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历史渊源

靖边腰鼓是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它不仅在陕西地区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整个汉族民间舞蹈中也同样占有一定位置。它流传深远,历史悠久,深受靖边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有关腰鼓的名称,据考在明代以前,当地人不叫腰鼓,称“打花鼓”,后来因在表演时鼓子挂在腰间,故称之为“腰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内容

靖边腰鼓的角色构成为“伞头”一名,“鼓子手”八至十二名,“拉花女”八至十二名,杂色丑角若干名。在表演中,均由“伞头”统一指挥。表演形式为舞--唱--舞三段体。新腰鼓规则有所不同,去掉了杂色丑角部分,只保留了“伞头”和“鼓子手”。而舞队中的人物全部是男子。在“伞头”的统一指挥下,组成一个阵图,随着统一的节奏,敲响整齐的鼓点,跳起粗犷有力的舞蹈,给人庄重、雄威、刚健的艺术感受。

腰鼓的表演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小场腰鼓:这种小场形式是由一名“鼓子手”和一名“拉花女”表演的双人舞。有说有唱,边歌边舞,鼓舞结合。

二、四人“鼓子手”表演:所谓四人“鼓子手”并不是四人舞,而是九人舞。一名“伞头”,四名“鼓子手”,四名“拉花女”。属纯情绪舞蹈表演。

三、八人“鼓子手”表演:此种形式在民间流传较为普遍。这是一种舞队表演形式,有“伞头”、“鼓子手”、“拉花女”杂色丑角,每位“鼓子手”配一名“拉花女”。以大场表演形式为主,表演时还有“伞头”演唱拜年歌。

四、腰鼓群舞表演:这一类属于新腰鼓表演形式,是属于一九四二年“新秧歌运动”后在靖边兴盛起来的。人数不限,少则三四十人,多则百十人,男女不限,均可表演,表演时有唢呐伴奏,声势浩大、场图多变、场面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道具及服饰

传统的腰鼓是用牛皮鼓面,鼓身用高约四十厘米的木料做成直筒状。口径约十五厘米,鼓身用红油漆粉刷而成。鼓身中装订两个铁环用于系挂带。两根打击木棰约二十厘米长,为表演时美观,在棰的一头扎上红绸布进行装饰。表演者服饰多采用古曲戏曲中的“武生”打扮。

传承谱系

杜子栋、张永德、梁占禄等人是靖边腰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靖边腰鼓的表演形式和技巧,使其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主要特征

一、舞蹈律动特点

靖边腰鼓与各地之间有不同的表演风格,它的动作特点以“转身”、“跳跃”、“跨”、“踢”、“蹲”、“跪”、“翻”等为主要技术特点。

二、音乐伴奏特点

(一)靖边腰鼓表演时在锣鼓击乐的伴奏下进行。

(二)靖边腰鼓表演,主要以表演者边鼓边舞的鼓谱为主,舞蹈姿态必须按照鼓点提供的节拍进行表演。鼓谱有“长流水”、“乱刮风”、“高桥鼓”、“凤凰三点头”等。

(三)近年来,靖边腰鼓增加了唢呐伴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要价值

靖边腰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进行表演,更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这对于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