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长话短说,历时一年之久,中日双方终于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了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共识内容

共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点:

  • 国际法义务:日方明确将切实履行国际法义务,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持续开展相关评估。

  • 国际监测安排: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设立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及独立取样监测。

  • 建设性对话:双方一致同意基于科学持续开展建设性对话,妥善处理排放关切。

  • 水产品进口措施:中方根据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定,对日本水产品采取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并将在有效参与国际监测和独立取样后,基于科学证据调整措施,逐步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需要明确的是,此次共识的达成,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完全解决,更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02

核废水排放

自2011年3月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以来,福岛核电站每天产生约140吨的核污水。

这些核污水的来源主要包括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以及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搜狐新闻

截至2021年,核电站储存罐内的核污水已达125万吨,且预计将在2023年3月前后达到137万吨的水箱容量极限。

日本方难以处理这一庞大的核污水量,所以它们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并最终于2023年8月24日单方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无核事故后处理废水向海洋排放的例子

福岛核电站废水已经排海,当时的预测是:其内含的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并在未来10年内蔓延至全球海域。

而在半年后,实际测算出的洋流的扩散速度超出预期。根据研究,核污染物质在排放后短时间内就能抵达周边多个国家的近海区域。

科学家们预测,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中国沿海,1200天后将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这种快速扩散的特性让人们对海洋生态的未来感到担忧,更对人类安全发出质疑。

0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据国际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水一旦排放到海洋,不仅会污染海洋环境,还可能对周边国家民众的健康造成长远影响。这些废水中包含的放射性同位素,即便经过处理,依然存在,需要更深层次的净化措施。

饮用被污染的水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人们如果摄入了这些受污染的水源,放射性物质就会在体内积累,造成持续的辐射暴露,这可能会引发癌症、基因变异和生育问题等一系列健康风险。

食物链同样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一条途径,特别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高营养级生物会通过捕食低营养级生物而累积放射性物质。例如,某些放射性同位素能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当人类食用了这些生物,如鱼类和贝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骨骼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直接与放射性污染水体接触,如在污染水域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活动,也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和其他辐射引起的健康损害。

而具体到笔者所了解的细胞与基因领域,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高能粒子和电磁波,这些能量可以破坏细胞内的DNA,就像一本书的某些页面被撕掉了,信息丢失,无法正确阅读。干细胞的DNA一旦受损,它们的变身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死亡。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会引发氧化应激,这就像是细胞内部的一场暴风雨,破坏细胞的组成部分,影响干细胞的功能。干细胞的微环境,也就是它们的家,也会因为放射性物质而变得不适宜居住,进一步影响它们的健康和功能。

长期来看,放射性物质对干细胞的影响可能导致组织再生能力下降,增加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所以,这事还没有翻篇,日方仍需对已排放入海的核废水负责到底,而中方,则将以监察者的姿态,维护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End

写在文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与海洋紧密相连。每当我们回到大海,无论航行还是观望,都是回到来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