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国庆假期,各类活动丰富多彩,人们的假期生活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交通、景区、酒店、商业等领域将迎来人流、客流高峰, 同时这阶段也是各类槽点事件高发期。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2023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的1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1002207条, 其中,景区管理、交通出行、价格波动等成为舆情重点。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往的多起舆情事件,以便提示各部门、企业,在即将来到的国庆假期,提升舆情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01

“迷笛”南阳音乐节盗窃事件

2023年10月3日,“2023中原迷笛音乐节”结束次日,多名网友反映现场和露营区的帐篷以及里面的财物被疯狂盗取。

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迷笛 偷东西#的话题冲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多个相关话题阅读量过亿,活动组织、安保方案、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成为主要的槽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阳迷笛音乐节,作为一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事件及舆情发展过程,呈现出了舆情叠加风险多、多头应对压力大等特点。 事件发生后,舆论场情绪主要是偏负面的,尤其是在“迷笛”音乐节组委会官方通报发布后,不仅未能平息舆论,反而将负面舆情推高。同时,女主持人哭诉、南 阳当地媒体发文绝口不提盗窃事件等引发次生舆情,出 现了舆情叠加效应助推负面舆情不断上涨。

  • 盗窃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但当地媒体《南阳日报》2023年10月3日刊发的评论《迷笛,给南阳带来了什么》,全文对盗窃事件只字不提,引发网友不满。

  • 中原“迷笛”音乐节组委会在2023年10月5日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公告,澄清此次事件经过,同时指责部分组织机构利用此事件“故意放大抹黑南阳与迷笛”,组委会强势的回应态度和公告中出现“鼠辈”等不雅字眼引发舆论争议。

  • 10月5日,认证为“南阳交通广播主持人”的抖音账号“主持人青青”发布了一段谈论迷笛音乐节盗窃事件的视频。视频中该主持人质问南阳迷笛音乐节“动了谁的蛋糕”,并指责网民故意跟风抹黑南阳,视频发布后再度引发巨大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迷笛”南阳音乐节盗窃事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此类大型活动舆情风险的集中缩影,官方应对速度、解决方案评价、公众情绪波动、媒体报道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舆情发展,值得深刻警醒。

02

其他舆情高发领域案例

交通出行方面:火车票“抢不到”与“超额卖票”

国庆假期出行需求旺盛,火车票的抢购成为难题,“抢不到票”的现象引发众多网友吐槽;另外还出现了“超额卖票”的情况,高铁超员致旅客滞留让出行体验糟心等话题引发舆情波动。

如2023年国庆期间, 一则“高铁超员报警无法正常发车,列车员紧急疏散”的短视频引发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经过是,2023年10 月 6 日,由郑州东开往广州南的 G541 次列车到达韶关站后,因部分车票到站为韶关站的旅客未下车、拟继续乘车到前方站,造成个别车厢超员报警;安徽省宿州市也有网民发视频称在宿州站乘坐火车时人太多挤不上车。

广州南车站10月7日就此事及时发布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价格波动:酒店节假日涨价被吐槽

2023年国庆期间,有关“涨价”类吐槽信息大增,许多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酒店、民宿价格大幅上涨,“酒店楼梯房卖650元”“民宿被涨价四倍”等假日经济乱象引发热议。

还有网友发帖称,北京一家快捷型酒店对外推出“楼梯间房”,房间6平方米,只能容纳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桌子,需要下一段楼梯才能走到床上,国庆期间售价为650元1晚。

浙江省丽水市一位民宿老板打开某在线旅游平台的自家民宿价格页面后,发现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家680元/晚的客房价格在国庆期间被上调至2780元/晚,涨价约4倍。

消费者对这种假日经济乱象的容忍度不断降低,相关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网络谣言与信息安全:上海南汇女童走失事件谣言:

2023年国庆长假期间,一名 4 岁女童在上海南汇新城海滩走失,引发全网关注。

从女童10月4日失踪到10月18日发现遗体,历时半个月时间。其间,一造谣团伙就以“标题党”“震惊体”方式恶意编造炒作了一系列诸如“女孩父亲系继父”“女孩被带往温州”等谣言,甚至炮制阴谋论,引发人身攻击,并通过批量注册网络账号,进一步转发炒作,阅读量超百万,给调查工作造成了较大舆论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核查,这些信息均系谣言,上海市网信办迅速协同相关平台清理有害信息,并对该造谣“水军”团伙进行查处,团伙中12名成员已被依法移送起诉,涉案相关网络账号已被全部封禁, 此事件反映出网络谣言的危害以及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03

如何应对舆情风险

自媒体时代的“各自表述”让人人都有麦克风,事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往往都无法真正左右事件的舆论走向。像南阳举办迷笛音乐节,其本意在借助音乐文化传播来活跃地方,打造地区文化新名片,但却因为这起舆情处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被贴上了民风不良和组织不力的负面标签。如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降低舆情的负面影响,是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 强化源头治理,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针对国庆期间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点,提前进行排查和整改,从源头上减少舆情事件的发生。

    加强对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商业场所、大型活动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游客投诉和不满。加强对市场价格、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环境。

    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对新闻媒体、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舆情信息,以便快速准确地捕捉潜在的舆情风险点,并安排专人负责舆情监测工作,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上报舆情信息。

  • 面对舆情风险,快速响应与处置

    一旦发现舆情风险,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快速响应。及时核实舆情信息的真实性,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根据舆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发布官方声明、回应公众关切、采取整改措施等。

    落实分类分级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处置谁引导,多部门参与上级统筹”的原则,明确不同性质事件的处置事权和工作权限,要有完整的权威回应,不能陷入“多头应对”的局面。避免多个部门发声、多轮次信源,以免出现维度不一、内容偏差等问题,尽力缩短舆情周期。

  • 加强沟通与互动,提升危机公关能力

    要学会在全民审视下工作,在多维度评价下工作,保持网络舆情中的定力。 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诉求,关注并重视舆论和公众情绪走向。

    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准确、及时的信息,如发布官方声明、回应公众关切、采取整改措施等,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事件。 其中尤其要注意官方通 报的发布,避免因 通报本身造成“次生舆情”。

    把握好发声的时机,既不能仓促上阵忙中出错,也不能错失先机陷于被动。对于公众的批评和建议,要虚心接受,积极改进工作。

校对|张彦君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去年开班13期,合作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沉浸式”跟班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重在实践 不搞空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开拓视野 开放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互联网大厂,实地参观拓展视野,与行业大咖在交流互动中吸取经验、促进提升。

More

点击查看部分培训实录


>>保定新媒体研修班:


>>AIGC应用实操训练营:

>>新媒体训练营(一期):

>>吉林省媒体培训班(二期):

>>>咨询详情,请添加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标注姓名、单位、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