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美丽云南建设”2024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丽江、怒江、迪庆、临沧专场发布会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四州市晒出在“美丽云南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丽江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位列全国前茅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和圣君介绍,丽江市出台《丽江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明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通过推动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强露天烧烤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污染源污染防治、压减燃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控车减油努力推动节能减排等措施不断降低大气污染危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2016年以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全省前茅。2024年上半年,丽江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细颗粒物(PM2s)浓度平均值为15.2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17,排名全省第二名。

此外,丽江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置四级河(湖)长1086名,境内597条河湖库渠纳入河(湖)管理范围,全市35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优良率为91.4%,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相继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2家,实现医疗废物收、运、处全覆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实施4个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环境风险管控,完成“一住两公”地块38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梯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239个,治理率达52.76%。改造户厕14158座,超额完成省级下达“厕所革命”年度任务。村庄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覆盖4526个,覆盖率达到88.02%。全市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将绿色生态优势和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低碳发展优势,全市绿色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609万千瓦;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矿山169个,修复面积669.6764公顷;2023年林草产业产量总值达204.73亿元,同比增长25%;抓“生态为民”,以整改成效提升群众生态满意度,截至目前,问题已办结11件,阶段性办结2件;守底线提效率,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服务水平,2023年至今,共审批一般建设项目58个,备案280个。

怒江

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有成效

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广七妞表示,怒江州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州发展大局,启动怒江州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五年行动,加快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组建3支共计300人的以森林防火专业队为主的高黎贡山保护专业队。确定每年5月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宣传月”,推出《雪山飞虹》白尾梢虹雉纪录片,向国内外展示怒江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保护成效。境内高黎贡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黎贡羚牛约5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怒江金丝猴约250只、滇金丝猴约540只,红鬣羚、亚洲金猫、云豹、小果榆等新纪录物种不断发现。

此外,怒江州始终奉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紧紧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州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怒江、澜沧江干流和独龙江水质达Ⅱ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8个、省级森林乡村76个,省级绿美村庄4个。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压缩环评审批时间,2017年以来,全州共审批项目环评文件343个,备案2471个;怒江州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先后完成2016年至2018年三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95个反馈问题整改,群众信访投诉举报件全部办结;依法处理偷排漏排、超标排放、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和自动监测设施等环境违法案件,累计作出行政处罚222件,处罚金额共计2147万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处罚案件达37件。

迪庆

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24.27%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和雪松介绍,在大力保护生态的同时,迪庆州不断发展壮大绿色产业。一是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产业。2024年上半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25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4.27%;国内旅游收入累计达到148.66亿元,同比增长34.84%,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目前迪庆州在建的旭龙水电站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105亿千瓦时。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86万吨。

截至目前,全州18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4%,无劣V类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州共开展机动车排放车辆检验50570辆,检验合格43620辆,遥感(黑烟)抓拍车辆136万辆。新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98辆。截至8月,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制定印发危险废物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完成了2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开展涉及我州53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核实工作。完成11家州级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的规范化评估工作。

持续深化林长制工作,建立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全州共设立四级林长523名,设立州、县(市)两级林长制督察29名,设立森林警长33名,配备林长专管员2208名、管护员1717名。今年累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88.54万株,实施营造林3.57万亩;聘用16528名生态护株员,对2520万亩天然林进行全面有效管护。

严把环境准入关,严禁“两高一低”企业落户迪庆,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审批。今年向全州107个重点建设项目发放审批服务单,审批服务率100%。目前全州共审批建设项目26个,其中民间资本投资项目17个,受理审查率100%;构建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涉及人类活动违法违规问题点位2009个,已完成销号1971个,销号率98%。开展全州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完成国家反馈4个违法违规点位的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率达100%;2016年以来,我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共5次,共反馈问题共计118项。截至目前,已到整改时限的101项问题中,完成整改100项,整改完成率为99%。

临沧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66%

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嘉红介绍,临沧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把能耗“双控”。2021至2023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66%,超额完成“十四五”激励目标。临翔区林业碳汇试点入选全省林业碳汇试点名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开发加快推进。绿色电力总装机达1116.82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73.6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并网投产转换率全省排名第一,并网容量全省排名第三。谋划储备新能源项目159个,装机规模1817.66万千瓦。推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98.27%,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6.1%,新能源车注册登记累计10166辆。

此外,临沧市划定耕地保护530.41万亩、占现状耕地的93.35%;划定生态保护红线886.3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5.02%;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2.49万亩,占现状规模的1.29倍;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累计有效认证860个、面积296.31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面积284万亩,名特优新农产品24个。

今年1至7月,中心城区(临翔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1%,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2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在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100%;今年以来,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约51.4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约56.7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5万吨/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处置规模1300吨/天,其中已投运1座,建成1座,在建1座。乡镇镇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89.0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3%,提前完成2024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并通过部级认定164个、面积达171.08公顷。

2023年,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到22至28头,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到3群14只,绿孔雀种群数量增长到7至12个种群21至48只。完成造林补助0.75万亩、城乡义务植树615.51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57.83%,森林蓄积1.19亿立方米。累计建成城市森林公园13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4个、省级森林乡村210个。持续强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11条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087.17平方公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万亩。

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业,打造集创新研发、文化创意、体育竞训、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候鸟式“创、训、养”基地。力推佤山寻茶之旅、边关秘境之旅、沧源佤乡探秘之旅、滇红茗茶寻根之旅、冰岛昔归品茗之旅5条精品线路,建成A级旅游景区48个。今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265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2.22%;旅游花费247.57亿元,同比增长21.13%。

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江洋 实习生 徐朝欢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