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被喻为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的命脉,一头关系农民增产增收,一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近年来积极推进种业振兴,加大粮食、蔬菜等重要作物良种研发力度,自主研发种子占比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业丰产丰收。

优良品种接续推新,不断夯实“齐鲁粮仓”

临近秋分,秋收秋种陆续启幕。今年小麦秋播,不少种粮农民选择了鲁研951这个新品种。今年是这个品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

鲁研951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联合选育,是济麦22和国家骨干型小麦品种鲁原 502强强“联姻”的后代,具有高产广适多抗的特性。2022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2024年通过天津市审定。

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书写了国内小麦的一段传奇。这个品种在2006年和2007年先后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2011年全国秋播3877万亩,占全国冬小麦面积的11.09%。目前,济麦22已经累计推广3.6亿亩,12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用济麦22做亲本选育审定的品种有200余个,这意味着它的“子孙”已经遍布全国。近年来,“谁能接棒济麦22、超越济麦22”成为生产实践对小麦育种工作提出的新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底,济宁市兖州区的鲁研951良种繁育田。

小麦新品种鲁研951继承了双亲优良基因和优势性状,生产上表现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好,经受住了2022年冬季断崖式降温的考验。此外,此品种抗倒性好、综合抗病能力突出,抗旱节水性好。国家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7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4.3%;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2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5.9%。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认为,济麦系列新品种高产潜力非常大,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品质改善非常显著。

今年7月26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超强筋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44的选育与应用”获得202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完成。

在小麦育种领域,一直存在“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问题,济麦44却集超强筋、高产、广适、抗病等特点于一身,让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梦想变成现实。在2022年夏收实打测产中表现优异,两次刷新全国超强筋小麦高产纪录,最高实打亩产808.6公斤——济麦44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年推广面积第一大强筋小麦品种,为我国面粉及面制品品质提档升级提供了优质原料。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小麦育种团队在赵振东院士的带领下,围绕高产广适、优质强筋、抗旱节水、特色营养四个方向育成新品种30余个,年播种面积约占山东小麦面积的46%、全国的14%。

山东是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省,小麦种业市场规模、繁种能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在全国推广面积前15位的小麦品种中,山东培育的就有6个。一系列新品种的持续推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结合,盐碱滩变身米粮川

地处黄河下游、渤海湾南岸的山东,拥有大量的盐碱地。盐碱地资源如果充分改良利用,是增产增收的“后备粮仓”。

近年来,山东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在推广一系列改良盐碱地技术基础上,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不断提升盐碱地粮食产量。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涌现出不少耐盐碱的高产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夏季,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人员进行玉米花粉收集。

今年麦收期间,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前进村,由东营市丰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的济麦60亩产达到511.88公斤,实现盐碱地小麦“千斤梦”。据了解,当地土壤平均盐碱度3.3‰,属于中度盐碱。小麦亩产突破千斤,成为山东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

济麦60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耐盐碱等特点,适合在中度盐碱地大范围种植。自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后,已经连续3年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种。

2023年秋收时节,山东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对黄三角国家农高区鲁单510盐碱地夏玉米高产田进行实打验收,亩产928.97公斤,创全国盐碱地夏玉米高产新纪录。

鲁单510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广适、抗病抗倒、耐高温、耐盐碱等突出特性,在黄淮海区域7省份均适合推广应用,尤其在近几年黄淮海夏季持续高温及锈病、涝害严重的情况下,品种优势越发显著。

2021年秋季,由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耐盐碱大豆齐黄34,在盐碱地最大亩产达302.6公斤,实现大豆盐碱地单产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带领团队育成的齐黄34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逆、广适等多种优良性状。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在耐盐碱品种选育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作用,汇聚全国优势创新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试验示范推广。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建成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耐盐碱粮食、油料、牧草、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3.5万份;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耐盐碱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扎实推进耐盐碱玉米展示示范、耐盐碱花生筛选评价工作,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55个。

摆脱“洋种子”,蔬菜国产率逐年提升

山东是全国蔬菜产量第一大省。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大蔬菜品种研发,让越来越多的国产蔬菜走向餐桌。

今年7月,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替代进口番茄新品种选育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寿光市是中国设施蔬菜的发源地,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洋种子”占比快速加大,尤其是番茄、彩椒等作物。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明显改变。

作为寿光本土种业企业,20多年来,三木种苗有限公司立足当地蔬菜产业需求,积极选育出瓜菜新品种,其中番茄、辣椒及小型西瓜选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寿光已经成为全国番茄新品种研发的新高地。截至今年4月,寿光市自主研发的番茄品种达113个。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国产蔬菜种子的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

下一步,寿光还将围绕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建设,以培育重点种子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蔬菜种子产业体系,到2025年,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200个以上,突破性品种10个以上,建成全国蔬菜新品种的展示推广和交易平台,将寿光打造成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任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