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新的共和国。
这只是对于旧中国而言的重要,对于新中国而言这一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毛主席走出了家乡,来到了长沙,第一次接触了新世界,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第一次拿起了枪,完成了自己从一个书生到一个战士的转变。虽然我们很少看见主席拿枪的样子,但是主席的的确确是当过兵的……
初到长沙
1911年,毛主席被推荐前往长沙读书,陪同的却是自己在东山学堂的老师贺岚光,贺先生被邀请前往长沙教学,于是就和毛泽东结伴同行。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船,他既兴奋也忐忑不安,他拉着先生问东问西,而贺岚光则是向他介绍着一路的风土人情和长沙的概况。
长沙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文化,令毛泽东赞叹不已,而长沙又是近代思想活跃之地,更令他心驰神往。
此时的长沙正处于辛亥革命之前的紧张时刻,民族和国家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而毛主席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长沙,向世界张开了他的双臂。
在这里他开始接受新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将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自己的将来的政治生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兴趣目标也从学习知识到追求政治斗争。
随着新思想在学校的传播,反清宣言已经成为了公开的,学校为了进一步适应快速发展的政治形势,学校开始了时事政治课,而贺岚光就是被邀请的时事教员。
贺岚光对于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他常常将自己看的国家大事和著名人物的生平抄录成册,熟记于心,他担任教员之后,查阅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准备,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了从1840年以来满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又重点介绍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从而使学生们认清了清廷的腐败无能。
毛主席在贺岚光的指导下,从时事和报刊中领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思想,从中汲取了大量政治营养,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日后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贺岚光先生这里,毛主席还第一次看了由于右任主编的《民力报》,从中被革命烈士的精神所打动,还对同盟会和孙中山有了许多的了解……
经过一个时期的研究,毛主席被革命热情感染,决定参与这场社会变革中,兴奋之下写出了《打到清王朝》,首先亮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组建民国新政府,请孙中山任总统,康有为国务总理,梁启超外交部长……
此时毛主席的政治观点已经从拥护“君主立宪”到支持推翻清政府,废除封建建立共和。
这是毛主席参加政治生活的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剪辫子
1911年春夏之际,由于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相继罢工、罢学以示抗议,学堂则请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反清斗争的详情。
学校内的反清情绪愈演愈烈,师生们也一天比一天激动,毛主席后来回忆“我们学校里每天关着大门演说,好些同学慷慨激昂地主张革命。还记得演说的时候,一位同学将他身上的长袍卸下一丢,说:‘快习兵操,准备打仗’。”
为了表示自己和清政府的决裂,毛主席提议大家剪掉辫子,十几个同学纷纷响应,可是在毛主席和另外一个同学剪掉之后,其他同学则迟疑,不肯动手,毛主席对于大家的不守信很不满意,认为革命需要勇气,不能迟疑,于是他和另外一个孩子趁着大家不注意,强行剪掉了那十几个同学的辫子。
剪辫子遭到了一些同学的反对,有位同学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来说明辫子不能剪,而毛泽东则认为辫子是满清统治者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奇耻大辱,要打到清政府,必须剪掉辫子,以表示自己拥护革命,与“鞑虏”势不两立的决心。
这次剪辫子在当时引起了相当的的震动,很多人都不理解支持他,但是贺岚光先生却非常支持他,在一次师生集会上,旗帜鲜明的称赞这种行为是“剪断了满清套在汉人脖子上的绳索,是悠悠二百余年莘莘学子惊世骇俗之壮举”!不过可惜的是自己却没有勇敢地剪断自己的辫子。
在中学的这几个月,毛主席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为了一个坚决反对清王朝的人。
虽然没有看见过毛主席拿枪,但是毛主席确是实实在在当过兵的。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湖南就是第一个响应的。有一位革命党人来到了毛泽东的学校,向大家讲述两百年来满清统治和两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的罪恶,号召大家起来拥护革命,当场就有学生站起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共和国。
这次演讲之后,毛主席异常的兴奋,他认为推翻腐朽清王朝的愿望很快就能够实现,他不想错过这次革命,当时围绕着革命中心武汉的战斗激烈进行。革命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到武汉参加革命军。
毛主席想参加革命,但是这样大的事情需要找人商量,可是父母远在韶山,就算去了信,父亲直到自己不念书去参军也不会同意的,在那个时候,人们恪守着“好男不当兵”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活下去,没人愿意当兵的。于是他决定找贺岚光老师询问。
当听说毛主席打算投笔从戎的时候,贺先生当即表示支持,并且向他讲述了东汉时期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来鼓励他。
贺岚光的鼓励让毛主席坚定了参军的心思,他申请了退学,借了些钱准备前往武汉,就在这个时候,武昌起义军逼近长沙,而湖南新军趁机起义,攻占长沙,成立湖南都督府,大肆招募新军,当时还有学生从军成立了一支学生军,但是学生军基础混乱,毛主席就参加了正规军。
参军后毛主席被编入了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毛主席和士兵们相处得很好,大家称呼他为“我们的秀才兵”。
参军的几个月虽然毛泽东年纪小,但是却和大家一起操练,不断强健了身体,还掌握了军事训练的全部课程,武器弹药的性能,懂得了军中诸如行军、打仗、宿营以及防守、进退等方面的初步道理。
虽然从军了,可是他却谨记贺先生的教诲,坚持时事政治的学习,当时每个士兵饷银七块,除了伙食之外,他将全部的钱存下来买资料,但是书本太重,他就订了一份《湘汉新闻》报,每天坚持读报,所以被称为“报癖”,而在毛主席的眼中“报纸是一部活历史,是一本百科全书,从这上面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也就是在这份报纸上面毛主席第一次读到了“社会主义”这个词,引起了毛主席极大的兴趣,也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养成了读报的习惯,直到1927年上井冈山,在此期间从没有停止过读北京、上海、湖南的报纸。
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更是要求能找到的书和报纸都带上山,从中研究敌情。
聂荣臻元帅回忆说:“在哈达铺获得了敌人的一张报纸,才知道陕北还有块根据地。我赶快派人把报纸送给毛主席,这才决定向陕北进发。”这是这张报纸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正当新军准备北上和袁世凯决战的时候,孙中山却和袁世凯达成”和议“,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篡夺了军政大权,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本来满怀热情想要参加革命,却没想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就这样迅速结束了。辫子剪了,清王朝推翻了,也建立”共和“了,可是身边的一切却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再留在军队里面也没有什么必要了,于是他就带着迷惘退出了生活和战斗了半年的兵营。
这次参军之旅时间虽然不长,可是对于毛主席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旅程,在这里他接触了军队,接触了大量的士兵,了解他们的思想,对于以后建立革命军队,指挥千军万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由书生到战士的人生抉择中,贺岚光先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鼓励毛泽东走出课堂,跻身社会,真正认识到这个社会,又从学生到士兵,完成了他从文到文武兼备的转变。
这一年,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第一次见识了到了新世界,第一次见识了到了革命的情景,第一次参军当兵,了解了如何与战士相处。这一切对于他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他不仅仅是一位书生,反而成为一位战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