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九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华南理工大学精心实施的《一条“科技路”,小忙兔变“振兴兔”——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项目,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申报的10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是华南理工大学连续第八年获此殊荣。
2013年起,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华南理工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云县。2018年起,学校作为云县爱华镇小忙兔村的帮扶责任单位,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在帮扶过程中,学校针对云县小忙兔村“出村道路基础薄弱”“村民个体内生动力不足”“村域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和文化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优势,以“科技赋能”为突破口,探索形成科技赋能帮扶地区发展的“前进道路+治理思路+幸福门路”的“三路”模式,助力小忙兔村现代化建设和治理,实现道路安全宽敞、村民团结齐心、产业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帮扶地区发展的“三路”模式
2023年,小忙兔村实现经济收入超3900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6800元。小忙兔村获批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临沧市文明村、临沧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云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建成了云县首家国家级科技小院和村级数字科普馆,成为云南省集科创、文旅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村。
湾区筑梦,铺就“前进道路”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开始向小忙兔村选派驻村干部。首任驻村第一书记毛善超第一次去小忙兔村时,车子沿着盘绕的山路缓慢行进,路面坑坑洼洼,坐在车上颠簸摇晃的感觉让他至今都印象深刻。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地村民日常出行很不方便,农产品运输更是难上加难。为小忙兔村修好路,成为历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使命。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刘卫忠翻山越岭、调研路况,制定方案、对接资金、做好协调;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范杰走村入户、宣传动员,对接技术、组织团队、施工维护……
在几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接续奋斗下,学校投入帮扶资金并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共为小忙兔村修建了6条入村入组道路。特别是土木与交通学院虞将苗教授团队采用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世界级工程、国际领先的高韧超薄沥青路面磨耗层技术,为当地打造了一条绿色生态、安全通畅、美丽舒适的湾区级沥青入村主干道路。看到宽敞平整的大路,当地村民都说,华工带来了“世界级的路”,他们对这条路无比珍视,特别是村里的老支书,每天都要沿着路面仔细清理,在捡起石子和杂物的同时,也捡起了小忙兔村民们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采用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使用的自主研发技术,为小忙兔村修建湾区级沥青入村道路
数字赋能,打开“治理思路”
乡村要发展,村民们团结一心、凝聚力量非常重要。为了凝聚人心,华南理工大学以数字赋能,打开“治理思路”。
“小忙兔”的傣语意思是“种植豌豆的地方”,本来和兔子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设计学院杨静教授团队并没有局限于村名的本义,而是大胆围绕“兔”字做文章,用兔文化建立起村民的精神归属和身份认同,为村子打造了勤劳乐观的“忙兔家族”数字IP形象。
电子与信息学院、校团委、附属实验学校联合开展数字支教,覆盖包括小忙兔村在内的3000多名云县学子,让他们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可以弹钢琴、学信息技术,为大山里的孩子插上“科技的翅膀”,激发内生动力。
学校帮助小忙兔村建设滇西首家村级数字科普馆和数字化治理平台,100%辐射全村农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全网联办”,提高办事效率,赢得村民支持;帮助组建忙兔文艺队,电信学院韦岗教授团队推广AI乐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凝聚、团结村民。
设计学院团队打造的小忙兔村IP形象
小忙兔村建成滇西首家村级数字科普馆和数字化治理平台
科技兴业,蹚出“幸福门路”
小忙兔村有了“IP兔”,也慢慢活跃起来了,但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致富?学校以科技兴业,带领小忙兔村蹚出“幸福门路”。
华南理工大学200多名师生参与小忙兔村的科技和产业帮扶,助力小忙兔村拥有国家级科技小院,并入选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家们开展技术攻关,让林下中药材和坚果等传统种植产业,成功“变身”滇黄精饮品、核桃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
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袁杰创新发展兔产业,开展肉兔和宠物兔养殖,打造“我在云县有只兔”认领活动,在今年学校消费帮扶对接展销会上,来自小忙兔村的兔子引起大家浓厚兴趣,很多师生家属都期待在小忙兔拥有自己的“专属兔子”。
除了在“生产”环节提质增效,学校还在“销售”环节深挖潜能。在校内打造“一馆一店一中心”,包括消费帮扶智慧体验馆、“云·鲤”奶茶店、帮扶地区农特产品直销中心,协调云县企业赴新加坡参加展销会,让“忙兔好物”走出大山、走到湾区、走向国际。
多举措开展产业帮扶
“三路”已筑就,未来任驰骋!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发挥高校优势,高质量做好定点帮扶和“双百行动”各项工作,努力探索更多好经验、好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华工智慧和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文:党委组织部
图:党委组织部、学校驻云县工作队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