悍马和 GMC Sierra。而现代汽车集团则拥有 Ioniq 5 和 6 以及起亚 EV6 和 EV9等产品,强强联手之下,也必将推动欧美新能源产品普及率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据《一品汽车》了解,早年间通用汽车与本田深化合作,合资建设了一家燃料电池工厂,但最终也是落下无疾而终的结果。此番,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都在积极参与构建各自的氢能源业务体系,现代汽车同步表示氢能在其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着“突出作用”,相信这也将给通用的氢能源技术普及带来一定增益。

02

当国际巨头纷纷抱团

中国品牌需要如何应对

Part Two

从宝马携手丰田,到通用联手现代,再到日产、本田与三菱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国际车企巨头正在紧锣密鼓的抱团造车,而这也必将影响中国车市,对中国汽车品牌而言的挑战同样巨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品牌位居全球销量前十的仅有比亚迪一家,其凭借302万辆的成绩力压已然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集团,位居全球销量榜单第九名。由此可见,中国车企如能在海外市场实现突破,那么便仍有极高的增长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作为全球车市的领跑者,海外品牌自然不甘被中国品牌超越,也因此才有了强强联手的新趋势。对此,《一品汽车》认为,海外品牌联手后暗暗淡收场的局面比比皆是,中国品牌无需对此过多担忧,深化技术研发与品质把控,将产品做好品牌名号打响才是关键所在。

在决定未来的固态电池以及氢能源燃料电池技术层面,中国品牌需要加速布局,当下除宝马、丰田和现代之外,我们看到吉利、长城、长安、奇瑞以及广汽等多家中国车企也在深化氢能源技术研发,并展现最终成果,我们也期待中国品牌能在新领域同步实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品汽车》看来,海外车企纷纷开启合作新篇章的同时, 中国品牌也需要加速与海外品牌合作步伐,大胆走出去进行“反向合资”。继上汽奥迪、大众小鹏以及零跑和斯特兰蒂斯之后,比亚迪、奇瑞以及长城等品牌均有实力在海外市场寻求更多合作契机。只因更加多元化的海外合作布局,也能够在规避关税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总而言之,此刻站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风口上的中国品牌正迎来关键一役,着实不容有失。

放眼当下,相比于海外品牌纷纷开展的“抱团造车”合作,中国品牌当下仍更多的聚焦在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开启内卷攻势,这显然并不是各家车企的目标与希冀。走向全球市场去超越更多的品牌,才理应是中国车企的最终目的。

前途路漫漫,海外品牌已然做足准备,强强联手之下,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将迎接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更高的壁垒。我们希望,中国车企们能够在全球市场中更多的展现自我,放下敌意与成见大胆的进行合纵连横,从而让中国汽车的名号真正的响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