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的一块坡地,种满了板栗,初秋正是结果的时候,树梢上挂满了拳头大小的刺球,有的黄绿有的棕红。在树下抬头望,还能清晰地看见有云从泰山山顶掠过。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体系首席专家沈广宁指着一棵树说:“你看这棵树是竖直往上长的,树形不同产量也有差别。”他又指了另外一片地方:“这些是河北的板栗品种,这片是陕西的,那边还有一些欧洲栗和日本栗。”每棵树什么来头、什么特点,他都清清楚楚。

这个资源圃是沈广宁的宝贝,里面生长着他十几年间跑遍国内国外收集来的300多种板栗树。自2001年踏入山东果树研究所起,沈广宁便一头扎进板栗的育种与栽培研究领域,自此再未更换过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广宁。

板栗味甘醇香,总给人一种温和踏实之感;板栗树不争不抢,让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块,在其他作物难以生长的山上深深扎下了根。“这些山头地势陡峭,种不了什么粮食蔬菜,其他果树动辄结几千斤的果子,从山上运下来都是个麻烦事儿。板栗在果树里算是比较好养活的,一年只需打两次药,对劳动力需求少,正好填了这一块儿的空,既发挥了生态价值,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沈广宁说。泰安、临沂、莱芜、沂源的山区,栽种了省内60%的板栗树。

泰山脚下的这片果园,自然就成了板栗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最合适的地方。“别看现在树都长得茂盛,前两年缺科研经费,这片园子差点撂荒了。”资金不足,在早些年一直是困扰沈广宁的难题。“可能是整体经济效益不突出吧,一亩板栗平均下来只能结百来斤果子,就卖一千来块钱,像樱桃这种热门树种,人家一亩地能收入两三万块钱,这是没法比的……” 他坦言道。

板栗,似乎一直未曾得到大多数人的高度重视。在科研方面,它游离于主流果树体系之外,仿佛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管理上,农户们也对其不太上心。那些鲜有人涉足的山头,成片的板栗树 “肆意生长”,呈现出一种 “野蛮生长” 的态势。倘若结果,人们便背着背篓,将其捡拾回去卖掉,以换取些许收益;而若是产量寥寥,便将其当作一般的经济林 “放养”。但沈广宁坚持认为,板栗是一种被低估了的树种:板栗淀粉含量大,可以拿来当粮食,被称为“树上粮仓”,是一种战略物资;而且山东省内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0万亩,若是所有的板栗树能更新品种并且管理得当,不仅农民增收,还能带动周边地区整个产业的发展,其中待开发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山脚下的板栗种质资源圃里,板栗挂满了枝头。

2020年前后,整个板栗创新团队科研经费一共才30万元,果树基地的日常维护都是难题。 请不起专门管理园子的师傅,沈广宁就带着团队成员亲自下地拔草,在施肥打药方面,也是做到了能省就省。“多亏板栗树本身皮实,最困难的两年给熬过去了。”

二十多年间,沈广宁和团队成员一起,组织选育了质优、丰产、观赏性佳的板栗新品种9个,其中3个通过了国家林木品种审定,6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同时,针对板栗特性,研发了“板栗低产园改造更新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虽然经费紧张,但对于成果的推广,沈广宁却没有吝啬,这些心血,最终都是无偿转让了出去。

“板栗更多的是面向山区种植,算是对农民收入的一个补充,一年到头整体收益并不多,农民手里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对果树进行升级。若是有偿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这就与我们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初衷相违背了。”沈广宁说。

对于改造板栗低产树,帮助农民增收,沈广宁认为一定要基于现实需求出发:“现在劳动力紧缺,一味追求高产量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在产量和投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仅要高产,更要管理简单。”

板栗喜光,其只有在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才能结果,当前业界普遍共识是果树在栽培时就要朝着高光效树形的方向去发展。在现有自然开心树形的基础上,沈广宁还提出了主枝干矮化的思路,便于果农修剪、收果:“通过降树高,裁剪弱枝,修整树形,嫁接新品种等方式,对低产板栗树进行系统性改造,只需两三年时间,就能让传统的板栗园产量翻一番。不仅产量增加,板栗质量的提升也能带动售价上涨,最终每亩板栗能让农户增收近2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广宁在重庆地区为果农进行板栗种植技术培训。

现如今,沈广宁的“板栗低产园改造更新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以及板栗新品种已在全省40万亩板栗园推广使用,同时带动重庆、河北等省外地区低产板栗园实现增产增收。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报记者 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