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1896—1960)安徽合肥人,字辉珊。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9 年任国民党政府军第四十五师师长。1931 年任第十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1948 年任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沈阳解放前夕逃至南京,被蒋介石软禁。1949 年秘密出走香港。1955 年 3 月回到北京,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
卫立煌最早见到周恩来是在北伐之前的广州听周恩来的演讲,当时就令他非常的钦佩。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卫立煌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之下,惠州一战,共产党员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攻下了惠州,这一战增加了卫立煌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以及对周恩来的尊敬。
日军侵华之后,在太原保卫战中两人再次相见,当周恩来走进房间的时候,卫立煌连忙站立起来,
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室内军礼,仍然像他北伐当团长时对于军政治部的周主任那么尊敬。周恩来马上趋步向前,热情地和他握手,说:
“10 年没有见面,变化真大,没想到我们现在又回到一条战线上来了。”
以前的时候虽然在公共场合,两人多次见面,可是却从来没有单独谈过话。但是在这次谈话中,周恩来肯定了卫立煌的抗战决心,分析了抗战的形势指出:
“中国军队必须依靠人民,在强敌面前改变战术才能取胜。在作战时应当把主力用于侧面,采取包围迂回的战法。同时,在防御中要采取积极的反突击。”
对于两人想要一二九师打阵地战,周恩来则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今天八路军在决战问题上不是主力,但在敌后游击战中将起决定作用。现日军向太原方向进攻,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在正面打阵地战。应该给一二九师独立自主的活动机会,使它能迂回日军后方,寻找有利的条件打击敌人。”
最后周恩来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最后卫立煌和傅作义在这一计划的引导下取得了歼灭敌军两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日军侵占太原以后,卫立煌信心有所动摇,但是周恩来向他详细分析了持久战的形势,论证了坚持华北抗战的有利条件及其前途,充满信心地指出:
“即使敌人继续前进到风陵渡,我们也有办法在山西进行持久抗战,使日军无法结束战争。如果中央能派得力的生力军,改变过去的防御战略,动员广大民众参战,则华北战争的危机可以改变,我们还能转到胜利的反攻。”
这一些分析,坚定了卫立煌的抵抗信心,他决定留在山西坚持抗战,在整个抗战时期,周恩来与卫立煌多次接触,给了他极大的影响,使得他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一直与八路军合作的非常好。
1955年,避难香港的卫立煌对于蒋介石媒体出卖台湾的利益,污蔑张治中和傅作义等人的言论深表痛恨,想要发表真话对一些朋友说过:
“这些话真是岂有此理!是非自有真理,我在香港也要发表和张治中同样的意见,我奉了谁的命呢?没有谁要求我这么说,我的话完全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话,爱国的中国人就应当这么说,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不好!”
最后,卫立煌将要发表文章的消息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周恩来赞同卫立煌发表文章的同时返回大陆的办法。周恩来认为:卫立煌的爱国心思很好,现在是回来的时候了。但又听说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还心有疑虑,不大同意回到大陆,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找韩权华的六姐韩循华来商议。最后周恩来就叫韩德庄给卫立煌写信,说是姨父过去在太原结识的朋友叫她写信的,请姨父和姨母回来。
卫立煌一看信就知道是周总理让他回去,非常高兴,在卫夫人也同意以后,两人经过澳门返回广州,1955年 3 月 15 日,卫立煌回到祖国,本打算从南到北游览祖国大好风光,但是在4月4日,接到总理即将出访的消息,想在临行前会见卫立煌及夫人。他们只能快速回北京。
4月6日,卫立煌在车站收到了中央领导的迎接,下午5点,周恩来就设家宴迎接卫立煌,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热情款待,使得他俩毫不感到拘束,大有宾至如归之感。
1958年,卫立煌多病并发,住进了医院,住院以后,医生不让他看书,他就坚持每天让人读报,听取报纸上面的重大消息,周总理和朱老总经常去医院看望他,在卫立煌病情严重的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周总理就握着他的手鼓励他同疾病作斗争,虽然不能说话,但是神志还是清醒的。
1960 年 1 月 17 日卫立煌病逝。
未发生的叫未知,发生的才叫历史,我们只探索历史!追寻伟人的脚步,发现历史背后感人的故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