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驾驶农机在沙湾市东湾镇玉米地抢收玉米。近日,该镇玉米进入收获期,种植户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 徐光勇摄

金秋时节,新疆大地如诗如画,片片田野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丰收在哪里?在田间地头农机轰鸣声里。

在天山南北的沃野里,农机大军见证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更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与梦想。

连日来,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制种高粱地里,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它们成了这片田野里最动人的乐章。

走进高粱地,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正紧张有序工作着。伴随机器的轰鸣,一排排高粱被整齐地割下,穗粒饱满的高粱籽落入仓中,而秸秆则被粉碎后撒回田间,作为来年的肥料。

“我家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宽幅3.66米,单趟可以收割10行高粱,可进行收割、打籽、脱粒、装车一条龙服务,一天最多可以收割130亩地呢!”该镇农机手李国军自豪地说,每次听到它轰隆隆的声音,好像在大呼,丰收啦!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天山南北的农机大院里大大小小的铁牛就会被唤醒,纷纷开始工作。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里穿梭,像是在玩一场追逐游戏。麦穗被它们一一收入囊中,留下一片片整齐的麦茬;智能拖拉机稳健地翻耕着土地,播下来年的希望;植保无人机在空中轻盈飞翔,精准地给作物喷洒着农药和化肥,守护它们健康成长……

如今,新疆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0%,这个数字在全国名列前茅。

丰收在哪里?在农机不断升级的技术革新里。

走进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它们或高大威猛,或精巧细致,无不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今年对播种机进行了改良,放大了这一新技术优势。”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当地农技人员将传统播种机的排种器改装成十字鸭嘴口,这一改造提升了播种机在超宽膜上播种的精确度,提高了棉花发芽率,免去了人工放苗的环节,仅此一项每亩至少节约30元管理成本。

技术的革新为丰收插上了翅膀,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在各地大大小小的农机大院里,革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智能农机装备不断升级,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通过装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智能农机能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作物生长情况,从而精准地施肥和灌溉;植保无人机能高空飞行,覆盖更广阔的区域,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农田情况。农民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等。

何洪涛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靠天吃饭,收成不稳定。现在有了科技的支撑,不仅产量提高了,农作物品质也更有保障。”

丰收在哪里?在农民不断提升的农业技能里。

“真没想到,我可以用无人机管理枣树。通过无人机作业,每天可以完成500余亩果树的飞防作业。”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阿亚克恰热克村农民库尔班·艾买提说。

“考上采棉机驾驶证,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我现在还收了两个徒弟。”尉犁县采棉机驾驶员塞米·玉素甫说,棉花就要采收了,真期待能坐在驾驶舱里享受丰收的喜悦。

如今,天山南北各地农民变身农机手、采棉机操作手、植保无人机飞手……一场场智能农机操作、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在农机大院、田间地头进行着,这些培训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来年的丰收储备着人才和力量。(热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