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王锡斐)《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9月14日获国务院批复。9月19日,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规划》,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何流介绍,《规划》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要求、探索特大城市转型路径、突出统筹安全发展理念、突出建设人民城市理念、探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五个方面进行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强化底线管控,筑牢安全基础;深化区域协同,推动协调发展;统筹保护发展,构建理想格局;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名城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城市特色,彰显风貌魅力;强化交通引领,构建开放枢纽;以人民为中心,营造宜居家园九个部分。是对南京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批复明确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实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等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京篇章。

《规划》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7.9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6.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2.5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2025年用水总量不超过59.1亿立方米。 同时,《规划》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安全底线。

《规划》提出服务构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南京都市圈现代化建设,加强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省际协同,加快江北新区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规划》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古都彰显、中心(城区)升级、副城集聚、新城支撑”为策略,彰显古都魅力、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城镇布局、促进拥江发展,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拥江发展的高能级辐射地区,江南主城作为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品质宜居城区,江北新主城作为江北国家级新区的核心区和南京辐射带动苏皖区域的重要功能承载区。副城建设成为区域综合性节点城市,新城建设成为专业分工、产城融合的特色空间载体。

《规划》提出服务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圈层、组团”式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构建“一心两带、双核多点”的创新空间结构。以主城高校、科研院所为科创策源地,发挥环紫金山科技创新带和江北新区产业创新带引领作用,围绕江北创新核和紫金山科创核,集中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应用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

《规划》还提升对外链接辐射水平,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巩固提高禄口国际机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规划“八向十二线”的高速铁路网,“两环两横十四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和长江转运港区共同构成的现代化港口群,提升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服务能级。实现半日内通达全国,2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1.5小时通达省内城市,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的目标。 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何流介绍,南京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引领的优势,指导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和近期规划编制,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立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