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 栏 语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宣传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策部署和各部门各地区的行动举措,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暨调研采访活动。

近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20余家中省媒体组成的“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中省媒体记者将走进我州丹巴、泸定、康定、雅江和理塘五县(市)的乡村、学校、医院、社区等实地采访,记录和展现甘孜州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为集中呈现中省媒体以笔触和镜头对甘孜州的生动记录,展示甘孜州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开设“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媒体行甘孜”栏目,汇集发布中省媒体相关新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来看四川观察 的报道。

四川观察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 甘孜理塘:有“客流”还有“客留” 文旅融合促发展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媒体行甘孜|⑨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川西北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媒体行甘孜|⑨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川西北高原

初秋川西高原别有一番风景,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四川观察记者随“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沿国道318线,走进甘孜州理塘县仁康古街,了解当地如何通过非遗民俗文化展演和文旅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让这条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郁的老街焕发出文旅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塘县平均海拔逾4000米,素有“世界高城”“天空之城”的美誉。然而,较高的海拔也曾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过去,游客们往往将理塘作为途经地而非目的地。从2015年开始,当地通过基础设施改建、人文景区打造、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等一系列举措,增加游客出行体验的同时,提高理塘文旅品牌的美誉度,逐步让理塘既有“客流量”还有“客留量”。

走进“提档升级”后的仁康古街,藏文书法、唐卡、土陶、藏香藏药、民间诗歌等多个文化传习基地和微博物馆群等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展示在广大游客面前;精品民宿、巷弄咖啡、时装旅拍、文创商店等热门文旅业态,覆盖了游客们吃住行游购娱不同出行需求......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融交织,让这条拥有800多年的老街焕新“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原住民留下原建筑保护原文化保留’的思路开展古街升级改造工作。每周都会在这里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民俗文化展演。”理塘县仁康古街解说员降央志玛告诉记者:“这些非遗民俗文化展演,不仅是对我们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深度体验、近距离感受理塘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仁康古街只是理塘县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依托丰厚文旅资源,持续推进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承接流量,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去年,全县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01亿元。眼下,理塘正通过自己的文旅融合实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理塘力量。

四川观察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甘孜康定:牧旅融合 助推高原牧区新发现

在“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活动中,四川观察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了甘孜州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甘孜州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地群众通常把折多山称为“关”,翻越折多山向西行进叫“出关”,反之称为“入关”。调研采访团实地探访的俄达门巴村,就坐落在“关外”不远的山脚处。过去,由于村庄地处偏远,大部分村民分散居住在山沟牧场,以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2015年前,当地人均年收入仅有3000多元。

“虽然地处‘关外’,但我们村有两个优势:首先是国道318线穿村而过,国道318线是很多川西自驾游游客的必经之路,为我们村带来了很多的游客;其次,在我们村子周边也有高山、草甸、湖泊这些自然景观。”俄达门巴村驻村第一书记毛晓翔介绍着村里的基本情况,他继续补充:“之所以选定文旅发展,是之前我们村长降秋杜吉去杭州参加培训时受到了启发。他在当地考察,了解到杭州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建设打造出各大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回来后他就把浙江行的所见、所思告诉了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015年,俄达门巴村抓住了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时机,在康定市政府牵头和协调下,引入了三方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等集体资产入股、村民以牧民定居房入股等形式,共同开发打造了“木雅圣地”景区。 景区已于2017年4月正式对外营运,并于2018年1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目前,景区已发展成为川西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要景点之一,大大提升了俄达门巴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际上,景区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最开始村民们并不是很乐意。他们担心(修建景区)会让放牧区变小。”毛晓翔回忆道:“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当年村长降秋杜吉多次往返于相关单位和村民家中,沟通协调、做思想工作。”建成后的景区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栈道、服务站、观景台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保留了当地村民的放牧区,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在景区里放牧,这本身也就是风景。”毛晓翔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来了,村民也端上了旅游饭。以景区为中心,村里的经济活动持续扩展。一些村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建马帮服务队,为游客提供骑马游览服务;有村民已经将自家定居房改建成牧家乐,丰富游客的游玩选择;有村民发展起了路沿经济,在折多山两侧设置加水站,为过往货车提供服务......现在,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达门巴村的成功实践,生动地诠释了“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村民变股民、牧民变市民”的转型发展之路。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结合交通区位优势,村庄打造出了“牧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更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俄达门巴村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 四川观察

责编/ 刘睿娟

审核/ 贺文怡

监制/ 谭荣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