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1896-1994),名盘,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后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江苏文联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职务。

刘海粟相识周恩来于20年代,后来他在纪念总理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当时我和他(指周恩来)相交很浅,更谈不上相知,但是我对这个不满 30岁的青年,已到了崇拜的地步。虽然后来因生活变迁,我很少有机会见到他,可是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却越来越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身上有一股独特的魅力,它往往使人感觉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和信念坚定的人。

两人再次相见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两人畅谈了十多年的时局变迁和人事沧桑。周恩来对刘海粟说道:

“你年轻时是翩翩佳公子,现在到了壮年,却壮健得象头雄狮。希望您在艺术界真正成为亚洲的雄狮!”

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周恩来仍没有忘记刘海粟,他托人带信送到上海,希望他可以留在国内,不要到台湾去。对于去留问题,他考虑了很久亲友们也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而争论不休。他们都害怕在他国内吃苦,坚持要他走,他自己的子女也大多在国外,一方是他的祖国母亲,一方是他的骨肉儿女,两方面都让他难以割舍,但是周恩来的信让他坚定留下来的信心。他对夫人夏伊乔说:“听周恩来先生的话,留在国内,我心安理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听到刘海粟愿意留在国内的时候,周恩来非常的高兴。当建国以后刘海粟再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已经成为了政务院总理。总理对他说:

“别人以为您心爱的子女都在海外,不会留下,我知道您更心爱的,还是自己的祖国。”

19535年,周恩来在北京约见刘海栗,两人从晚上11点谈到了凌晨1点多。总理鼓励他挑起美术教育的重担,希望可以为新中国多培养一些人才。

有人曾经告诉总理刘海栗和徐悲鸿有矛盾,但是总理并不相信,他对来人说:

“不要相信外面的传闻,刘先生和悲鸿都是艺术家,过去又有一段缘份,他们之间的情谊,外界凭猜想是猜不透的。我们还要依靠这两个人的团结合作,把新中国的美术教育工作抓起来。”

后来总理跟刘海栗先生说:

“刘老,你和悲鸿都是从反封建中战斗过来的,为美术教育事业冒过风险,过去也有较深的友谊。悲鸿近年来患病,住院很久,感情容易冲动,你要谅解他。”

总理关心的话让刘海栗非常的感动,他对总理说:

“总理,您放心,悲鸿的性格和性情,我是了解的。今后,只要我们彼此多体谅,谣传就会不攻自破!”

在总理的安排下,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院院长(前身是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刘海栗担任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是中央大学艺术系)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亲自关怀两院的教学,并使得两人相互团结,相互促进。两人的艺术创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是遗憾的是徐悲鸿先生不久因病去世。

1957年,刘海栗身处困境,但是他在失意的情况下,还坚持看书、作画、练字,总理知道以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这也好嘛!艺术家有更多时间从事艺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认为:暂时减少一些社会应酬,多集中一点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从事艺术创作。他又鼓励刘海栗说道:

“希望您更加豁达,更加朝气蓬勃。目前有这样悉心进修的机会,应该珍惜它。”

1967年开始,刘海栗的家被被抄了10几次,字、画被抢、毁一空,刘老自己也被强迫拿着扫帚,每天在街头巷尾打扫垃圾。他的家属害怕他坚持不住,但是他每次都说:“不要紧,想起周总理的话,我顶得住,我应该遵照他的嘱咐,更加豁达。”就这样,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仍坚持每天写诗、作画。

1976年1月8日,是全中国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人们都处于痛苦中。当听到噩耗的时候,他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一连四天,他都茶饭不思。

饱含着对总理的思念和对那些人的愤恨,画了一张雄鹰,雄鹰蹲在虬松上向下俯瞰的姿势,使整个画面充满磅礴的气势。画好后,他又题诗一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谷古松起怒涛,苍鹰突出霜崖高。四顾九霄动矫翅,八荒六月六寒飚。时而眈眈作俯瞰,两眸炯炯察秋毫。时而掉头踵欲下,奋然振翩风萧萧。落笔虽惨澹,肃杀气不灭;戴角森森爪如铁,回若愁胡毗欲裂!朔风吹沙秋草黄。安得驱骑臂尔走,长捋万里,骁腾博鹫桀,长空洒尽妖禽血!”

1978年,这幅画拿去装裱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文汇》和《文化娱乐》月刊发表了这幅画与诗的介绍文章。

刘老曾经说过:“我已经是 90 老人了,但是我又感到自己还是一个年轻的画家,我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还是很旺盛的。因为我要始终保持周总理对我要求——更加豁达,更加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