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会选择印度?
印度又能否如愿实现工业化,取代中国制造业地位呢?
印度被美国选中成为西方产业链代理人,主要原因是中国。
中国,似乎成了印度绕不过去的坎。
遏制中国是美国选中印度的原因之一,而便于收割则是根本原因。
中印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实现了真正独立,而印度则是西方资本渗透的财阀体制。
十四亿印度人实际上是被五大家族财阀牢牢掌控的,而种姓制度有利于财阀垄断。
印度,本质上越来越像大号的韩国。
所以,美国把印度培养成西方产业链代理人,既具备与中国产业链抗衡的体量,更方便美国进行收割。
印度垄断财阀与美国里应外合,就是最佳搭档。
这就是美国大型跨国企业毫不犹豫把产业链从中国迁往印度的根本原因。
波音更是把主要工程师团队全部更换成印度人。
我们不用怀疑美国替代掉中国产业链的决心。
但印度能否如愿实现工业化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地位呢?
首先,印度的工业化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美国人不愿意,中国更加不可能放任身边的巨无霸成为自己最大的安全威胁。
其次,印度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地位也不现实,美国只想利用印度把中国产业链搞垮,却不希望看到另外一个中国崛起。
而真正决定印度制造业未来的并非印度自己,而是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决战结果。
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中国突破技术封锁,自成一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芯片还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美之间的实际差距越来越小。
但中国在体制与人才上逐渐呈现出对美优势。
文盲率高达30%的印度与文盲率仅为个位数的中国在人才领域的差距显然是很明显的,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希望反转。
基础制造业向印度转移基本上随着中国运河计划的实施变成了一个无望的奢望。
东南亚和非洲将成为中国产业链分工体系的重点扩散区域。
所以,即使印度得到了美欧日韩的极力扶持,有可能会在经济总量上经历一波快速增长的时期,但这种增长并非是印度制造业快速增长带来的,而是欧美资本利用部分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到印度之后,通过各种资本运作,迅速拉升印度金融资产价格,比如股市,然后通过房地产金融化,把资产泡沫迅速放大。
所以,印度的发展与中国工业化之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它也许可能成为西方产业链代理人,但取代中国制造业地位显然是不可能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