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高举不放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

当地时间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降50个基点,到4.75%至5.00%之间,这是自2020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幅度之大也是历史少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布降息决定后,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降息并非传闻中应对经济衰退的“紧急行为”,并多次强调,“美国经济目前没有衰退的迹象”。

之所以急着澄清这一点,是因为有多个机构曾分析,但凡美联储开启大幅降息周期,就意味着美国经济遇到了重大危机。

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90年代能源危机、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以及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等,美联储都会采取多轮降息的策略,累计最高降幅去到550个基点。

按鲍威尔所说的,本次降息是建立在“已经控制住通胀”基础上的成熟决定。

这几年美国的通胀有多严重,大家有目共睹,其中属房屋价格和汽油价格涨幅最离谱。

为了降通胀,最好的办法是加息。

虽然有点头痛治头、脚痛治腿的意思,但好歹能解一时之渴,如今通胀趋于缓和,采取降息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这种表层说法很难让各大媒体信服,经过记者们长时间追问,鲍威尔最后坦白了,“为了帮助美国就业市场”。

某程度上,美联储算是间接承认,美国经济遇到了衰退的危险。

根据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6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7.9万人修正为11.8万人,到7月份则从11.4万人下修到8.9万人,简单来说,美国6、7月份的就业人数,至少虚报了3成。

还有一个数据,6到8月份新增的就压岗位,主要是以服务行业为主,大部分还是兼职,而制造业、信息科技类等核心就业不仅没有增加,还有负增长趋势。

这说明美国的失业人数要比想象中的多,从申请失业金人数节节上升就可以看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连续三个月的失业率平均值,比此前12个月失业率的最低点还高出0.5%,就会触发一个指标,“萨姆规则”。

这个指标还是美联储制定的,专门用来预测经济衰退,在过去美国多次经济衰退里都得到了验证。

即使嘴上依然强硬,可在行动上,美国还是未雨绸缪,搞了一波防御性降息,以应付经济失速的风险。

面对美国难得的大礼包,各国家和地区的动作非常迅速,比如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连忙跟进,纷纷宣布降息25到55个基点。

而从今年3月初,瑞士打响降息第一枪开始,瑞典央行、新西兰联储、加拿大央行就选择在美联储之前抢跑降息了,欧洲央行更分别在6月和9月接连降息。

毕竟硬挺着加息,对经济杀伤力太大了。

倒不是所有人都对降息感到雀跃,像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就表示极力反对。

迟不降,早不降,偏偏选择大选前夕才来降,无疑是对民主党最大的利好,你说这里面不存在政治意味,共和党人是打死都不信的。

后续降息时间未定,但估计幅度不会太小,因为想要真正达到软着陆,就50个基点是远远不够的,更别说还有那35万亿美元债务包的步步紧逼,全球去美元化的风险是越来越高了。

可以说这几年加息有多狠,未来降息成都就算不是完全匹配,至少也别相差别太远。

2020年发起的连续加息浪潮,美国的算盘打得挺响的,一方面抑制由金融泡沫引起的国内通胀。

另一方面,顺便对各国收割一波韭菜,这是美元作为锚定物带来的终极玩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说尼日利亚、埃及等稍弱一点的经济体,基本直接跪下了,哪怕是欧洲经济圈,也被老美埋下好几道大雷,汇率波动大、通胀高企不说,还出现了大量资本外流,许多欧洲企业都把生产线搬到美国去了。

因为美国不仅想回收美元,还想借此吸引大量资本的回归,达到工业回流的效果。

不管驴象两党如何明争暗斗,互泼黑料,至少在重振工业这块,他们是挺齐心的。

从特朗普时期的大幅削减所得税、万亿基建、美国优先能源计划,到拜登的《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这里补贴,那里制裁,整得声势浩荡 。

最终效果如何,美国顺利完成工业回流了吗?

只能这么说,除了把北约成员祸害了一遍,特别是把欧洲工业圈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心气又打崩了以外,效果聊胜于无。

一个是美国工业空心化的程度,远超他们的想像。

自打上世纪把低端产业链往外转移开始,产业外包带来的红利就让美国欲罢不能,既为资本家创造了额外的利润,又能减少对本国的工业污染,一举两得。

这本来无可厚非,只要手握高端技术链条和实行严格质检,无足轻重的链条尽可往外扩散,可当高端链条被政治正确和金融泡沫侵蚀后,事态开始恶化了。

在政治正确风暴影响下,大量移民、跨性别群体和智力残障人士,被招揽进各军工复合体或制造业大企中。

毕竟劳动不分贵贱,这本来没什么,可问题是,有很多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被分配到对专业技术需求极高的岗位,原来的工程师群体反倒淘汰下岗。

既符合民众的意愿,同时聘用薪资低廉的业余新手,来替换高价的专业工程师,会让人力成本下降,使企业年报更漂亮,也符合股东们追逐利益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倒是一点都不担心质量问题,先不说烂船还有三分钉,哪怕真出了事,国会会帮他们兜底的,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多担待就是。

于是波音造出来的飞机越来越烂,大小事故不断,并让宇航员短暂的太空之旅变成长时间滞留;肯尼迪号航母下水五年了,不说正式海试,甚至连弹射器都没装好;还有耗资几亿,遇点风浪就会散掉的加沙码头。

“美国标准”日渐崩坏了。

另一个,则是工业振兴面临的重重阻力,这是自上而下的。

美国官方挺舍得给钱,对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实行补贴,但无论资金有多大,一旦进了各州县,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于各州政府拍胸口保证,会尽快落实厂房建造的承诺,更成为了笑话。

地方政府走流程的效率低下就算了,当地环保、动保、工会等还会轮番上门,不是这里整改,就是那里审议,把实际建设周期无限往后推迟。

像台积电等企业就遭大罪了,在亚利桑那建个产业园,几年累计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可一颗芯片都没有造出来。

其实老百姓对工业复兴的意愿也不是很高。

在某次集会上,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直怼懂王,说美国工人都不想在组装工厂工作了,相比“站在2000度的高炉前”,人们更想“坐在有空调和书桌的漂亮办公室里”。

上世纪的产业外移,让美国百姓有了更多进写字楼工作,跻身中产阶级的机会,现在突然来这么一出脱掉长衫,心理上接受不了。

除非给得够多。

因此想让美国百姓走进工厂,企业们只能满足人们不停飙升的涨薪需求,你不给,工会就会带头闹罢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些都是影响企业产能的重要因素。

幸好特斯拉一早在中国布局了生产线,不然别说超级充电站,在美国老家给力的拖后腿战术下,发家致富的Model3都不一定能搞出来。

顺便说一下,美国引以为傲的加息回流,其实挺受美国企业主吐槽的。

不少企业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本来顶着高昂贷款利息,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能盈利就不错了,结果存款利率来到5%。

这不是告诉他们,与其拼命干,不一定挣钱,还不如直接把钱存银行,躺平了还有5%的收益。

这样一来,就算企业家们爱国之心,和振兴民族工业的抱负如何深厚,始终是报国无门。

加息属实拍到大腿上了。

工业回流的失败,反映了美国的国家能力确实在走下坡路,除汲取财政的能力一如既往强大,其余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都在不断削弱。

原因与长久以来实行的“小政府模式”有关。

老实说,这就是个假把式,经济上采取大政府式掌控,啥都要管,还管出国门,而在需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时又是龟缩起来的鸵鸟式小政府,主打片叶不沾身。

最后美国官方成为了薛定谔的政府,等到危机来临,真正想干点什么事的时候,总是干不成,或是效率极度拖沓,导致国内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不过老美自有处理矛盾的小妙招。

在过去,每当内部矛盾压不住时,美国就会把锅往外抛,让全世界人民共同买单,不过现在这种手段渐渐失效了。

好比持续了几年的加息浪潮。

几十年来,美国这招美元潮汐一直无往不利,可现在只能收割弱小经济体,还加剧了各国积极去美元化的动作。

因为美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引起了各国的抛售浪潮,谁也不想为美国的信用作担保,更何况老美反复横跳的行径毫无信用可言,所以美元霸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衰落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过去最想从全球化里获利,现在却迫不及待地推行逆全球化,就是因为实在薅不动各国的羊毛了。

本来还可以通过加强军事实力,来增加美元的重量。

这方面,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在去工业化浪潮下,无论是军备研发,还是军队建设,美国都在做莫名其妙的减法,如今除了存量优势和军费预算依然庞大以外,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点了。

以往凭借无数海外基地和国际威望,可以做到任意鱼肉他国,可在东大崛起以后,被长期霸凌的各国仿佛找到了突破口,于是有了中东、东欧和拉美地区此起彼伏的反美浪潮。

大家都在赌,美国的獠牙不再锋利。

情况当然远远未到美国药丸的地步,只是它想要恢复到人类文明灯塔的高度,目光所及之处,尽皆拜服,怕是有点难度。

因为全球大洗牌趋势,越来越近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