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启东华峰瑞讯生物新材料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该项目由华峰集团投资。
华峰集团创办于1991年,现总部坐落于浙江省瑞安市,是一家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业的中国500强企业。集团现在国内6个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建有产业基地与销售公司,下辖近50家全资或控股公司,拥有员工近2万名,是全球聚氨酯制品材料主要产销企业。产业涉足“聚氨酯、聚酰胺、铝箔材料、可降解、生物基”五大先进制造和“智能家居、数字经济、LNG、储能”四大战新产业以及物流、金融、贸易等服务领域。
近年来,华峰通过不断的发展创新,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在全国同行业中创下了许多个第一。华峰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鞋革树脂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氨纶纤维生产企业,企业主要研发生产聚氨酯树脂(鞋底原液、革用树脂)、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超纤合成革和保温材料、铝箔等系列产品,聚氨酯树脂、氨纶两大系列产品被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华峰在温州、上海、福建、重庆、辽阳等地建有五大生产基地,建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国家级行业研发中心”,两个“省级研发中心”,拥有四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超纤合成革、氨纶长丝等五大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单位。华峰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被誉为“新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
华峰与启东渊源究竟有多深?本期通商荟带你了解。
21世纪初,人造革需求渐旺,对市场高度敏感的华峰集团在调研后,决定选择第三代人造革——超纤材料切入市场。
200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融入大上海,接轨长三角。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又适逢上海金山在瑞安招商,经过多番考察论证,2001年升级为全国无区域集团的华峰集团决定将第一个省外投建的大项目设在上海金山。
2002年,遴选厂址、购置土地,10月工商注册,没有剪彩、没有掌声、没有鲜花,华峰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华峰超纤前身)在低调中诞生,预示着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在一群有梦想的创业者手中开始了崭新的事业。由于机遇抢得好、市场找得准、成效也出得早,华峰超纤一时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热火朝天,2004年便实现达产生产,营收近1.22亿元。
2011年2月22日,华峰超纤迎来企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时刻。成立不到9年时间,就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上市给华峰超纤发展装上了加速器,但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滞后影响的鞋革制造业市场遭遇了“寒冬”。
2014年,数次驰援华峰超纤的华峰集团副总段伟东再度临危受命,从华峰新材料总经理岗位正式调任华峰超纤总经理一职。面对市场下行的行情、团队信心的低迷、煤改气增加的高额成本以及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段伟东果断出击,打响了影响至今的三大战役——市场攻坚战、管理提升战、产能破亿战。
重中之重的,是产能破亿战。彼时华峰超纤年销售量1300多万米,但段伟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造一个生产能力1亿米的基地。销售人员都觉得匪夷所思:“段总你疯啦,现在的销售量才1000多万,你搞个1亿米的,将来卖给谁?”然而,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颇为支持这个想法,于是启东1亿米超纤项目工程及时上马。
2014年立项,2015年3月打桩,2016年3月份即投入生产。位于启东的华峰超纤材料产业园,便是华峰将滩涂地变“梦工厂”的代表作。当时在启东流行这么一句话:启东激情,华峰速度。
自此,华峰在南通扎下了根。目前,华峰超纤启东基地已基本建成占地面积1300亩、年产量达1亿米生产规模的先进超纤材料产业园,且正在扩建的5000万米产业用非织造超纤材料项目也将逐步释放产能。对比同行总共不足1亿米的产能,华峰超纤在行业的产能领先优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超纤之王”。
华峰(启东)产业园项目主要包括总投资200亿元的超纤一体化项目和总投资100亿元的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超纤一体化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拥有超亿米的超纤生产产能,2019年,实现应税销售超22亿元。
而此次的百亿项目,是华峰集团的又一大布局。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应税销售总额达300亿元。
随着行业竞争格局进入新阶段,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将进一步提速。“十三五”以来,华峰集团积极探索一条既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增长、又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2020年3月18日下午,华峰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此次签约的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包括年产30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30万吨聚碳酸环己内酯(PCHC),以及基础原料、物流仓储配套等项目。项目计划于2020年10月份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超1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据悉,华峰在可降解新材料领域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的产品是国际首创,填补了国内外工业化高效使用二氧化碳生产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空白。
该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是华峰集团“基地化、一体化、循环化、清洁化”新材料产业战略的再布局,包括年产30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30万吨聚碳酸环己内酯(PCHC)以及相关基础原料、物流仓储配套等项目。
去年11月消息,作为启东华峰新材料产业园首期项目的瑞讯生物PTMEG生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各项能评、环评、安评等各项报告已完成初稿,工艺设计也已完成。
位于长三角北翼的启东,是江苏省最早受到阳光照射的地方。经上海长江大桥跨越长兴岛、崇明岛,车便行驶上了崇启大桥。滚滚云海下,长江北支宽阔的江面上宛如架起一道飞虹,让启东与上海“手牵手”。
华峰(启东)产业园项目落户于启东,是看中了崇启大桥便捷的交通优势。
“跨过长江,接轨大上海”是启东人祖祖辈辈的渴望。过去,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启东,因长江阻隔成了江苏交通网络的神经末梢。2011年12月24日,连接上海崇明岛与江苏启东的崇启大桥正式开通,两地从隔江相望到天堑变通途。
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并明确“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棋眼”是创新,落脚在产业,关键在协同。作为江苏全省唯一全域滨江临海、紧邻上海的地区,启东正持续做好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深化与上海、苏南的资源整合、平台对接、项目合作,打造上海、苏南向北辐射的首选城市,不断提升产业链紧密度。
全方位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早已成为启东人的发展共识和行动自觉。多年来,启东始终聚焦上海、苏南等“家门口”的资源宝库,尤其是积极主动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持续放大对接服务乘数效应,全面释放协同发展活力,70%以上产业项目来自上海、苏南等周边地区,新引进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更是80%来自上海。
对于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的启东而言,曾经的长江阻隔使启东成为交通“神经末梢”。而几年之后,当北沿江高铁开通之日,跨越长江天堑的启东也将与上海实现同城化,随之“拉平”和太仓、昆山等地的区位落差,并将迎来与上海的更广泛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契机。
为了与上海真正实现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等高对接,启东还需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产业联动发展,真正把跨江向海的先发优势转化成优江拓海的崛起态势。
对启东这个环沪城市“新势力”而言,这将是弯道超车的绝佳路径。
来源:华峰集团、启东发布、BDO研究院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