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便吸引着无数人崇拜的目光,要知道,在那时已经可以拍摄照片了,相较于画像而言,照片既省时省力,且与毛主席也一定是最为相像的,那为何一直以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的是毛主席画像,而非毛主席本人照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一问题,毛主席的画像师葛小光给出了答案......

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被悬挂并不是在建国之初,而是在1949年2月12日,在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的大会之上,在那年7月7日,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就被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之上,在国庆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正式开始悬挂毛主席画像(戴八角帽),这幅画像是由周令钊主笔画出来的。

当然,这幅在开国大典上悬挂着的毛主席画像尤为重要,在接到画毛主席画像的任务后,周令钊即便是在晚上睡觉时都忍不住思考究竟该如何画,在他看来,画毛主席画像要画出来的就是毛主席的形和神韵。

在经过两个星期的揣摩和修改后,周令钊终于完成了这幅画,当时时任北京市长的聂荣臻得知毛主席画像完成后,赶忙前去看了看,当看到后,聂荣臻对这幅毛主席画像十分满意,因为画出了毛主席的表情和神韵,但与此同时,聂荣臻也对画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意见。

在画画像时一定是有参考的照片的,因为周令钊参考的照片毛主席的扣子是敞开的,但聂荣臻认为这幅画像毕竟是要出现在开国大典这样严肃、庄重的场合的,扣子还是系上比较好,就这样,周令钊又一次修改了毛主席的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周令钊改好回家休息时,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要求他再一次修改毛主席画像,因为在毛主席的衣服上有“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虽然在远处并看不清楚,但还是破坏了画像的完整性,因画像已经挂上去了,想要拿下来没可能,最终只能拿着拼好的梯子,周令钊在拿着颜料桶爬上爬下来回修改,最终画像修改完时,天已经快亮了,在周令钊返回家后,他甚至来不及休息,只是匆匆换了一身衣服,便赶往学校,与大家一同游行,前往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在之后的岁月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又经历了数次更迭,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也就是1950年毛主席的新画像仅被挂了一天也就是1950年10月1日这一天,究其原因是画像师辛莽挑选了一张毛主席眼睛略微向上看的半侧画像,画像被挂出后,群众便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毛主席的这张画像只突出了一个左耳朵,且左眼珠偏上,显得毛主席有些“目中无群众”的感觉,因此这幅画像仅被使用了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67年起毛主席的画像一直都是由王国栋主笔,直到1977年毛主席的画像开始由王国栋的徒弟葛小光接任主笔。

经过多年的经验,葛小光画的每一张毛主席画像都是有所不同的,而这不同更是包含着葛小光对历史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有人从天安门城楼前走过时,总是忍不住看着毛主席画像感慨一句:“真像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是毛主席画像,而非毛主席照片,其本质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与毛主席表象相似,更希望表达出的是毛主席精神、品质,只有做到极致的神似,才能让老百姓们有亲眼见到毛主席的感觉。

葛小光也曾表示,摄影还有个拍摄角度的问题,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只能如实反映,照片只能修一修,但画画不同,画画不仅可以保留照片的优点,还可以弥补照片的不足,因此,天安门城楼上一直挂着的都是毛主席画像,而非毛主席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