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迎来了12486名2024级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研究生8221名,博士研究生4265名。年龄分布上,今年上海交大最小的硕士新生是20岁,最大的硕士新生为58岁;最小的博士新生仅19岁,最大博士新生为5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奎岭校长。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题为《勇闯无人区,攀登制高点》的讲话。他说,研究生阶段是开展科研训练和学术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术活力迸发、孕育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各国围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都在全力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各个领域的制高点。”他建议同学们主动探索未知、勇于挑战难题、不懈攀登高峰,向“无人区”进发、向“制高点”冲锋,在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他用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先生的故事勉励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李政道先生每周都会主动找老师讨论一些十分前沿、富有创新性的问题。他常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告诉大家不要满足于获取已有的知识、接受现成的答案,而应积极发问以求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生入学签到。上海交大供图

他说,上海交大李政道学院的师生们,如今以突破根本性科学问题为目标,有的致力于研发高精度光谱仪,在浩瀚宇宙寻找第二个太阳系;有的尝试研发拓扑量子比特,以期实现可以实用的量子计算;有的努力通过对基本粒子性质的精确测量,来揭示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他们的足迹上天入地,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不断拓宽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边界。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但制约原创性成果产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发展的很多难题仍未破解,需要我们激流勇进、奋楫向前。”他鼓励同学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向难题发起冲击,力争填补空白,打破“卡脖子”枷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尽力而为,而要有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执着。”丁奎岭希望同学们能在上海交大涵养直面困难、愈挫愈勇的意志,做常人不愿做的研究;增强创新自信,提升多学科知识储备和跨学科思考能力,做常人不曾做的研究;坚持在深耕不辍和交叉融通中积淀核心竞争力,做常人不能做的研究,披荆斩棘、排除万难,成就一番事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