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美联储降息。
这个词,我猜你这段时间在媒体上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这一轮美元加息周期,自2022年3月起,已经历整整两年半。什么时候降息,就像楼上大爷的第二只靴子,它不掉下来,全世界都睡不安稳。
直到北京时间今天(9月19日)凌晨,靴子终于落地。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
2015年以来美元汇率走势,4年来首次降息
图片来源:Trading Economics
今天早上,我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大家都在关注这件大事,以及它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直以来,公众号后台都有读者希望我说说这件事。我发现大家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困惑:这方面的分析虽然不少,但专业名词实在太多,根本看不明白。
比如,我随便给你来一段:美联储降息释放重要信号,释放经济活力、扰动全球汇率。日元资产逆势走强,资金大批量回流。
怎么样?是不是有内味了?
这简直就像黑帮片里的“月黑风高,扯呼”一样,全是行业黑话。为什么每一个中文字我都认识,可是它们合在一起,我却看不明白?
其实,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很简单:
一个小小的利息,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美联储为啥要把利息调过来调过去?是想达成什么目标?
为什么只有美联储降息能引起全世界关注?英国法国加拿大降息,咋就没人关注呢?
问题虽然简单,但想回答清楚,还真不容易。一方面,这里涉及到大量的金融知识。另一方面,金融话题超级复杂,几乎每一个小点单拿出来,都能写成一本几十万字的书。
不过,今天我还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一篇文章的时间,帮你提纲挈领地掌握其中的精要。之后你看到其它新的分析,都能明白其中的逻辑所在。为此,我专门请教了我的好朋友,著名金融学家香帅老师。
从哪开始说呢?就从“美联储降息”的主语:“美联储”说起吧。
#01美联储、中央银行
这个美联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能让全球经济都看它的脸色?
答: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那,什么又是中央银行?
银行我们每个人都打过交道,它是金融系统的大动脉。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银行也会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风险,比如:银行破产。
没错,银行也会破产。而且它破产的原因,和所有公司一样:账上的钱不够偿还债务。
比如,10个人各存100元到银行中,总计1000元,银行就欠下了总计1000元的债务。然后它将其中的900元贷了出去,以求再度盈利。
可有一天,这10个人突然同时来到银行,要求取走自己的钱,但银行账户上总共只有100元,根本无法还清债务,银行就会破产。
这种情况,在术语里被称为“挤兑”。
一旦银行破产,多少人终身的积蓄都会瞬间清零,整个金融体系都面临着巨大的波动,甚至可能造成经济危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一个掌握最高金融权力的机构,来管理所有的银行。或者换句话说,它是一家“银行的银行”,站在所有银行的背后。
这个机构,就叫“中央银行”。
各国中央银行的名字各不相同,在英国,叫“英格兰银行”。在中国,是印在每一张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在美国,就是大名鼎鼎的“美联储”。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你永远不会看到有人去“中国人民银行”开户。因为它不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而是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如何管控风险?方法有很多。就举一个例子:如何应对前文提到的“挤兑”风险?中央银行会规定一个比例。当银行收到了1000元时,它不能把这1000元全贷出去,而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比如10%,存在中央银行这里。
这样一旦某家银行发生挤兑,就可以用这笔钱来应急。这笔钱,就是你在新闻里经常听到的“存款准备金”。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央银行的职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对它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过总而言之,你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
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中央银行,肩负着调控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职责,它就像是国家经济这艘大船的“掌舵人”。
香帅老师告诉我,在现代金融体系里,中央银行需要完成以下两个目标:
1、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2、抑制通货膨胀。
有点抽象?没关系,我们一个个看。
#02经济平稳增长
经济增长,这个好理解。就是人们越来越富有,日子越来越好呗,这有什么好说的?
别急,我得提醒你,注意这里的定语:平稳增长。
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平稳增长?
因为经济的增长,普遍都是不平稳的。
经济,是由市场里无数次交易组成的。而交易,一定是有买卖双方。
你拿到了1000元工资,非常开心,去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西装。服装店老板赚到这1000元,同样非常开心,他终于可以给妻子买一瓶香水。而香水店老板赚到这1000元,又可以带着家人去吃一顿大餐。
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最初的这1000元工资,实际在整个经济系统里不断地传递,实际达成了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经济效益?
没错,这种现象,在术语中被称为“乘数效应”。或者,我们用大白话说: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个人的消费,又会成为再下一个人的收入。经济就是在这不断地交易中持续增长。
然而,这种趋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存在着明显的“周期”。
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的所有人都会觉得,世界无比美好,我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钱花光了有什么要紧,反正还年轻,再赚就是了。
于是,人们会大笔消费,甚至会借债消费,把此后几十年的收入都借出来买车买房。经济也会在这个阶段高速发展。
这段时期,被称为“繁荣期”。
而有的时候,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似乎失去了信心。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道哪天就会失业、投资失败、破产。
那怎么办?勒紧裤腰带吧,原本想买的新西装,不买了。反正都快没班可上了,还要什么西装。“消费降级”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可这么一来,就麻烦了。还记得吗?你的消费,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你的西装不买了,服装店老板没了收入,就没法给妻子买香水。香水店老板没了收入,就没法带家人去吃大餐...
这段时期,被称为“萧条期”。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一条直线向上,而是像数学里的正弦函数一样,有繁荣、有衰退、有萧条、有复苏。在震荡中持续向上。
这种现象,在金融学术语中叫做“经济周期”。
这种周期,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哪怕增速稍微慢一点点,也比大开大合的巨幅波动要好。
央行的一大职责,就是尽量抹平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在高速增长时踩踩刹车,在陷入停滞时踩踩油门。确保经济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稳健增长。
这就是中央银行的第一个目标:尽量抹平经济周期,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03抑制通货膨胀
再来看中央银行的第二个目标:抑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你可能会说,这个我熟,不就是钱印多了吗?
没错,钱印多了,确实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它是唯一原因。
但香帅老师告诉我,在金融学上,通货膨胀有着一个标准定义,叫“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
没错,可以不深究原因,只看表象。只要物价出现持续而普遍地上涨,就叫通货膨胀。
在我们的观念里,通货膨胀是不好的。那为什么央行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而不是“消灭通货膨胀”呢?
因为学界普遍认为,适当的通货膨胀,其实有利于经济增长。
这个逻辑关系大致是这样:通货膨胀,会让人们清楚物价会越来越贵,钱会越来越不值钱。这样人们就更有动力在当下增加消费,尽快把钱花掉。
还记得吗?你的消费,就是其他人的收入。消费多了,交易就多了。交易多了,经济自然就增长起来了。
但请注意,这里的限定词绝不可少:适当的。
如果通货膨胀失控,甚至演变成恶性通货膨胀,那将是社会的灾难。
想想看,一位老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了50万存款,准备用这笔钱安度晚年。结果恶性通货膨胀一来,老人家惊讶地发现,50万只够买一根油条。
这种感觉用什么词来形容才好?没错,我觉得应该是“幻灭”。一生的心血,化为乌有。
失控的通货膨胀,会让全体国民的财富缩水,是对全体国民财富的一轮掠夺。
你记得课本上的这张照片吗?这是上世纪40年代末的解放前夕,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就曾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
当时人们用自行车提着成捆成捆的钞票,却可能连一包香烟都买不到。
即便到今天,世界上仍有大量的动乱国家,在面临这种恶性通货膨胀,人民苦不堪言。
一位网友今年曾去了叙利亚。这是他在当地换的货币,你猜猜这些钞票总共价值多少?
揭晓答案:总共是300美元,也就是2000出头人民币。每天出门,他都要带着成捆的钞票。当地人更是习以为常,甚至连偷都懒得偷。
即便没有战乱中的叙利亚这么夸张,近年来很多国家也都曾面临幅度不小的恶性通胀,相信你在新闻里都有所耳闻。比如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当然,还有通货膨胀界的神——曾发行过面额100万亿货币的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面额100万亿的货币
这就是中央银行的第二个目标:将通货膨胀抑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它刺激经济的同时,又不会带来负面后果。
好,现在我们明白了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两个主要目标:经济平稳增长、控制通胀。
可是,中央银行能怎么调节经济,进而实现这些目标呢?总不能用大喇叭喊话吧?它一定需要一些“抓手”,通过这些抓手去调节经济。
没错,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有两个抓手:
1、货币供应量。
2、利息。
#04货币供应量、利息
中央银行,究竟是如何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息这两大抓手,调节经济的呢?
在开始阐述之前,我要先插播一个声明:
经济是一个超级复杂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复杂程度发生相互作用,这些要素之间,经常“互为因果”。A既是B的原因,又反过来是B的结果。
中央银行,就像一个顶着无数盘子的杂技演员。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确保每一个盘子都不会掉到地上。
(图片来自网络)
这就导致,我们用任何简化模型去总结、分析它,都注定是挂一漏万。因此,千万不要以为下面我说的就是经济运行的全部,这只是一个极度简化,甚至简化到模糊的模型。
好,声明完毕,让我们开始。
货币供应量,就是印多少钱。
当经济疲软时,多发行钞票,会让通货膨胀率适当提升。还记得吗?适度的通货膨胀,会刺激大家的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同时还有另一方面。国家政府可以利用这部分印出来的钱,去发动公共建设,甚至去直接购买滞销的商品。
这种逻辑用大白话说就是:既然大家都不想买东西,那就政府出面来买。
没错,“凯恩斯主义”就是这个意思。
这块很好理解,因此我们快速带过。把重点放到今天终于隆重出场的主角:利息。
利息啊利息,你终于来了。天天说加息降息,调的就是利息你小子啊。
相信你已经和利息打了一辈子交道。存钱有利息、贷款有利息。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究竟什么是利息?
按照国际惯例,先说个故事。你受够了租房生活,决定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如今你有90万存款,每年收入10万,但你看中的那套房子,售价100万。
于是,你就有了2个选择:
1、等1年后,攒够100万再买。
2、找你的朋友小张借来10万元,现在就买房。
你实在太想今年就住上新家了,于是你向小张开口借钱。可小张开口就是:这个...最近手头有点紧...
你情商很高,听出了里面的弦外之音。你马上补充:这样,我不白借。等明年还钱时,除了10万元本金,我再多还你一点作为补偿。你开个价,这个补偿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没错,你一定听出来了。这里的补偿,本质就是利息。
小张想了想说,这样吧,如果你承诺明年还我20万,我就借你这10万块。
你一听,火冒三丈。什么?你要我100%的利息?怎么不明抢呢?如果你找我要10万块利息,那我宁愿等上这1年,明年自己买。
小张一听就漏了怯,原来他也想赚你这笔利息。那好办啊,协商。
最终多轮扯皮,你们以10%的利率成交。你提前1年住进新家,小张获得了1万元的额外收益。皆大欢喜,实现双赢。
如果你看懂了这个故事,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触及了利息的本质:
在这个故事里,利息的本质,就是你为了早1年时间住上新家,究竟愿意多付出多少钱的代价。
或者,让我们再提炼一下:
利息,就是钱在时间维度上的价格,是对“时间”的定价。
你越急迫地需要这笔钱,时间的价格也就越贵,利息也就越高。
放到现实生活里,一般来说,经济形势越好,投资的机会越多,做生意的时机就越耽误不起,那“时间”就会越贵,利息也就会越高。
而经济形势不好时,这一笔钱,我今年借,和10年以后借,区别不大,那“时间”就越不值钱,利息也就越低。
利息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可以影响人们心中的预期利息,而中央银行则是希望利用利息这个工具,反向影响经济。
每当经济发展过热,甚至产生泡沫时,中央银行就会加息。加息可以为过热的经济降温,同时抑制通货膨胀。
调高利息,人们就更愿意把钱存到银行中,而不是去投资和消费。这样,就实现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意味着想买东西的人多了,买东西的人多了,就会带来物价普遍上涨(还记得吗,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通过加息给经济降温,还能抑制通货膨胀。
就这样,通过加息,吸引大家把钱存到银行里来。过热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就会降温,经济就不会在失控发展中埋下隐患。
而每当经济发展停滞时,中央银行就会降息。降息,可以刺激萎靡的经济。
降低利息,相当于把钱存到银行没好处了,就是在鼓励大家把钱拿到市场上去消费。
还记得吗?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的收入,这个循环一旦启动,经济就会得到刺激,走出增长停滞的泥潭。
现在你明白了吗?这就是你从新闻上看到的“美联储降息”新闻的根本逻辑:
它是美联储这家美国的中央银行,通过降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从而调控美国经济的过程。
但这还是无法解决另一个问题:听起来,美元降息完全是美国人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世界瞩目呢?为什么英国日本加拿大的利息调整,似乎就没有这么高的关注度?
这真是个好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元霸权。
#05美元霸权
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你看,这是一张5元人民币,你不觉得,它真的很神奇吗?
今天早上,你去阿婆的包子店买一袋包子,付她5元。这袋包子,可是阿婆凌晨2点起床蒸的。你买到的不是包子,而是阿婆的血汗。
可是,阿婆给了你这袋凝结着无数心血的包子,你给了她什么?你给了她这张人民币,或者说,一张写着数字“5”的纸。
阿婆究竟凭什么相信,你给她的这张纸,就一定能换回她晚饭要吃的大米?这中间,其实有着数不清的信用壁垒。
因为阿婆相信,卖大米的叔叔,一定也愿意收下这张纸。如果他不愿意收的话,市监局会管、警察会管、甚至军队会管。总之就是一句话:国家会管。
没错,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是世界上的所有人,对发行货币的国家政府的信用。
而一种货币,在自己国家内用完全没问题,可一旦拿到国际上,问题就出现了。
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货币这种东西叫做“一般等价物”。
什么意思?在货币出现之前,你抱着一只公鸡,想去市场上换到一袋大米。可这个交易实在太难达成了。
首先,想卖出大米的人,必须正好也需要你的公鸡,如果他想要的其实是牛奶,那交易就达不成。
其次,一只鸡的价格,必须正好等于一袋大米。如果你觉得一袋大米换一只鸡你太吃亏了,实际只能换0.8只鸡,这可怎么办?难道现场把鸡杀了,你分到一只鸡腿回家?
钱这种“一般等价物”出现后,问题一下子就被解决了。你的一只鸡到市场上,可以轻松地卖出100元,而不需要和对方物物交换。同时,如果你想买大米,付给对方80元即可,剩下的20元,还可以留下来买牛奶。
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在“货币间”的世界里呢?
有人用美元、有人用英镑、有人用日元、有人用泰铢。还有人用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菲律宾比索...几乎有多少国家,就有多少货币。这简直就像回到了以物易物的世界。
一个阿根廷商人想和土耳其商人做生意,该用什么货币结算?土耳其人说,我付给你土耳其里拉,阿根廷人说,我才不要你那玩意呢,跌起价来和废纸一样,要不我付给你阿根廷比索。结果土耳其人说,我也不要,咱哥俩谁都别嘲笑谁。
你看,交易就僵持在这里了。这可怎么办?答案呼之欲出,一定需要一种东西,来充当货币之间的“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的货币”,国际贸易的效率才能被大幅提高。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里,起到这种作用的,是黄金。各国发行多少货币,必须和持有多少黄金挂钩。换句话说,那时货币的本质不是货币,只是“黄金兑换券”。这种制度,就是你一定听说过的“金本位”。
可在上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金本位制度暴露出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无奈解体。这可怎么办?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原本黄金的作用?
全世界的商人们左看看、右看看。还记得吗?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或者说,是国家的实力。
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直到今天,美国都是世界第一大国。它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远非其它国家能比。那怎么办?
要不,用美元吧。
于是,在如今的国际贸易体系中,美元是绝大多数交易中的结算货币。甚至一些经济体系脆弱的小型国家,比如巴拿马、厄瓜多尔、东帝汶。它们选择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直接用美元当做日常货币使用。
我们公司有一位同事,今年年初去了伊朗旅游。我问他,你怎么换到当地的货币?他说必须带美元过去,用美元在当地兑换伊朗里亚尔。
想想看,这不神奇吗?伊朗,那可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没和美国建交的国家之一,是美国几十年来的敌国。但你去了那里,竟然依旧要带美国的钱。
当然,这里面注定存在着一个悖论:想保持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就要保证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美元供给,同时保持美元的币值坚挺。
你看,悖论这就来了。想让美国以外的国家也能有足够的美元,这意味着美元必须从美国不断外流,用术语说,叫贸易逆差,用大白话说,叫“花钱比挣钱多”。
而怎么保证币值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经济强劲”的国家,怎么个强劲?用术语说,叫贸易顺差,用大白话说,就是“挣钱比花钱多”。
你看,这两个要求之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金融术语叫做“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揭示出了这种美元结算体系下的一个永恒难题:当全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冲突时,美国就必须要选边站。而一般来说,都会选择自己的国家利益。
对美联储来说,这或许无可厚非,但这对世界其它经济体,尤其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经济体来说,可能就是灾难。
你想,假如日本央行疯狂印钱,这笔钱无论如何也只能在日本国内流通,造成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因为国际贸易不收日元、只收美元,而日本央行没法印出美元来——印出来了也是假的。
而假如美联储疯狂印钱,因为美元是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因此他就可以拿着这些凭空印出来的纸,去其它国家购买那些真正的资源和财富,造成这些国家资源流失、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好处由美国人自己享受,坏处则由全世界共同承担。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美元霸权”。
当然,美元霸权的背后,是美国的军事霸权、金融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也建立在这些因素之上。因此这个话题同样非常复杂。
但总而言之,你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在全世界范围里,美元是极其特殊的一种货币。它相当于是“货币的货币”,而美联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世界的央行”。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了。
# 最后的话
今天,我尝试着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向你简要说明了美联储降息的核心逻辑:
降息,是美联储这个美国中央银行调节美国经济的重要手段。而正因为美元具有“全球货币”的地位,因此美元的利息,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
当然,我必须再次强调,这篇文章里说的是一个简易逻辑。很多细节都做了超级简化,甚至已经简化到了有些模糊的地步。但依旧能够帮你观其大略。
这里,也再次感谢香帅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分享。
请教最后,我问香帅老师,很多都用美元降息,去预测股市、预测房价、预测汇率,似乎能预测一切方面,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香帅老师说,她很少去看此类预测。因为全球经济是个超级复杂系统,任何一个单一变量扔进去,都像石沉大海,顶多泛起几片涟漪。
很多人都以为美元降息了,房价就会怎么怎么样,股市就会怎么怎么样,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真的有那么简单的逻辑,宏观经济就不会成为各路学者争吵几十年都没有结论的领域了。
美元降息,毫无疑问是件大事,在有的人不解、有的人愤怒、有的人谩骂之时。我想送给你一句话:
比预测更重要的,是看懂背后的逻辑。
不要预测,只做准备。
(本文转载于刘润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